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两化”互动 大城市郊区的两种路径

  • 2011年07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与会代表看青白江、龙泉驿的“同”与“不同”

      青白江、龙泉驿,背靠特大城市成都的区位优势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作为成都的郊区,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交通、物流、人才等诸多资源和要素的辐射。

      通过参观,不难发现,尽管有着诸多的“同”,但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依然存在诸多“不同”。青白江通过建设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龙泉驿通过充分地开放合作,实现产业高端发展。

      两地的不同选择,带给参加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代表们以启示:“两化”互动,没有固定模式,只有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才能谋新局、探新路、攀新高。

      不同 不同产业基础的不同起跳

      青白江: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遇瓶颈

      青白江因工业建区兴城,良好的工业基础一度让青白江人骄傲不已,但正是这种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制约青白江发展的掣肘。

      国家“一五”时期,青白江成为全国13个化工基地之一,为配套产业发展,城市规模逐渐形成。至“十一五”初,建成区面积达17.3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3.9万。

      “这只是粗浅型的产城一体。”青白江区委书记孙建成说。

      尽管在化工、冶金等产业带动下,青白江率先成为成都财政总收入过亿的经济强区,但随之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让青白江宜居指数大大下降。

      龙泉驿:将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化切入点

      龙泉驿以桃花著称,但说起产业,在寻找到汽车业这个支柱之前,并没有在工业化道路上大显身手。

      1997年重庆直辖,四川省汽车产业流失90%。很长一段时间,四川汽车产业在沉默中酝酿重生。与此同时,制造业向西部转移,是中国汽车凸显新趋势之一。龙泉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把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作为发展重点。

      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说,没有充分开放合作及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就不可能有龙泉驿汽车产业的高端切入。通过招大引强,带动配套企业入驻,这一产业优势得以迅速发展。

      不同城市禀赋的不同路径

      青白江:走老工业区成功转型路

      车行青白江,10公里的城市生态绿廊满目苍翠,13座大桥串联起城市旅游带。曾经的老工业区脱胎换骨,人们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绿”——绿屏、绿廊、绿墙……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川化就是青白江,青白江就是川化,青白江带有明显的重化工特点,产业发展不是通过扩大规模而是通过提升传统产业来重塑工业格局,解决好环境、能耗问题,并发展一些符合城市禀赋的工业。”省经信委副主任张玉山在参观时这样评价。

      龙泉驿:打造新的产业集群

      龙泉驿的破题依然在汽车产业。

      1998年,丰田“空降”龙泉,成立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第一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搅动龙泉汽车产业和外向型经济格局,更在某种程度上,拉开了龙泉“两化”互动的新型实验。

      一汽丰田落户龙泉的最大意义在于,当产业集群形成后,这个产业将成为这个城市真正的、别处无法复制的比较优势。从经济学上讲,这种后天形成的比较优势,可成为一种独有的要素禀赋。

      在龙泉驿汽车产业的带动下,“蝴蝶效应”不断显现——2007年7月,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一期项目投产;2009年10月,吉利首款全球鹰SUV在成都高原汽车下线;2011年2月,沃尔沃宣布其中国首家工厂落子成都;2011年7月,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项目及轿车三期工程,在成都经开区同期开建……

      同

      殊途同归的良性互动

      青白江: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两化”互动

      工业化与城镇化,青白江选择用“生态”促进两者的互动关系。

      该区生态建设投入超过30余亿元。工业区内,利用铁路沿线等地带,创造性打造出1700亩 “工业区森林公园”,大量外地人选择到青白江置业安家。

      绿色环保千亿产业、花团锦簇人居环境,绿树掩映的村庄院落、梯次拓展的生态景观,构成青白江深化“两化”互动的一幅生动画卷。

      不乏工业化经验的青白江,如今“标新立异”建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即国家级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部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西部商用车制造基地、西部新型住宅研发生产基地。

      龙泉驿:现代汽车与田园生活并存

      行走在国际汽车城龙泉,“亲山、亲水、亲自然”的“田园龙泉”景象徐徐展开。

      龙泉驿坚持规划先行,并在规划中应用“反规划理念”,做规划时首先做好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方案,把需要生态保护、传统历史文化遗存等区域先保护起来。目前,龙泉“山、水、田、林、城”一体化,“一带一芯三纵三横多点”的生态格局正在形成。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邱建介绍,“十二五”期间,龙泉驿将大力加强现代汽车、现代商贸、现代艺术、现代田园四大主题示范段建设,充分展示繁华城镇、高端产业与优美田园有机融合的新型形态,顺应“田园龙泉”发展脉络,展现一条曼妙的“微笑曲线”。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李秋怡 陈君

      实习记者 万瑶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衡昌辉

      经验

      攀枝花 资源型城市谋求转型

      攀枝花是典型无大城市依托的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命运,成为攀枝花思考的问题。

      2004年以来,攀枝花将原来散乱的工业集中点规划为一个钒钛产业园区和五个县区产业园区的 “1+5”工业布局,依托资源开发和钢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的工业基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通过工业布局调整带动城区建设、工业转型升级夯实城市经济基础、工业循环经济带动宜居城市建设,创建了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独特模式。

      数据显示,2010年攀枝花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92.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5%,已成为继攀钢、攀煤、二滩等大企业之后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攀枝花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城区建设。目前,攀枝花城镇化率已达6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构架初步形成。    通过不断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攀枝花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南充 投资总量“3年>56年”

      3年>56年,是南充正在创造的发展新算式之一。该算式的含义是,2008年至2010年三年,预期实现1400亿元投资总量,超过之前56年的总和。

      2010年,南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83亿元;城镇人口增加到23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数字背后,是南充三年来的产业园区建设大会战。南充化学工业园、南充现代农业示范园和9个县(市、区)工业园区竞相发展,园区面积从不足20平方公里扩展到6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98户,园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55%。

      在产业布局上,南充形成了以油气化工、机械汽配为主的南部产业区,以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为主的北部产业区和以能源建材、电子信息为主的东部产业区 “三大组团”,引进32户上市公司、6家大型央企。

      在城镇布局上,南充形成了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和9个城市功能片区的“三城九片”城市结构形态。三年来,主城区人口从2007年的58万增加到2010年的90万,建成区面积从57平方公里拓展到81平方公里。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两化”互动的生动实践,让3年>56年这个算式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面向未来的深意。

      观点

      “青白江的变化值得深思”

      与会代表 省经信委副主任 张玉山

      青白江的变化非常大!一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一个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刺鼻气味的地方,如今已变成生态优美的宜居城市,青白江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作为四川最早建立的老工业基地,青白江在上世纪60年代云集16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率先成为成都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的经济强区。然而,在工业经济给国家和地方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模式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阻碍了城镇化发展水平。

      青白江把城镇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产业集中地、人口集聚地和产品集散地,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多元呈现、基础配套完善的现代城市综合体。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端产业快速提升。“两化”互动发展,将全区带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龙泉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与会代表 省商务厅厅长 谢开华

      一区一主业,突出主业发展,从而形成产业聚集。龙泉驿的成功印证了这点。作为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核心承载区域,龙泉驿区“九车七机”的整车(机)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180余家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跟进落户,勾勒出成都国际汽车城的骨架,也为建设中国现代汽车产业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众多重大配套项目及物流等配套产业快速落户,为整个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添加了新鲜血液。

      龙泉驿的经验说明,通过充分开放合作,有效促进‘两化’互动,城市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双提升可更好地促进招商引资,三者的良性、高速循环,将有力带动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 李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两化”互动 大城市郊区的两种路径

  • 2011年07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与会代表看青白江、龙泉驿的“同”与“不同”

      青白江、龙泉驿,背靠特大城市成都的区位优势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作为成都的郊区,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交通、物流、人才等诸多资源和要素的辐射。

      通过参观,不难发现,尽管有着诸多的“同”,但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依然存在诸多“不同”。青白江通过建设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龙泉驿通过充分地开放合作,实现产业高端发展。

      两地的不同选择,带给参加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代表们以启示:“两化”互动,没有固定模式,只有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才能谋新局、探新路、攀新高。

      不同 不同产业基础的不同起跳

      青白江: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遇瓶颈

      青白江因工业建区兴城,良好的工业基础一度让青白江人骄傲不已,但正是这种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制约青白江发展的掣肘。

      国家“一五”时期,青白江成为全国13个化工基地之一,为配套产业发展,城市规模逐渐形成。至“十一五”初,建成区面积达17.3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3.9万。

      “这只是粗浅型的产城一体。”青白江区委书记孙建成说。

      尽管在化工、冶金等产业带动下,青白江率先成为成都财政总收入过亿的经济强区,但随之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让青白江宜居指数大大下降。

      龙泉驿:将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化切入点

      龙泉驿以桃花著称,但说起产业,在寻找到汽车业这个支柱之前,并没有在工业化道路上大显身手。

      1997年重庆直辖,四川省汽车产业流失90%。很长一段时间,四川汽车产业在沉默中酝酿重生。与此同时,制造业向西部转移,是中国汽车凸显新趋势之一。龙泉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把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作为发展重点。

      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说,没有充分开放合作及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就不可能有龙泉驿汽车产业的高端切入。通过招大引强,带动配套企业入驻,这一产业优势得以迅速发展。

      不同城市禀赋的不同路径

      青白江:走老工业区成功转型路

      车行青白江,10公里的城市生态绿廊满目苍翠,13座大桥串联起城市旅游带。曾经的老工业区脱胎换骨,人们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绿”——绿屏、绿廊、绿墙……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川化就是青白江,青白江就是川化,青白江带有明显的重化工特点,产业发展不是通过扩大规模而是通过提升传统产业来重塑工业格局,解决好环境、能耗问题,并发展一些符合城市禀赋的工业。”省经信委副主任张玉山在参观时这样评价。

      龙泉驿:打造新的产业集群

      龙泉驿的破题依然在汽车产业。

      1998年,丰田“空降”龙泉,成立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第一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搅动龙泉汽车产业和外向型经济格局,更在某种程度上,拉开了龙泉“两化”互动的新型实验。

      一汽丰田落户龙泉的最大意义在于,当产业集群形成后,这个产业将成为这个城市真正的、别处无法复制的比较优势。从经济学上讲,这种后天形成的比较优势,可成为一种独有的要素禀赋。

      在龙泉驿汽车产业的带动下,“蝴蝶效应”不断显现——2007年7月,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一期项目投产;2009年10月,吉利首款全球鹰SUV在成都高原汽车下线;2011年2月,沃尔沃宣布其中国首家工厂落子成都;2011年7月,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项目及轿车三期工程,在成都经开区同期开建……

      同

      殊途同归的良性互动

      青白江: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两化”互动

      工业化与城镇化,青白江选择用“生态”促进两者的互动关系。

      该区生态建设投入超过30余亿元。工业区内,利用铁路沿线等地带,创造性打造出1700亩 “工业区森林公园”,大量外地人选择到青白江置业安家。

      绿色环保千亿产业、花团锦簇人居环境,绿树掩映的村庄院落、梯次拓展的生态景观,构成青白江深化“两化”互动的一幅生动画卷。

      不乏工业化经验的青白江,如今“标新立异”建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即国家级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部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西部商用车制造基地、西部新型住宅研发生产基地。

      龙泉驿:现代汽车与田园生活并存

      行走在国际汽车城龙泉,“亲山、亲水、亲自然”的“田园龙泉”景象徐徐展开。

      龙泉驿坚持规划先行,并在规划中应用“反规划理念”,做规划时首先做好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方案,把需要生态保护、传统历史文化遗存等区域先保护起来。目前,龙泉“山、水、田、林、城”一体化,“一带一芯三纵三横多点”的生态格局正在形成。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邱建介绍,“十二五”期间,龙泉驿将大力加强现代汽车、现代商贸、现代艺术、现代田园四大主题示范段建设,充分展示繁华城镇、高端产业与优美田园有机融合的新型形态,顺应“田园龙泉”发展脉络,展现一条曼妙的“微笑曲线”。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李秋怡 陈君

      实习记者 万瑶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衡昌辉

      经验

      攀枝花 资源型城市谋求转型

      攀枝花是典型无大城市依托的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命运,成为攀枝花思考的问题。

      2004年以来,攀枝花将原来散乱的工业集中点规划为一个钒钛产业园区和五个县区产业园区的 “1+5”工业布局,依托资源开发和钢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的工业基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通过工业布局调整带动城区建设、工业转型升级夯实城市经济基础、工业循环经济带动宜居城市建设,创建了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独特模式。

      数据显示,2010年攀枝花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92.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5%,已成为继攀钢、攀煤、二滩等大企业之后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攀枝花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城区建设。目前,攀枝花城镇化率已达6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构架初步形成。    通过不断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攀枝花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南充 投资总量“3年>56年”

      3年>56年,是南充正在创造的发展新算式之一。该算式的含义是,2008年至2010年三年,预期实现1400亿元投资总量,超过之前56年的总和。

      2010年,南充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83亿元;城镇人口增加到23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数字背后,是南充三年来的产业园区建设大会战。南充化学工业园、南充现代农业示范园和9个县(市、区)工业园区竞相发展,园区面积从不足20平方公里扩展到6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98户,园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55%。

      在产业布局上,南充形成了以油气化工、机械汽配为主的南部产业区,以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为主的北部产业区和以能源建材、电子信息为主的东部产业区 “三大组团”,引进32户上市公司、6家大型央企。

      在城镇布局上,南充形成了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和9个城市功能片区的“三城九片”城市结构形态。三年来,主城区人口从2007年的58万增加到2010年的90万,建成区面积从57平方公里拓展到81平方公里。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两化”互动的生动实践,让3年>56年这个算式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面向未来的深意。

      观点

      “青白江的变化值得深思”

      与会代表 省经信委副主任 张玉山

      青白江的变化非常大!一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一个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刺鼻气味的地方,如今已变成生态优美的宜居城市,青白江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作为四川最早建立的老工业基地,青白江在上世纪60年代云集16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率先成为成都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的经济强区。然而,在工业经济给国家和地方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模式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阻碍了城镇化发展水平。

      青白江把城镇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产业集中地、人口集聚地和产品集散地,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多元呈现、基础配套完善的现代城市综合体。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端产业快速提升。“两化”互动发展,将全区带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龙泉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与会代表 省商务厅厅长 谢开华

      一区一主业,突出主业发展,从而形成产业聚集。龙泉驿的成功印证了这点。作为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核心承载区域,龙泉驿区“九车七机”的整车(机)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180余家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跟进落户,勾勒出成都国际汽车城的骨架,也为建设中国现代汽车产业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众多重大配套项目及物流等配套产业快速落户,为整个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添加了新鲜血液。

      龙泉驿的经验说明,通过充分开放合作,有效促进‘两化’互动,城市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双提升可更好地促进招商引资,三者的良性、高速循环,将有力带动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 李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