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春作物病虫害防控措施
水稻主要病虫害
抓住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做好害虫主害代、穗期病害预防和流行关键期防控,主推绿色防控,推进专业化防治,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稻瘟病:抓住发病初期开展叶瘟挑治;穗颈瘟预防要抓住破口初期施药,常发区、重发区、感病品种齐穗期要施第二次药。药剂以选用三环唑、咪酰胺等高含量单剂为宜。
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可选用井·枯草芽孢杆菌 (纹曲宁)、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高效对路药剂,在有效预防稻曲病的同时可兼治纹枯病。
水稻螟虫:水稻分蘖期防枯心,破口抽穗期防白穗。二化螟分蘖期枯鞘株率达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三化螟每亩卵块数达到60块的稻田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防治。防治螟虫可选用甜核·苏云菌(禾生绿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可采用性诱剂或杀虫灯诱杀技术,在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之前,田间设置二化螟性信息素,每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低于水稻植株顶端20厘米。集中连片使用,可诱杀二化螟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和种群数量;或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天黑后开灯,天亮后关灯。
稻飞虱: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防治指标可放宽到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于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防治。可选择使用毒死蜱、噻嗪酮、吡虫啉等高效药剂。推广稻田稻鸭共育技术,对水稻抽穗前的稻飞虱、螟虫等虫害以及草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稻纵卷叶螟:推广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杀技术;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Bt等生物农药防治;或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药剂进行防治。
玉米主要病虫害
玉米纹枯病: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土壤潮湿的地块,应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人工剥除植株下部的有病叶鞘带出田外。药剂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受害叶鞘位较低(不超过第八叶鞘位)时进行。药剂可选用井冈霉素。注意防治前应先剥除植株下部的病叶和病叶鞘并带出田外。 玉米大、小斑病:适时早播,重病区实行秋翻和轮作,提倡玉米与矮秆作物,如与花生、豆类间作。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透度,降低发病程度或推迟发生期。在心叶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视发病情况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马铃薯晚疫病
以推广抗病品种、脱毒种薯为基础,以种薯处理和化学药剂专业化防控为重点,以健身栽培为补充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
健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立无病留种基地。留种田要与大田相距2.5千米以上,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单打单收。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在发病轻的地块,选择无病植株,单收、单藏,再留种。
提倡小整薯播种。种薯切块播种时,切刀用75%酒精、0.1%高锰酸钾液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拌种可选用精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等药剂,按种薯重量的0.3%加适量草木灰或石膏粉混合均匀后拌种。
推广高垄栽培。尤其在雨水多、墒情好的地区,可采取垄上播及平播后起垄等方式,降低薯块带菌率。
合理密植,现蕾期控制徒长。适时播种,合理轮作,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连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连作。
马铃薯现蕾前或降水(阴天湿度大)时,开展中心病株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和田间大面积普查,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块销毁,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药剂进行封锁控制。进入现蕾期后开展大田普查,发现中心病株的田块可选用内吸性杀菌剂,如精甲霜灵、霜霉威、烯酰吗啉锰锌等喷药防治,坚持药剂交替轮换使用。现蕾至开花初期,在连阴雨来临之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