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三年内提升四川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权威部门这样解读

  • 2020年08月07日 20时30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字体:
  •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过程中也暴露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短板和问题。为加快补齐四川省公共卫生短板,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日,四川省印发了《四川省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此方案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指导四川切实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卫生健康治理能力?

    8月7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邓长金,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徐旭做客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对《行动方案》做出解读。

    六大提升工程

    全面优化我省公共卫生“硬件”设施

    《行动方案》提出,四川将从疾病预防治疗、实验检验研究、重症医疗救治、紧急医学救援、基层预防控制、中医药预防救治六大提升工程,全方位提升四川省公共卫生“硬件”设施,到2022年,四川将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区域协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疾病防控救治体系。

    邓长金表示,《行动方案》不仅着眼于四川公共卫生体系医疗设施设备、医疗基地建设等“硬件”方面的优化,也重视科研技术、公共卫生人才供给等“软件”方面的提升。针对“硬件”和“软件”提升要求,三年行动方案分别制定了六大提升工程和六大保障制度,力争通过三年时间较为全面地改善我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条件。

    “目前在‘硬件’方面,‘方案’提出建设六大提升工程,涉及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130亿元,重点提高全省疾病防控救治能力和重大疫情快速反应及有效处置能力。”邓长金说。

    《行动方案》聚焦疾病预防治疗能力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四川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打造集公共卫生诊疗中心、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及传染病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药物疫苗临床研究基地和公共卫生教学基地于一体的“三中心三基地”,建成集预防医学、临床治疗、应急响应、患者管理、科研培训、国际交流“六位一体”的区域性、开放性、国际性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增强全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引领作用。

    在实验检验研究能力提升工程方面,四川将建立省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与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重点推进四川大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准医学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华西生物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项目建设。

    在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工程方面,四川将建立省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框架下,加强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能力建设,形成功能完备、反映迅速、处置高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系统。

    同时,加强省级和区域性医用物资周转储备,充分发挥现有物资储备资源作用,优化完善医用物资储备体系,依托省级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强化省级医用物资应急储备,鼓励各市(州)加强医用物资周转储备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培训,依托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建设省级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培训中心,提高各市(州)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培训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体系。

    六大保障制度

    切实提升四川省公共卫生体系“软件”条件

    在“软件”建设方面,《行动方案》也提出了六大制度。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四川将适时制定完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等方面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同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度,加快推进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增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在扩大公共卫生人才供给方面,四川正大力发展公共卫生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技能和公共卫生医师、中医温病学医师教育培训。健全公共卫生职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培训、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优化全省重要应急物资产能布局和技术储备,四川建立健全生产、流通、使用分段储备机制,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格局,制定医用物资保障应急预案,着力发展应急防疫物资产业。

    同时,四川还将继续完善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健全重点救助对象医疗费用救助机制。

    在建立中西医高效协同机制方面,四川将健全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重大疫情响应机制,建立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医疗救治,实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记者 罗田怡 实习生 李奕蒙  邹阿江)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如何在三年内提升四川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权威部门这样解读

  • 2020年08月07日 20时30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过程中也暴露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短板和问题。为加快补齐四川省公共卫生短板,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日,四川省印发了《四川省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此方案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指导四川切实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卫生健康治理能力?

    8月7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邓长金,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徐旭做客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对《行动方案》做出解读。

    六大提升工程

    全面优化我省公共卫生“硬件”设施

    《行动方案》提出,四川将从疾病预防治疗、实验检验研究、重症医疗救治、紧急医学救援、基层预防控制、中医药预防救治六大提升工程,全方位提升四川省公共卫生“硬件”设施,到2022年,四川将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区域协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疾病防控救治体系。

    邓长金表示,《行动方案》不仅着眼于四川公共卫生体系医疗设施设备、医疗基地建设等“硬件”方面的优化,也重视科研技术、公共卫生人才供给等“软件”方面的提升。针对“硬件”和“软件”提升要求,三年行动方案分别制定了六大提升工程和六大保障制度,力争通过三年时间较为全面地改善我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条件。

    “目前在‘硬件’方面,‘方案’提出建设六大提升工程,涉及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130亿元,重点提高全省疾病防控救治能力和重大疫情快速反应及有效处置能力。”邓长金说。

    《行动方案》聚焦疾病预防治疗能力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四川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打造集公共卫生诊疗中心、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及传染病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药物疫苗临床研究基地和公共卫生教学基地于一体的“三中心三基地”,建成集预防医学、临床治疗、应急响应、患者管理、科研培训、国际交流“六位一体”的区域性、开放性、国际性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增强全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引领作用。

    在实验检验研究能力提升工程方面,四川将建立省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与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重点推进四川大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准医学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华西生物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项目建设。

    在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工程方面,四川将建立省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框架下,加强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能力建设,形成功能完备、反映迅速、处置高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系统。

    同时,加强省级和区域性医用物资周转储备,充分发挥现有物资储备资源作用,优化完善医用物资储备体系,依托省级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强化省级医用物资应急储备,鼓励各市(州)加强医用物资周转储备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培训,依托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建设省级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培训中心,提高各市(州)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培训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体系。

    六大保障制度

    切实提升四川省公共卫生体系“软件”条件

    在“软件”建设方面,《行动方案》也提出了六大制度。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四川将适时制定完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等方面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同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度,加快推进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增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在扩大公共卫生人才供给方面,四川正大力发展公共卫生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技能和公共卫生医师、中医温病学医师教育培训。健全公共卫生职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培训、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优化全省重要应急物资产能布局和技术储备,四川建立健全生产、流通、使用分段储备机制,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格局,制定医用物资保障应急预案,着力发展应急防疫物资产业。

    同时,四川还将继续完善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健全重点救助对象医疗费用救助机制。

    在建立中西医高效协同机制方面,四川将健全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重大疫情响应机制,建立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医疗救治,实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记者 罗田怡 实习生 李奕蒙  邹阿江)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