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富民惠民 改善民生--“十一五”凉山州两项资金工作成效显著

  • 2012年05月2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十一五”期间,凉山州两项资金工作继续严格执行《两项资金管理办法》,坚持"重在项目、重在基层、重在效益、重在监管"的原则,紧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主题,以改善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为中心任务,统筹兼顾、强化管理、规范高效,使两项资金在凉山州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明显。 

      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全州累计投入两项资金32976万元,其中,三州开发资金30721万元,发展资金2815万元。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十一五”期间,凉山州两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9393万元,其中,三州开发资金6612万元,发展资金2781万元。一是投入贫困村人畜饮水项目资金4063万元,解决了边远山区268个村(含自然村寨)、3.7万户、20.35万人、58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和4317亩耕地的灌溉问题;二是投入民桥民路建设资金4242万元,解决了223个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三是投入农村能源输电线建设资金1088万元,解决了1.28万户、5.77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使240户、1092人用上了太阳能。

      实施彝区"三房"改造。通过两项资金的投入,凉山州大力实施彝区"三房"改造工程,改善了农牧民住房条件。截至2010年底,全州累计投入"三房"改造资金5.17亿元,其中两项资金累计投入13230万元(2006年至2010年投入11230万元),改造住房面积1194.69万平方米,使14.1万户、63万名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得到解决。

      支柱产业助农增收。2006年至2010年,全州两项资金投入农牧产业化推动工程项目资金4679万元,共扶持项目91个。通过两项资金推动农牧产业化工程,在项目区直接扶持农户7.99万户、39.56万人,项目实现增收21085.5万元,人均增收533元。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州投入教育事业资金5570万元,其中重点寄宿制55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重点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共资助15.22万人次的重点寄宿制贫困学生,使全州民族寄宿制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巩固了"十年行动计划"成果。

      改善乡镇医疗条件。“十一五”期间,凉山州共投入两项资金480万元,为42个乡镇卫生院配套医疗设备216台(套),培训医务人员47人,改善卫生院医疗条件。同时对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疾病进行了调查、防治,有效掌握了各类传染性疾病病源,为防治传染病奠定了基础。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投入其他社会事业项目资金590万元,对全州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投入两项资金项目管理业务及培训经费1034万元,保障了两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两资管理水平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州两项资金管理部门从项目库、项目组织申报、项目实施督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项目申报质量得以突破。全州两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在项目分类、项目名称、项目责任单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对项目建设、项目投资、项目预期效益等内容不断充实,项目数量由过去的"散、杂、小"向集中型、规模型转变,项目数由2005年的356个减到2010年的150个,减少206个;二是项目内业管理得以突破。过去凉山州两资项目内业管理十分薄弱,项目档案资料不健全。为改变这种局面,凉山州将内业管理纳入两资目标考核范围,加强领导、督查,使两资项目各项工作逐步实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三是两项资金项目后续管理得以突破。针对过去两资项目实施完成后,没有移交手续,产权不明、管护责任不落实等情况,制定了《凉山州两项资金项目后续管理办法》,对两资项目完成后的产权、移交手续、管护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使全州两资项目的后续管理得以加强,实现了项目产权清晰、移交手续清楚、管理责任落实。同时完成项目建成后"有形、有牌、有效"的"三有"目标。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富民惠民 改善民生--“十一五”凉山州两项资金工作成效显著

  • 2012年05月2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十一五”期间,凉山州两项资金工作继续严格执行《两项资金管理办法》,坚持"重在项目、重在基层、重在效益、重在监管"的原则,紧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主题,以改善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为中心任务,统筹兼顾、强化管理、规范高效,使两项资金在凉山州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明显。 

      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全州累计投入两项资金32976万元,其中,三州开发资金30721万元,发展资金2815万元。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十一五”期间,凉山州两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9393万元,其中,三州开发资金6612万元,发展资金2781万元。一是投入贫困村人畜饮水项目资金4063万元,解决了边远山区268个村(含自然村寨)、3.7万户、20.35万人、58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和4317亩耕地的灌溉问题;二是投入民桥民路建设资金4242万元,解决了223个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三是投入农村能源输电线建设资金1088万元,解决了1.28万户、5.77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使240户、1092人用上了太阳能。

      实施彝区"三房"改造。通过两项资金的投入,凉山州大力实施彝区"三房"改造工程,改善了农牧民住房条件。截至2010年底,全州累计投入"三房"改造资金5.17亿元,其中两项资金累计投入13230万元(2006年至2010年投入11230万元),改造住房面积1194.69万平方米,使14.1万户、63万名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得到解决。

      支柱产业助农增收。2006年至2010年,全州两项资金投入农牧产业化推动工程项目资金4679万元,共扶持项目91个。通过两项资金推动农牧产业化工程,在项目区直接扶持农户7.99万户、39.56万人,项目实现增收21085.5万元,人均增收533元。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州投入教育事业资金5570万元,其中重点寄宿制55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重点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共资助15.22万人次的重点寄宿制贫困学生,使全州民族寄宿制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巩固了"十年行动计划"成果。

      改善乡镇医疗条件。“十一五”期间,凉山州共投入两项资金480万元,为42个乡镇卫生院配套医疗设备216台(套),培训医务人员47人,改善卫生院医疗条件。同时对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疾病进行了调查、防治,有效掌握了各类传染性疾病病源,为防治传染病奠定了基础。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投入其他社会事业项目资金590万元,对全州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投入两项资金项目管理业务及培训经费1034万元,保障了两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两资管理水平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州两项资金管理部门从项目库、项目组织申报、项目实施督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项目申报质量得以突破。全州两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在项目分类、项目名称、项目责任单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对项目建设、项目投资、项目预期效益等内容不断充实,项目数量由过去的"散、杂、小"向集中型、规模型转变,项目数由2005年的356个减到2010年的150个,减少206个;二是项目内业管理得以突破。过去凉山州两资项目内业管理十分薄弱,项目档案资料不健全。为改变这种局面,凉山州将内业管理纳入两资目标考核范围,加强领导、督查,使两资项目各项工作逐步实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三是两项资金项目后续管理得以突破。针对过去两资项目实施完成后,没有移交手续,产权不明、管护责任不落实等情况,制定了《凉山州两项资金项目后续管理办法》,对两资项目完成后的产权、移交手续、管护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使全州两资项目的后续管理得以加强,实现了项目产权清晰、移交手续清楚、管理责任落实。同时完成项目建成后"有形、有牌、有效"的"三有"目标。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