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面夯实基层中医药工作 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7月13日,全面夯实基层中医药工作,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会在成都召开。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田兴军指出,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全力推进“十四五”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建设、中医药强省建设、基层中医药工作三者密不可分、互为促进。
要识大势、谋大局,把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重大部署同创新发展中医药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实现“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充分激发地方党委政府中医药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成就一批中医药强市、强县;充分调动地方党委政府中医药工作的能动性、创造性,打造一批综合改革先行市、先行县。提升中医药健康保障、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强力推进示范区、强省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确保年年有新成效,2025年实现大跨越。
要明大事、善作为,把示范区建设、强省建设、基层中医药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整体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医药改革“大胆闯、大胆试”“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的要求,聚焦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树牢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将“十四五”提升工程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全省重大战略,全面落实中医药强省建设十大行动计划方案。发挥好基层一线改革创新、大胆探索的实践精神,“积小步为大步”,打造改革示范样板,推动改革政策加快落实。
要强保障、抓落实,推动形成中医药强省、强市、强县“三强”联动发展新局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中医药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及时研究解决落实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投入、相互配合的投入机制。强化考核督查,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把示范区打造成全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作出更大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道丕部署了中医药强市强县建设工作,局二级巡视员杨正春通报了“十三五”基层中医药工作情况,部署“十四五”基层中医药工作,成都市、泸州市和三台、射洪、宣汉三个县(市)就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交流发言。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底,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到48.6%,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70.5%和77.5%,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健康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明确,到2025年,全省85%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实现中医馆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1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施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5%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0%和90%;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到50%。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
“十四五”期间,四川还将持续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建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抓好基层示范市(县)创建、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疫病防控等重点工作。到2025年,90%的县级综合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力争100%的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传统中医诊所惠民行动,传统中医诊所达到5000家。2022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全覆盖;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
会议还将就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示范县管理办法,及2022-2024年评审周期申报评审安排、评审评分细则、评审中相关指标的系统整合和审核要求等内容进行专家授课。(记者 曾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