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4年重点领域改革进展

  • 2015年02月28日 11时09分
  • 来源: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 【字体:
  •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省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一年。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以下简称“经改专项小组”)认真落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工作要点,扎实推进专项小组负责协调的121项年度改革工作事项(除7项需调整工作内容或按照国家和省上统一部署稳慎推进外,其余年度改革事项均已按要求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制度、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体制和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良好开局。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规范推进

      着眼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国有资本竞争力,规范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拟定推进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探索推进川商集团、化工控股等省属企业二级公司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印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五条措施,制定省属国有企业资产合作项目征集合作方管理的指导意见,依托2014年我省推出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重大项目,积极开展非国有资本参股试点。

      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工商注册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民间创业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全面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改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为认缴登记制度,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企业“年度检验”制度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稳步推进成都、泸州、遂宁、甘孜四市(州)“先照后证”试点,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由130项精简至13项。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3.33万户,同比增长7.22%,新增注册资本7745.29亿元,同比增长37.49%。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建成全省统一的市场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投入运行。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化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二是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着眼于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直接干预和价格信号传导的扭曲,启动政府定价目录修订工作,精简取消省级管理的全部农产品、两碱外工业盐、供热和非住房抵押手续费等47个价格和收费管理事项。抓住物价低位平稳运行的窗口期,出台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意见和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意见。着眼于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适时制定电解铝企业实行阶梯电价的政策,以能耗为标准的阶梯电价逐步推行。为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差别化用地机制改革。完善全省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方案,建立单位生产总值用地量下降与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机制,制定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和低效、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改革试点方案,成都、自贡等地试点有序推进。不断完善矿业权等公共资源的市场化交易制度,先后实现两期探矿权进入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印发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意见及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管理方案,出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场监督服务规范等15项省级标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三是地方金融改革稳步推进,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立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普惠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制定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成都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0%。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做大做强,自贡商业银行成功引进华西能源作为战略投资者,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股德阳银行取得积极进展,5家城商行启动股权优化工作。城区农信社整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县级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新开业农村商业银行12家。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已开业社区支行47家,启动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全年利用“定向降准”和“支小再贷款”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4.36亿元,一定程度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截至12月底,我省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的私募投资基金已达161家,管理基金认缴规模达435亿元。出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推动企业利用主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资本市场拓展直接融资。全年新增首发上市企业2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累计达31家。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试运营,交易中心展示板挂牌企业达187家。促进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聚集发展,成都市成功入围国家“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综合运用创新试点”。拟定我省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引导保险公司参与试点。

      四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投资持续增长的动力逐步释放。为增强我省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印发实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9个方面、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出台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14年本),取消和下放核准事项38项,省级层面核准事项减少50%以上。出台我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分两批推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336个重大项目,涉及交通、城市市政、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等12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川南城际铁路公司组建完成,隆黄铁路叙毕公司组建工作积极推进。设立铁路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建立区域内铁路运价机制方案,启动铁路建设投融资改革和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指导意见起草工作,努力打破制约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开展省投融资平台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城镇化投融资合作,创立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省级统贷融资模式,未来3年国家开发银行将向全省棚户区改造领域提供专项贷款600亿元以上。

      三、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一是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制定我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完成10个新组建省政府部门的“三定”工作和其他涉改部门的职责、机构、编制的调整划转,省级以下工商、质监部门由垂直管理改为属地管理,印发市(州)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我省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制定我省控编减编工作方案。拟订事业单位分类规范办法和省属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完成全省事业单位分类和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核报备工作。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完成省畜牧食品局与农业厅整合,省文物管理局行政管理职责划入文化厅。起草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指导目录,省直有关部门直接参与的6项购买服务试点稳步推进。

      二是简政放权全面提速,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公布第四批取消调整的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和省本级非行政许可清理结果,省级保留审批事项精简为280项。制定印发市(州)、县(市、区)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统一规范为230项,县级统一规范为182项。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设定标准、审查程序和行政审批前置事项,清理与行政审批有关的中介服务、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直有关部门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服务性收费项目取消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精简80%。省市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并联审批窗口,建立健全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机制。印发全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三是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进一步改革完善省市县分税制财政体制,将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由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归属,调整为省与市县按35:65比例分享,将原省级分享的印花税、契税下划给市县,市县财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率先启动定向财力转移支付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压缩,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占比增至51.7%。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省级专项预算项目整合率超过40%,新的部门预算项目框架基本成型。191个报告编制主体完成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试点总量居全国首位。印发我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和新增债务率纳入对市(州)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和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开展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试点,教育、农业等7个省级部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展至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业,全年“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达74亿元。

      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是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升。围绕促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和导向作用。基本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四大城市群规划、四川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启动“三规合一”县域全域规划和城镇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完成县域全域规划技术导则编制工作。推动城镇用地规模和结构优化,成都市纳入“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国家试点。制定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方案和管理办法。拟定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专项方案。深化提升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将除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和成都市外其余市的19个县纳入扩权强县试点范围,全省扩权试点县达到78个。印发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百镇建设试点的若干意见,200个试点镇建设扎实推进。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建立,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围绕贯彻落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和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相关城市抱团融合发展。推动天府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新区,制订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支持天府新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启动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编制,完成川东北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召开成都经济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会议,成立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和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各经济区召开发展协调小组暨经济区联席会议,经济区内的市际协调发展机制初步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完成首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投标,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五、开放合作新体制加快建立

      一是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围绕完善吸引投资体制机制,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创新国内外市场联动拓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见。全年新批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51家,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和合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5.7%和23.4%,新增境外投资企业突破100家。制定服务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遂宁市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试点扎实推进。

      二是开放合作形成新格局,开放型经济稳中向好。着眼于抢抓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出台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部署的实施意见。深化与欧美等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与法德荷等国签署合作协议19项,推动天府新区与德国北威州投资署、国际合作署签署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创新境外委托招商机制,设立驻德投资促进代表处。川渝合作进一步加强,召开渝(重庆)广(广安)经贸合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实施2014年渝广合作计划,印发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年度建设重点工作方案,顺利完成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部分)中期评估,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成都海关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成都关区通关一体化。制定关于全面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实施方案,成都海关各隶属海关、办事处和四川检验检疫局分支机构启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关区通关作业整体无纸化率逾70%。

      三是开放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一区四中心”建设。成都国际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泸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成都国际航空枢纽、青白江铁路口岸和宜宾水港、自贡“无水港”等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并实施我省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方案,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17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试点区域在投资管理体制、海关监管制度、检验检疫制度和金融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新川创新科技园签约引进项目投资总额逾100亿元,成功签署合作建设“川法生态科技园”框架协议和“中法成都生态园”合作备忘录。

      六、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一是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修订就业和失业登记暂行办法,将土地(林地)被依法征用或流转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出台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指导意见。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出台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数据库,制定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民工工作指导意见和支持中小微实体经济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集体合同覆盖率达88.5%。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分配格局更趋合理。制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稳慎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将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由四档调为三档,调整后的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14.5%。发布全省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加强工资集体协商,着力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履约质量。截至12月底,全省签订工资集体协议8.1万余份,覆盖职工1119.7万人。

      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出台我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实施意见,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双向衔接通道。6个市(州)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成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初步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攀枝花、德阳、广元三市的全民社保登记试点有序推进。印发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专项改革方案,建立定向为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的长效机制。拟定我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印发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方案。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补贴发放办法、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社会救助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印发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启动实施。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4年重点领域改革进展

  • 2015年02月28日 11时09分
  • 来源: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省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一年。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以下简称“经改专项小组”)认真落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工作要点,扎实推进专项小组负责协调的121项年度改革工作事项(除7项需调整工作内容或按照国家和省上统一部署稳慎推进外,其余年度改革事项均已按要求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制度、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体制和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良好开局。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规范推进

      着眼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国有资本竞争力,规范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拟定推进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探索推进川商集团、化工控股等省属企业二级公司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印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五条措施,制定省属国有企业资产合作项目征集合作方管理的指导意见,依托2014年我省推出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重大项目,积极开展非国有资本参股试点。

      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工商注册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民间创业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全面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改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为认缴登记制度,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企业“年度检验”制度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稳步推进成都、泸州、遂宁、甘孜四市(州)“先照后证”试点,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由130项精简至13项。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3.33万户,同比增长7.22%,新增注册资本7745.29亿元,同比增长37.49%。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建成全省统一的市场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投入运行。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化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二是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着眼于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直接干预和价格信号传导的扭曲,启动政府定价目录修订工作,精简取消省级管理的全部农产品、两碱外工业盐、供热和非住房抵押手续费等47个价格和收费管理事项。抓住物价低位平稳运行的窗口期,出台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意见和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意见。着眼于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适时制定电解铝企业实行阶梯电价的政策,以能耗为标准的阶梯电价逐步推行。为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差别化用地机制改革。完善全省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方案,建立单位生产总值用地量下降与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机制,制定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和低效、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改革试点方案,成都、自贡等地试点有序推进。不断完善矿业权等公共资源的市场化交易制度,先后实现两期探矿权进入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印发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意见及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管理方案,出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场监督服务规范等15项省级标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三是地方金融改革稳步推进,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立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普惠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制定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成都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0%。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做大做强,自贡商业银行成功引进华西能源作为战略投资者,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入股德阳银行取得积极进展,5家城商行启动股权优化工作。城区农信社整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县级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新开业农村商业银行12家。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已开业社区支行47家,启动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全年利用“定向降准”和“支小再贷款”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4.36亿元,一定程度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截至12月底,我省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的私募投资基金已达161家,管理基金认缴规模达435亿元。出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推动企业利用主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资本市场拓展直接融资。全年新增首发上市企业2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累计达31家。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试运营,交易中心展示板挂牌企业达187家。促进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聚集发展,成都市成功入围国家“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综合运用创新试点”。拟定我省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引导保险公司参与试点。

      四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投资持续增长的动力逐步释放。为增强我省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印发实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9个方面、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出台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14年本),取消和下放核准事项38项,省级层面核准事项减少50%以上。出台我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分两批推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336个重大项目,涉及交通、城市市政、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等12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川南城际铁路公司组建完成,隆黄铁路叙毕公司组建工作积极推进。设立铁路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建立区域内铁路运价机制方案,启动铁路建设投融资改革和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指导意见起草工作,努力打破制约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开展省投融资平台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城镇化投融资合作,创立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省级统贷融资模式,未来3年国家开发银行将向全省棚户区改造领域提供专项贷款600亿元以上。

      三、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一是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制定我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完成10个新组建省政府部门的“三定”工作和其他涉改部门的职责、机构、编制的调整划转,省级以下工商、质监部门由垂直管理改为属地管理,印发市(州)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我省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制定我省控编减编工作方案。拟订事业单位分类规范办法和省属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完成全省事业单位分类和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核报备工作。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完成省畜牧食品局与农业厅整合,省文物管理局行政管理职责划入文化厅。起草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指导目录,省直有关部门直接参与的6项购买服务试点稳步推进。

      二是简政放权全面提速,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公布第四批取消调整的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和省本级非行政许可清理结果,省级保留审批事项精简为280项。制定印发市(州)、县(市、区)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统一规范为230项,县级统一规范为182项。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设定标准、审查程序和行政审批前置事项,清理与行政审批有关的中介服务、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直有关部门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服务性收费项目取消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精简80%。省市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并联审批窗口,建立健全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机制。印发全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三是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进一步改革完善省市县分税制财政体制,将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由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归属,调整为省与市县按35:65比例分享,将原省级分享的印花税、契税下划给市县,市县财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率先启动定向财力转移支付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压缩,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占比增至51.7%。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省级专项预算项目整合率超过40%,新的部门预算项目框架基本成型。191个报告编制主体完成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试点总量居全国首位。印发我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和新增债务率纳入对市(州)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和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开展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试点,教育、农业等7个省级部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展至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业,全年“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达74亿元。

      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是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升。围绕促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和导向作用。基本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四大城市群规划、四川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启动“三规合一”县域全域规划和城镇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完成县域全域规划技术导则编制工作。推动城镇用地规模和结构优化,成都市纳入“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国家试点。制定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方案和管理办法。拟定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专项方案。深化提升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将除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和成都市外其余市的19个县纳入扩权强县试点范围,全省扩权试点县达到78个。印发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百镇建设试点的若干意见,200个试点镇建设扎实推进。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建立,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围绕贯彻落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和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相关城市抱团融合发展。推动天府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新区,制订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支持天府新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启动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编制,完成川东北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召开成都经济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会议,成立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和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各经济区召开发展协调小组暨经济区联席会议,经济区内的市际协调发展机制初步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完成首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投标,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五、开放合作新体制加快建立

      一是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围绕完善吸引投资体制机制,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创新国内外市场联动拓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见。全年新批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51家,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和合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5.7%和23.4%,新增境外投资企业突破100家。制定服务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遂宁市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试点扎实推进。

      二是开放合作形成新格局,开放型经济稳中向好。着眼于抢抓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出台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部署的实施意见。深化与欧美等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与法德荷等国签署合作协议19项,推动天府新区与德国北威州投资署、国际合作署签署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创新境外委托招商机制,设立驻德投资促进代表处。川渝合作进一步加强,召开渝(重庆)广(广安)经贸合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实施2014年渝广合作计划,印发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年度建设重点工作方案,顺利完成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部分)中期评估,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成都海关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成都关区通关一体化。制定关于全面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实施方案,成都海关各隶属海关、办事处和四川检验检疫局分支机构启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关区通关作业整体无纸化率逾70%。

      三是开放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一区四中心”建设。成都国际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泸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成都国际航空枢纽、青白江铁路口岸和宜宾水港、自贡“无水港”等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并实施我省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方案,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17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试点区域在投资管理体制、海关监管制度、检验检疫制度和金融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新川创新科技园签约引进项目投资总额逾100亿元,成功签署合作建设“川法生态科技园”框架协议和“中法成都生态园”合作备忘录。

      六、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一是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修订就业和失业登记暂行办法,将土地(林地)被依法征用或流转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出台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指导意见。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出台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数据库,制定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民工工作指导意见和支持中小微实体经济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集体合同覆盖率达88.5%。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分配格局更趋合理。制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稳慎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将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由四档调为三档,调整后的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14.5%。发布全省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加强工资集体协商,着力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履约质量。截至12月底,全省签订工资集体协议8.1万余份,覆盖职工1119.7万人。

      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出台我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实施意见,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双向衔接通道。6个市(州)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成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初步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攀枝花、德阳、广元三市的全民社保登记试点有序推进。印发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专项改革方案,建立定向为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的长效机制。拟定我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印发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方案。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补贴发放办法、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社会救助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印发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启动实施。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