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小春粮食减产 要实现粮食“七连增”关键看大春
6月25日在平昌县举行的全省大春田间管理现场会,对今年全省粮食生产形势作了分析:能否实现全年粮食增产主要取决于大春。这是因为大春粮食面积占全年的70%以上,产量占全年近80%。
要实现粮食“七连增”,今年大春一季我省该如何押宝?
播栽期提前
再生稻能收8亿斤以上
“春争日,夏争时”,农业生产抓住了高产播期,就相当于提高了产量。
在平昌县双鹿乡大鹿村,村民李加新告诉记者,今年关秧门比往年提前了,“往年是夏至断栽,今年6月初基本上就关秧门了。”
这仅是今年全省大春生产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今年大春作物播栽期普遍提前,播栽进度为近几年最快。截至目前,全省大春主要粮食作物已播栽7197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97.1%,仅剩余部分红苕和少量迟夏玉米。其中,水稻提前半个月关秧门,“小满秧”占到78%,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
“如果在高产播期内栽秧,一亩中稻能增加产量15公斤左右。就川南再生稻区而言,如果中稻时间提前,就为蓄留再生稻争取了时间的主动,仅再生稻一季就能实现8亿斤以上的产量,这一季就是争早争回来的。”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省大春作物长势喜人,苗情为近年少有,部分田块已搭起了丰收的“苗架子”。
改变种植模式
高产创建增4亿斤以上
走进驷马镇辉煌村,记者看到一片片高产、优质玉米长势喜人。这是平昌县5万亩标准化、规模化粮经复合型创建示范片的一部分。驷马镇党委书记李平告诉记者,该片区采取的是“麦-玉-豆(菜)”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是今年推广的粮油高产创建的一种模式。
“采取新三熟种植模式,粮食大幅增产了,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正在自家5亩旱地里除草的驷马镇辉煌村村民邓开举说,他家的玉米长势特别良好,已经抱穗,一秆两穗,大穗近尺长。过去采取的是一季小麦一季红薯种植模式,1亩地只能产500多斤粮。现在采用“麦-玉-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仅玉米一季亩产就达到了1500斤左右。
今年大春生产,该村已建立起玉米、水稻高产高效核心示范片各2000亩、1000亩。
今年我省粮油高产创建的目标是,通过高产创建带动全省粮食亩均单产增加2公斤以上,以此测算,将增加4亿斤以上的粮食产量。
农业部已安排我省高产创建经费1.12亿元,连同省财政1.2亿元专项资金,均已下达各地。
虫口夺粮
损失在4%以下等于增产20亿斤
走进双鹿乡绿色防控示范片现场,记者看到,成片成片的稻田里,安装着粘虫纸、杀虫灯、全能杀虫平台、性诱捕器诱杀玉米、水稻害虫的设施。“大春病虫防控效果将直接关系到今年粮食能否夺取丰收。”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专家会商预测,今年我省大春作物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截至6月18日,全省已有19个市州132个县市区发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1492万亩,18个市州75个县市区发生叶瘟,发生面积46.12万亩,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因此,“虫口夺粮,防病保粮”也事关今年大春粮食的增产增收。
今年病虫害防控的目标是:确保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4%以下。“就相当于保住了20亿斤左右的粮食产量。”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昌县双鹿乡大鹿村成立了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286人,推出了菜单式、全程式、托管式三种服务方式,年作业面积达10830余亩,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和防治面积。采用性诱、光诱、色诱的“三诱”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开展绿色防控面积2万余亩,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省将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力争防治面积达3000万亩以上。 (李帜 记者 许静 尹勇)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