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天保工程实现生态民生双赢
□截至2010年底,全州累计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1359万亩
□2010年全州实现林业总产值49.9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达到760元
近日,凉山州林业局检查组到昭觉检查“两大工程”建设成效时,看到2003年4月播下去的日本落叶松已经长到2米高,将山坡装扮得郁郁葱葱。凉山州林业局负责人高兴地说:“目前我州‘天保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快绿化步伐,紧紧围绕“生态立州”这个总体目标,使山美、水美、家园美。”
凉山州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四川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9月,凉山州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3年来,国家在凉山州投入天保工程专项资金17.76亿元,为凉山“天保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圆满完成了天保工程一期各项建设任务。通过强化管护、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护林宣传力度等方式,保证了林区生态环境和谐稳定;与此同时,通过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实施林区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剥离社会职能等手段,职工工资逐渐提高,实现了生态与民生双赢。
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13年来,凉山州17个县市、4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一期工程累计减少天然林消耗1800万立方米。同时,加大造林力度,截至2010年底,全州累计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1359万亩,其中人工植苗造林282.1万亩、飞播造林157.2万亩、封山育林705.1万亩、森林抚育214.6万亩;常年管护森林5668万亩。
在维护森林面积持续增长的同时,积极防治森林火灾以及各种病虫害。森林火灾损失率连续21年低于1%。以下、森林病虫害成灾率连年控制在5%。以下,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工程建设质量经国家、省多次检查验收,均达到国家合格以上标准。
经过13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州森林植被得到迅速恢复,有林地覆盖率由1998年的28.6%提高到38.0%,森林覆盖率达到43.0%,森林蓄积达到2.63亿立方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流入江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自然保护区由4个增加到12个,保护区面积由720平方公里上升到3337平方公里,占全州幅员面积的比例由1.2%提高到5.6%。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林区民生逐步改善 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天保工程的实施,我州林业建设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通过一次性安置、参与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等多种渠道增加森工企业职工收入,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职工年均工资由1997年的0.67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31万元。
通过属地管理、分流安置、机构剥离、债务处理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森工企业改革,9951名林业职工分流从事森林管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1235人实行了一次性安置,10295名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省级和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得到全面落实,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木里、雷波、凉北林业局和川林五处四户重点森工企业所办学校2所56人、医院4所100人的剥离工作和森林公安(含长江造林局)169人剥离移交地方工作顺利完成。
通过改革,转换了经营机制,减轻了企业的社会负担,森工企业逐步走出了“资源危机、经济围困”的困境,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企业职工实现了由“砍树人”向“护林人”、“种树人”的转变。
全面启动实施国有林区安全饮水、棚户区改造工程,同时,工程区各级政府通过依托国家对天保工程的巨大投资,拉动了林区消费,培育了地方经济,使林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生态旅游业、经果业、畜牧业、水电业等较快发展,由单一的“木头财政”转变为多元化的生态经济。林业职工安居乐业,老有所养,林业队伍和林区社会保持稳定。
后续产业发展迅速 助农增收成效明显
自1998年以来,凉山州各地以天保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林区发展体制机制,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依托天保工程的巨大投入,大力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推动了后续产业的发展。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建成了50万亩以桉树、杨树、桤木、云南松等速生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培育了120万亩以青花椒、核桃、板栗等经济树种为主的优质特色经济林基地;营造了30多万亩以红豆杉、印楝、小桐子等为主的林药林化原料林基地。松香、桉叶油、竹笋、核桃、花椒、油桐、森林食品等林产品产量稳步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依托泸沽湖、螺髻山、大风顶等自然保护区和泸山、灵山等森林公园建设,森林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实现了兴林与富民双赢,2010年全州实现林业总产值49.9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达到760元。
凉山州实施天保工程13年来,圆满完成了天保工程一期各项建设任务,天保工程区的生态状况和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森林资源实现了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局部持续恶化向整体逐步好转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工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立州”作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
秦晓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