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9+3”免费教育计划为藏区孩子打开希望之门

  • 2013年04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教育厅
  • 【字体:
  •   2009年秋天,90所四川最优质的中职学校将近1万名接受“9+3”免费教育计划的藏区学生从甘孜、阿坝两州和凉山州木里县接到学校,展开了略显艰辛的培养之旅。 

      2012年秋天,首批藏区学生手捧鲜红的毕业证书奔赴工作岗位,初次就业率达到98.3%。 

      这三年,接受“9+3”免费教育计划的四川藏区青少年走完了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历程。就是这三年,免费教育计划为藏区孩子打开了希望之门,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从种地、放牧、挖虫草、打工的人生“天命”中走了出来,拥抱希望,触摸梦想,迎接一场更加文明、更加绚烂、更有品质的人生盛宴。 

      “感恩的心” 

      2012年10月17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收到一封题为“感恩的心”的信。这封写给“尊敬的奇葆叔叔”的信,来自四川凉山州木里县一个名叫次尔旦珠的藏族学生。 

      在给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这封信中,次尔旦珠说,他是一名参加“9+3”免费教育计划的学生,现在已经毕业了。虽然次尔旦珠的中文表达还不大流利,但一片感激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之前我也不知道能够在网上给您留言,听说前几个月同年级的次尔旦珠同学给您留言了,这也是我一直想表达的话,想感谢您对我们藏区孩子的关心与关怀,让我们从大山里走出来了,实现了求学梦,看到了曙光。” 

      次尔旦珠说,他毕业于攀枝花建筑工程学校,“在这三年的中职学校里,我们学会了做人、学到了一技之长,也走上工作岗位,现在也能够给家里增加收入了,让阿爸阿妈的脸上看到了笑容。” 

      次尔旦珠在信中说,中考落榜之后,“9+3”免费教育计划为他打开了求学的希望之门,“如果没有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也许我在家里种地、放牧,也许在外面打工,就是9+3惠民政策让我们大山里的孩子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也有了自己的梦想。” 

      与次尔旦珠一样,许多藏区孩子都通过“9+3”免费教育计划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四川藏区地域辽阔,包括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的32个县,幅员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3万。 

      四川省在2001年起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每年组织约1万名藏区学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9+3”,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学生提供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实施三年以来,全省先后组织近3万名学生到内地学习,其中87%以上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 

      现在,次尔旦珠正在攀枝花市龙蟒矿业集团下属的一家洗矿厂做钳工。他表示,自己会把在学校和社会实习中所学到的思想和知识带回家乡,去建设家乡,“为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藏族地铁女司机 

      天蓝色的制服,金黄色的纽扣,漂亮的领结衬托出一张略显黝黑的面庞,她就是我国第一位藏族地铁女司机肖芳,也是一名接受“9+3”免费教育计划资助的毕业生。 

      在成都地铁2号线终点站的司机休息室里,肖芳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谈起“9+3”免费教育计划,肖芳感言,正是这一计划让她的命运发生了翻转。 

      肖芳说,16岁初中毕业后,她出外打工谋生。2009年,“9+3”免费教育计划走进她的家乡甘孜州丹巴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报了名,随后被录取,进入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学习电力机车专业,成为这个专业为数不多的女生。 

      肖芳说,刚开始,她的学习有点吃力,因为她的同学大多都是高中毕业生,而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老师对她特别照顾,讲完一段后,都会问她听没听懂,周末还经常给她补课。 

      肖芳说,除了学习,学校老师在生活上,也给予了他们这些藏族学生更多关怀。她亲切地称呼班里的李老师为“爸爸”,颜老师为“妈妈”。 

      “爸爸(李老师)每周都自己做饭,请我们两三个同学到他家里吃,”肖芳笑着说,“老师们经常到我们的宿舍和我们聊天,周末和节假日还带我们出去玩,帮我们买衣服。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家庭般的温暖。” 

      肖芳说,去年,“9+3”计划给了她到成都地铁顶岗实习的机会。在成都地铁实习的3个月里,她考取了电力机车驾驶资格证。如今,她的风采成为成都地铁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肖芳还说,她在成都地铁的工作忙碌而又充实,工作一年多,才回过一趟家,节假日也不能休息,“过年过节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9+3”计划成果显著 

      日前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首批接受“9+3”免费教育计划的四川藏区青少年今年秋季走完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历程,奔赴工作岗位,初次就业率达到98.3%。 

      四川省教育厅“9+3”办公室主任傅明表示,通过三年的学习,首届于2009年参加“9+3”免费教育计划的8000多名学生已经顺利毕业,踏入社会,就业率高达98.3%,其中约2000人通过政府特殊招录政策回到家乡担任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500多人参军,另有200多名学生继续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傅明说,这些毕业生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其中包括IT产业,也有的毕业生进医院担任医务人员。他还说,三年来,这些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且懂得感恩。 

      据了解,为确保“9+3”计划顺利实施,四川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经费保障体系。在省内遴选了90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作为“9+3”计划实施学校,对每所学校投入3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补助学校工作经费每生每年500元,2011年起又增补毕业生顶岗实习专项经费每生500元。对“9+3”计划招收的所有学生,免除学费,给予生活、交通、住宿、书本等补助。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三年来,中央和四川省投入“9+3”计划资金共7.19亿元。 

      此外,四川省还采取多项措施帮助“9+3”计划学生实现就业,包括与各市州政府、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使“9+3”学生“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以及推行顶岗实习,建立藏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旬报制度,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就业前景分析,对就业困难学生采取切实帮扶措施,努力实现帮助“9+3”学生全面有效就业的目标。 

      傅明说,他常常鼓励“9+3”计划学生说,“各人的路自己走,只要走出这第一步,你就会很阳光,就会走出自己的成绩。”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9+3”免费教育计划为藏区孩子打开希望之门

  • 2013年04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教育厅
  •   2009年秋天,90所四川最优质的中职学校将近1万名接受“9+3”免费教育计划的藏区学生从甘孜、阿坝两州和凉山州木里县接到学校,展开了略显艰辛的培养之旅。 

      2012年秋天,首批藏区学生手捧鲜红的毕业证书奔赴工作岗位,初次就业率达到98.3%。 

      这三年,接受“9+3”免费教育计划的四川藏区青少年走完了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历程。就是这三年,免费教育计划为藏区孩子打开了希望之门,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从种地、放牧、挖虫草、打工的人生“天命”中走了出来,拥抱希望,触摸梦想,迎接一场更加文明、更加绚烂、更有品质的人生盛宴。 

      “感恩的心” 

      2012年10月17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收到一封题为“感恩的心”的信。这封写给“尊敬的奇葆叔叔”的信,来自四川凉山州木里县一个名叫次尔旦珠的藏族学生。 

      在给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这封信中,次尔旦珠说,他是一名参加“9+3”免费教育计划的学生,现在已经毕业了。虽然次尔旦珠的中文表达还不大流利,但一片感激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之前我也不知道能够在网上给您留言,听说前几个月同年级的次尔旦珠同学给您留言了,这也是我一直想表达的话,想感谢您对我们藏区孩子的关心与关怀,让我们从大山里走出来了,实现了求学梦,看到了曙光。” 

      次尔旦珠说,他毕业于攀枝花建筑工程学校,“在这三年的中职学校里,我们学会了做人、学到了一技之长,也走上工作岗位,现在也能够给家里增加收入了,让阿爸阿妈的脸上看到了笑容。” 

      次尔旦珠在信中说,中考落榜之后,“9+3”免费教育计划为他打开了求学的希望之门,“如果没有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也许我在家里种地、放牧,也许在外面打工,就是9+3惠民政策让我们大山里的孩子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也有了自己的梦想。” 

      与次尔旦珠一样,许多藏区孩子都通过“9+3”免费教育计划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四川藏区地域辽阔,包括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的32个县,幅员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3万。 

      四川省在2001年起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每年组织约1万名藏区学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9+3”,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学生提供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实施三年以来,全省先后组织近3万名学生到内地学习,其中87%以上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 

      现在,次尔旦珠正在攀枝花市龙蟒矿业集团下属的一家洗矿厂做钳工。他表示,自己会把在学校和社会实习中所学到的思想和知识带回家乡,去建设家乡,“为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藏族地铁女司机 

      天蓝色的制服,金黄色的纽扣,漂亮的领结衬托出一张略显黝黑的面庞,她就是我国第一位藏族地铁女司机肖芳,也是一名接受“9+3”免费教育计划资助的毕业生。 

      在成都地铁2号线终点站的司机休息室里,肖芳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谈起“9+3”免费教育计划,肖芳感言,正是这一计划让她的命运发生了翻转。 

      肖芳说,16岁初中毕业后,她出外打工谋生。2009年,“9+3”免费教育计划走进她的家乡甘孜州丹巴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报了名,随后被录取,进入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学习电力机车专业,成为这个专业为数不多的女生。 

      肖芳说,刚开始,她的学习有点吃力,因为她的同学大多都是高中毕业生,而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老师对她特别照顾,讲完一段后,都会问她听没听懂,周末还经常给她补课。 

      肖芳说,除了学习,学校老师在生活上,也给予了他们这些藏族学生更多关怀。她亲切地称呼班里的李老师为“爸爸”,颜老师为“妈妈”。 

      “爸爸(李老师)每周都自己做饭,请我们两三个同学到他家里吃,”肖芳笑着说,“老师们经常到我们的宿舍和我们聊天,周末和节假日还带我们出去玩,帮我们买衣服。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家庭般的温暖。” 

      肖芳说,去年,“9+3”计划给了她到成都地铁顶岗实习的机会。在成都地铁实习的3个月里,她考取了电力机车驾驶资格证。如今,她的风采成为成都地铁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肖芳还说,她在成都地铁的工作忙碌而又充实,工作一年多,才回过一趟家,节假日也不能休息,“过年过节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9+3”计划成果显著 

      日前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首批接受“9+3”免费教育计划的四川藏区青少年今年秋季走完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历程,奔赴工作岗位,初次就业率达到98.3%。 

      四川省教育厅“9+3”办公室主任傅明表示,通过三年的学习,首届于2009年参加“9+3”免费教育计划的8000多名学生已经顺利毕业,踏入社会,就业率高达98.3%,其中约2000人通过政府特殊招录政策回到家乡担任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500多人参军,另有200多名学生继续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傅明说,这些毕业生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其中包括IT产业,也有的毕业生进医院担任医务人员。他还说,三年来,这些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且懂得感恩。 

      据了解,为确保“9+3”计划顺利实施,四川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经费保障体系。在省内遴选了90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作为“9+3”计划实施学校,对每所学校投入3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补助学校工作经费每生每年500元,2011年起又增补毕业生顶岗实习专项经费每生500元。对“9+3”计划招收的所有学生,免除学费,给予生活、交通、住宿、书本等补助。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三年来,中央和四川省投入“9+3”计划资金共7.19亿元。 

      此外,四川省还采取多项措施帮助“9+3”计划学生实现就业,包括与各市州政府、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使“9+3”学生“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以及推行顶岗实习,建立藏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旬报制度,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就业前景分析,对就业困难学生采取切实帮扶措施,努力实现帮助“9+3”学生全面有效就业的目标。 

      傅明说,他常常鼓励“9+3”计划学生说,“各人的路自己走,只要走出这第一步,你就会很阳光,就会走出自己的成绩。”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