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之间看“绿色”崛起
遂宁城区也满是绿色景观。在经开区内一家微电子企业上班的唐芳芳,下班后最喜欢沿着滨江路散步,“乘公交去河边耍很方便”。
7月24日,参加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的代表们来到遂宁城区和射洪县参观。丘陵地区如何找到发展的着力点?遂宁给出了一个答案。
产业升级
区位优势发挥利用好
一片小小的芯片,能带动形成一个长长的产业链。
遂宁经开区四川大雁微电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从焊芯片、焊线到切筋成型、测试,全自动生产线让代表们驻足观看。这里已建成1200亩的微电子集中区和2800亩的光电源集中区。140余户各类电子企业进入园区,12000余人在这里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从芯片到模具、框架、三极管、二极管、LED和节能灯等完整的产业链。
“遂宁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分析,“但区位、定位很好,地处成渝之间,甘愿为两市做配套,电子信息和物流产业都可以做大做强,成为成都和重庆两核之间重要的一环。”
“我们的产业构成是微电子、新光源和总部经济及服务外包,”经开区办公室主任赵锋介绍,“今年电子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可突破百亿元。”2007年之前,电子产业在遂宁还是一片空白。
主城区以东的河东新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完备,是遂宁的文化旅游产业区,主打会展商贸、软件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目标是打造临港产业和流通加工配套的新园区。
“遂宁抓住了机遇。”雅安市长刘守培评价。
省经信委副主任张玉山说,遂宁正是依托其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竞争力迅速提升,为城镇化水平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绿色发展
产业与城市互动支撑
从遂宁城区到射洪,王小刚一路看过来,认为遂宁的产业集聚度很高,企业分布比较密集,厂房往高层发展,体现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看来,土地利用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和产出效率是衡量产业园区的重要指标体系,尤其是在当前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尤为重要。
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产业,让遂宁尝到了“甜头”。工业向园区集中,目前全市工业集中度已达70%。城市环境良好,也让唐芳芳们感到满意。围绕观音湖打造“一湖四岛”生态湿地、85公里长的环水“绿廊”、180公里长的多层级网络“绿道”,遂宁城区内绿意盎然;滨江路上餐饮娱乐场所人气旺盛,市民们坐在绿荫下喝茶休闲。
工业不是绿色,城市不可能绿色,工业本身也难以为继。城镇不绿色发展,也不能成为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绿色产业和绿色城市实现了良性互动”,张玉山这样评价。
科学规划
城镇建设着眼未来
“要根据区位、资源、现有产业结构和环境容量来找准发展位置。”王小刚认为,遂宁“变劣势为优势”,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有好的定位,还要有好的规划。“能建设的地方要建好,不能建设的地方一定不能盲目动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邱建认为,城市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通过规划在空间上统筹各种要素。“遂宁原来的发展基础并不好,但通过高起点和科学的规划,把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统筹规划,生态立城,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从遂宁市区的湿地公园到射洪县城的沿水公园,不少代表注意到,“水”成为遂宁城镇建设的一个关键词。围湖布局城市功能分区,沿河打造城镇不同建筑群落,功能与品位、单体与整体结合起来进行规划。
“遂宁的生态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湿地公园,一下子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能够安居乐业。”他认为,应该抱有一种着眼未来的规划取向,从未来需求的角度对城市环境进行打造,这不仅能迅速提升城镇当前的吸引力,更成为未来的可持续竞争力。
责任编辑:
可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