遂宁市31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到年底,改造区75%的雨水将得到有效控制,并可进行综合利用
涉及范围:船山区、河东新区和国开区,主要针对道路海绵改造、办公区和宿舍海绵改造、老城区内涝改造等
预计成效:今年底,改造区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
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的海绵改造进展情况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根据《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2015—2017)》,我市将在3年内启动7大类346个建设项目,而今年将实施的项目有31个。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31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计划于12月15日前完成。届时,市城区将初步具备吸水、储水的能力,75%以上的雨水将一改过去直接外排的现象,被有效地渗透储存和循环利用。同时,我市积极启动2016年、2017年试点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成PPP中介机构招标,2016年3月底争取完成所有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海绵建设试点先行
市体育公园改造初具规模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试点项目,市体育公园的海绵改造已初具规模。记者在市体育公园看到,浅草沟、碎石渗透渠等已经完成改造的“海绵体”随处可见,施工点还放置了指示牌,对地表下的海绵化工程作简要介绍。
在市体育中心的网球场旁,一个全新的改造项目正在加紧施工。“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一个800立方米的储水池,储存从体育馆内排出的雨水。”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业介绍,储水池的主要作用是消纳体育馆外排的雨水,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如浇灌植被、清洗路面等。与此同时,市体育中心外围的骑行道也正在进行海绵改造。施工小组正在现场装卸储水模块,将其作为骑行道施工的材料。
记者了解到,市体育中心一期改造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包括渗排一体化系统、碎石渗透渠、多级生物滞留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在这些项目的共同作用下,市体育公园将化身一块“大海绵”,控制周边地表径流,并实现暴雨削峰,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
城区道路海绵改造全面铺开
道路积水有望成为“过去式”
道路是城市运转的脉络,若排水能力不强,遇到连续的强降雨时容易引起积水,造成交通堵塞甚至瘫痪。建设海绵城市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在涪江三桥西头,这里的路面正在进行海绵改造。“我们会充分利用两旁的绿化带对雨水进行渗透储存,提高道路的储水张力。”现场施工人员介绍,我市将把道路两侧较宽的绿化带分片形成低洼蓄渗空间,并实施人行道、车行道、附属停车场及广场透水铺装,适当建设下沉式绿地、生态树穴及雨水调蓄池等,增大地表水渗入量,最大限度发挥道路集水功能,蓄积雨水用于道路浇洒及绿化等。对于没有绿化带的道路,雨水口的改造将利用行道树之间的空间实现。
在对道路进行海绵化改造时,施工单位将采用局部逐点改造的方式,把对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今年计划改造的路段包括五彩缤纷路、德水路、东平大道等,目前,这些道路的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改造完成后,市城区道路的蓄水、排水能力将大大增强,暴雨时道路积水内涝现象有望成为“过去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