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都人才计划引进人才名单已出炉
■35人和5个团队入选,将分获50万元个人资助和500万元团队创业扶持资金
近日从市委组织部获悉,2012年“成都人才计划”引进人才及团队名单日前出炉,首批揽进青年和海外短期项目35人、顶尖团队5个。入选者将分获50万元个人资助和500万元的团队创业扶持资金。
据统计,35名入选者中,30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8人有博士后经历,52%以上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掌握授权专利111项。截至目前,“成都人才计划”共引进114人。同时,成都已有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0人,居同类城市前列,省“百人计划”72人,占全省第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人才项目的梯次配置、立体开发。
开放引才
海归本土都有,年纪最小27岁
在我省“百人计划”、“成都人才计划”入选者,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姬建新眼中,“成都是一座具有包容精神的活力城市,招引人才也兼容并蓄,这对产业未来走向非常重要。”此次他所在公司有两人入选,一位是入选海外短期项目的年轻“海归”--荷兰SU生物医药公司总经理王梅;另一位是入选青年创新项目的“本土”博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郭娜。
“成都人才计划”制度的顶层设计,即是立足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定位,以更加开放的视野,紧扣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瞄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面向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敞开怀抱、广纳贤才。
据介绍,今年,参与第二批长期项目、首批青年和海外短期项目角逐的169名高层次人才分别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经初审、同行(平台)评审、专家终评层层遴选,最终62名入选者中,中国国籍50人,美国6人、加拿大3人,德国、荷兰、日本各1人;年纪最小的27岁,最大的59岁,平均年龄约38岁;生物医药26人,电子信息20人,高端制造业8人,新能源、新材料6人,化学和食品科学各1人,呈现出年轻化、高端化的人才梯队态势。
借脑聚智
“柔性引进”海外短期高端人才
许多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求贤若渴”,但由于引才成本等因素引不来、留不住高精尖人才。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为原则的“成都人才计划”海外短期项目,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该项目“柔性引进”海外短期高端人才,对每年来蓉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人才,给予50万元资助,以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在首批名单中,5家2010年后来蓉创业的“年轻”公司成功通过该项目向海外人才“借脑聚智”。
据分析,此次入选“成都人才计划”海外短期项目的专家,均掌握新兴行业领域领先技术,普遍具有人才层次较高、专业领域新、学历高、年纪轻的特点。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现任成都新舟锐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的王晓刚博士,是2011年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的领域主席,其研究成果代表着智能视频分析的最新发展方向,将对我国视频监控行业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机械工程博士单洪青是光伏设备专家,手握多项专利,他开发或领导开发的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
5到10年
引进千名高层次人才来蓉创业
首次评选出的5个顶尖团队中,集聚“成都人才计划”入选者的14%。值得一提的是,5个顶尖团队从2011年来引进的14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中择优产生,集聚了成都市国家“千人计划”的45%、省“百人计划”的20%,分属生物医药领域3个,电子信息、现代农业领域各1个。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反映出成都海内外引才工作开始产生“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的聚集效应,进入“扶持一个团队,培养一批人才”的良性循环。
“我于2011年入选‘成都人才计划‘长期项目,收到来自家乡的第一份‘红包’--100万元,在企业创新创业的艰难时期,入选顶尖团队项目获得500万元的团队资助,解了燃眉之急。”北美华人生物学家年会科技发明大奖获得者、基因差异显示技术发明者梁朋博士,带着国际化“混搭”的创新团队来到成都,是“成都人才计划”的直接受益者,也将是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他说:“我们团队将把世界最先进的生物逻辑制药技术和工艺带回祖国,以最优良的质量、最低廉的价格,造福于千百万的癌症患者。”
据介绍,预计用5年到10年时间,“成都人才计划”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引进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来蓉创新创业,其中,5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0名以上入选省“百人计划”。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