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农业十年间做强“川”字号 向现代农业跨越

  • 2010年09月06日 11时3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调整、重点扶持、特色打造,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四川农业十年探索的最终落点。 

      十年30倍,这是“东坡泡菜”创造的“眉山速度”。

      本世纪初,眉山泡菜的年销售收入不到1亿元,十年后,年销售收入已逾30亿元。伴随着产值增加的还有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这些蔬菜已经脱去了土味,远涉重洋,摆上了欧美、日本、韩国等41个国家和地区百姓的餐桌。如今的眉山人有了更大的梦想,建一个“泡菜城”:用3至5年时间实现年蔬菜产量达100万吨以上、年蔬菜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的“三百工程”目标。

      “翻开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历程,眉山泡菜是我省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间,我省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15元增加到4462元,增幅为133%;经济作物总产值从203亿元增加到1137亿元,增幅达461%。

      “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调整、重点扶持、特色打造,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四川农业十年探索的最终落点。”任永昌表示,只有突出优势、突出特色,四川农业才能实现从大到强的突破。

      变思路

      抓重点扶特色 加快基地建设

      在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文件上,四川农业的重点工作十分明确:“农业结构调整上台阶,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建成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基地。”

      “思路决定出路,这是四川农业转变的一个典型写照。”任永昌表示,长期以来,四川农业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强,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工作思路上改变,将传统农业大而全的工作思路转变为抓重点、扶特色。

      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我省十大特色农业脱颖而出。经过发展,全省优势农产品生产迅速向适宜区集中,逐步形成我省农业从“星星点点”向块状发展的格局,集群效益日益凸显。

      在名山,茶园面积已由2000年的5万亩迅速发展到20多万亩;在邻水,优质柑橘每年以五六万亩的速度递增;在苍溪,不到3年的时间已建成一个3万亩的核心示范园……

      “像工业建园区一样抓农业建基地,已成为我省农业的一大特色。”任永昌表示,基地建设为我省农业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提供了底气,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我省将通过3至5年努力,全省马铃薯、茶叶、柑橘、蔬菜、烟叶、油菜、中药材、林竹等特色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三强。

      强措施

      抓质量建品牌 发展现代农业

      1公斤普通红薯的价格只有2元多,但紫薯就要接近10元--四川农业不仅要扩大数量,更要以质取胜。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我省农业部门着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绿色防控推广经费从以前每年几十万元发展到了几百万元,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数量更是名列全国第一位。

      “有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工为王”正逐步向“原料为王”转变,龙头企业也像“候鸟”一样,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业基地催生了加工龙头企业--

      在安岳,凭借柠檬这一优势产业引来了四川华通公司,建立了“安岳·中国柠檬产业园区”,目前,该县已牢牢把握了中国柠檬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柠檬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和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狠抓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贯穿于我省农业的发展过程--

      利用农交会、西博会的平台,借助对口援建的机制……为了使四川农产品走出去,我省农业部门抓住一切机会,充分展示四川农产品的形象,提高“川”字号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此外,我省还着力品牌建设,眉山泡菜就是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了小菜园走向大基地、小菜篮走向大市场、小生产走向大产业的转变。

      “为卖而产,为赚而卖,只有牢牢把握市场导向才能加快发展。”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基地建设是基础,抓质量安全是保障,抓品牌建设是提升,循着这一路径,四川农业正从大到强实现全面跨越。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农业十年间做强“川”字号 向现代农业跨越

  • 2010年09月06日 11时3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调整、重点扶持、特色打造,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四川农业十年探索的最终落点。 

      十年30倍,这是“东坡泡菜”创造的“眉山速度”。

      本世纪初,眉山泡菜的年销售收入不到1亿元,十年后,年销售收入已逾30亿元。伴随着产值增加的还有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这些蔬菜已经脱去了土味,远涉重洋,摆上了欧美、日本、韩国等41个国家和地区百姓的餐桌。如今的眉山人有了更大的梦想,建一个“泡菜城”:用3至5年时间实现年蔬菜产量达100万吨以上、年蔬菜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的“三百工程”目标。

      “翻开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历程,眉山泡菜是我省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间,我省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15元增加到4462元,增幅为133%;经济作物总产值从203亿元增加到1137亿元,增幅达461%。

      “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调整、重点扶持、特色打造,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四川农业十年探索的最终落点。”任永昌表示,只有突出优势、突出特色,四川农业才能实现从大到强的突破。

      变思路

      抓重点扶特色 加快基地建设

      在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文件上,四川农业的重点工作十分明确:“农业结构调整上台阶,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建成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基地。”

      “思路决定出路,这是四川农业转变的一个典型写照。”任永昌表示,长期以来,四川农业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强,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工作思路上改变,将传统农业大而全的工作思路转变为抓重点、扶特色。

      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我省十大特色农业脱颖而出。经过发展,全省优势农产品生产迅速向适宜区集中,逐步形成我省农业从“星星点点”向块状发展的格局,集群效益日益凸显。

      在名山,茶园面积已由2000年的5万亩迅速发展到20多万亩;在邻水,优质柑橘每年以五六万亩的速度递增;在苍溪,不到3年的时间已建成一个3万亩的核心示范园……

      “像工业建园区一样抓农业建基地,已成为我省农业的一大特色。”任永昌表示,基地建设为我省农业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提供了底气,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我省将通过3至5年努力,全省马铃薯、茶叶、柑橘、蔬菜、烟叶、油菜、中药材、林竹等特色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三强。

      强措施

      抓质量建品牌 发展现代农业

      1公斤普通红薯的价格只有2元多,但紫薯就要接近10元--四川农业不仅要扩大数量,更要以质取胜。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我省农业部门着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绿色防控推广经费从以前每年几十万元发展到了几百万元,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数量更是名列全国第一位。

      “有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工为王”正逐步向“原料为王”转变,龙头企业也像“候鸟”一样,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业基地催生了加工龙头企业--

      在安岳,凭借柠檬这一优势产业引来了四川华通公司,建立了“安岳·中国柠檬产业园区”,目前,该县已牢牢把握了中国柠檬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柠檬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和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狠抓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贯穿于我省农业的发展过程--

      利用农交会、西博会的平台,借助对口援建的机制……为了使四川农产品走出去,我省农业部门抓住一切机会,充分展示四川农产品的形象,提高“川”字号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此外,我省还着力品牌建设,眉山泡菜就是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了小菜园走向大基地、小菜篮走向大市场、小生产走向大产业的转变。

      “为卖而产,为赚而卖,只有牢牢把握市场导向才能加快发展。”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基地建设是基础,抓质量安全是保障,抓品牌建设是提升,循着这一路径,四川农业正从大到强实现全面跨越。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