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十一五”及2020年综合

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办发[200736号 二○○七年四月十七日

 

《四川省“十一五”及2020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十一五”及2020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规划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明确了未来5年我省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是统筹协调“十一五”期间全省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和城市交通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以“十一五”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并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十五”的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我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有效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5年间全省交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90亿元,其中公路投资706亿元、水运投资46亿元、铁路投资108亿元、民航投资30亿元,比“十五”计划投资增加80亿元。

2.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我省加强了以进出川通道和枢纽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建设,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铁路、高速公路、干线航线为主骨架的交通网络。

公路:到2005年底,全省进出川公路主通道已建成4条、在建7条、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759公里,连接了全省17个市(州)和13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覆盖区域的人口、GDP约占全省总量的80%左右。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1.6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到1.4万公里

铁路:完成了达万、内昆、遂渝铁路新线和内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了襄渝铁路增建二线以及成都枢纽扩建工程。到2005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939公里,其中铁路复线达到319公里,电气化里程达到1992公里。除达成铁路外,省内主要干线铁路全部实现电气化。

民用机场:完成了成都双流机场飞行区和航站区北指廊建设,建成了九寨黄龙、攀枝花、南充等支线机场,初步形成了以成都双流机场为枢纽、连接全国大中城市的航空网络。到2005年底,全省民用机场达到10个,比“九五”末增加2个。

水运和管道:嘉陵江航道渠化步伐加快,泸州和宜宾枢纽港初具规模。到2005年底,全省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12万公里,新增500吨级以上泊位14个,500吨级以下泊位9个,运输管道达到1886公里

3.交通运输规模迅速增长。随着综合运输能力的增强和运输装备水平的提高,运输规模迅速增长。到2005年底,全省交通运输完成客运量17.4亿人次,比2000年底增长21.7%;客运周转量845亿人公里,增长40.8%;货运量6.9亿吨,增长26.2%;货运周转量852亿吨公里,增长42.7%。通过开展治理超限超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创建平安畅通工程等综合整治活动,运输安全明显改善,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4.民族地区和县际公路状况明显改善。从2001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了三州通县油路改建工程项目47个,建设总规模4276公里38个县直接受益。2003年开始实施县际公路改造工程项目94个,总里程4660公里2005年底大部分建成。三州通县油路、国贫县公路和县际公路的建设提高了我省民族地区公路、农村公路和地方路网的质量,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5.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配合5大精品旅游区建设,建设了一批旅游公路,建成了九寨黄龙机场和攀枝花、南充等机场,不仅打通了旅游区与外界联系的快速通道,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四川旅游的形象,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配合筠连、古叙矿区开发,建成了金沙湾—筠连铁路,开工建设了泸州—叙永铁路、泸州绕城高等级公路、泸州港煤炭专用码头,促进了我省旅游、矿产、能源等优势资源的开发。

6.交通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绩。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达州、南充、西昌机场顺利移交地方管理,民航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开展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对铁路体制改革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主要问题。与全国尤其是东、中部地区相比,我省交通仍存在着巨大差距,面临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一是进出川通道运输能力紧张,运输网络密度低,有效供给不足。全省每万平方公里铁路里程51.6公里,每万人拥有铁路里程0.3公里,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7%52.7%。目前进出川运输主动脉的宝成铁路北段、襄渝线、川黔线和成昆线仍为单线铁路,运输能力难以满足对外运输需要。进出川高速公路通道目前只建成4条,省内高速公路网尚未融入全国区域性网络中,整体效益难以更大发挥。

双流国际机场吞吐能力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枢纽功能尚待进一步强化。内河航运利用率低,港口泊位数少,支线航道萎缩。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05年底高速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仅为1.3%、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仅为10.8%,分别低于全国1.6%15%的水平。高档客车和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拖挂车和特种专用车辆比重低。铁路复线率仅为10.8%,电气化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民航机场装备水平总体低较,经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五级以上内河航道仅占航道总里程的12.4%,具有合理层次结构的航道网络尚未形成,大部分码头机械化程度低,港口无泊位、无货场、无仓库、无装卸机械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是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作较差,综合效益不高。目前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仍存在运输与设施不协调,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较差,运输市场体系不健全,规模化、集约化运输组织程度较低,运输工具及站场设施、安全救助装备、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比较落后等问题,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四是交通运输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总体上看,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生态5大经济区之间以及经济区内部仍缺乏大能力的综合交通通道,与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不相适应,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

五是农村公路建设滞后,建设管理任务十分艰巨。2005年底,在全省24.4万公里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仅占43%16万公里村级道路中,绝大部分是机耕道,达不到公路技术标准;8.4万公里县乡公路中,有5.8万公里属中低级路面或无路面;还有25147个建制村不通公路,数量为全国之最。丘陵地区、盆周山区还有36%的乡镇不通水泥路(油路),7.5%的村不通公路,三州还有72%的乡镇不通水泥路(油路),54%的村不通公路。农村公路发展滞后,影响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是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交通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现有铁路、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公路养护体制以及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仍然制约着交通自身发展和综合交通整体效益的发挥。部分收费公路收费还贷能力弱,负债率较高。由于资金匮乏,地方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养护任务十分艰巨。部分支线机场营运亏损。交通体制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面临的形势及运输需求预测

(一)“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1.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十一五”末,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2万亿元,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将产生较大的运输需求,而且对运输质量、时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交通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在建设力度、运输结构和服务水平上下大力气,提供大能力、高质量的交通设施并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交通运输给予有效支撑。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的视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迈开实质性步伐,我省成都、攀西、川南、川东北、川西北生态5大经济区的发展正有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要求与相邻区域之间建立起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物流通道,这将给我省交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突出农村交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交通运输的发展必须在加强进出川通道建设

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公路通达问题,提高技术等级,改善通行条件,扩大农村公路客运班车的服务范围,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改善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构建和谐交通,对综合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全省综合交通应当在运输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提高,为社会提供人性化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紧密、质量更高、速度更快、更舒适、更方便,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与区域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运输生产速度与运输质量的协调发展。为社会提供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创造安全畅通的运输及出行环境和秩序,遏制并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5.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适应现代化交通要求。充分考虑“十一五”期间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准确定位,做好自身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和综合利用,实现在运输通道中的有序竞争,在运输枢纽上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切实做到先行建设、留有余地、适度超前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需要。

6.资源约束加剧,交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均占有

的土地尤其是耕地等各种自然资源较少。交通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土地保护、环境保护政策,节约用能,提高土地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五”及2020年运输需求预测。根据四川省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历年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采用弹性系数法对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到2010年,预计客运量达到22.4亿人,比2005年增长28.6%;客运周转量达到1212亿人公里,比2005年增长43.4%;货运量达到8.3亿吨,比2005年增长20.0%;货运周转量达到1060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24.5%。到2020年,预计客运量达到30.5亿人,客运周转量达到1982亿人公里,货运量达到10.6亿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523亿吨公里(表1)。

预测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全省客货运量将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客运增长快于货运增长。必须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多种需求。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发展和改革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合理布局,完善交通网络,优化运输结构,建、管、养、运并重,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智能交通,努力扩展交通普遍服务。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加强进出川通道建设,基本形成大能力的通达邻省通道,连接全国交通网络。强化成都枢纽功能,将成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突出农村公路建设,全省通乡油路率达到90%,村通公路率达到98%,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城市公共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分工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

具体目标:

1.综合交通运输网规模。到2010年,各种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15.6万公里,比2005年新增2.4万公里。其中:铁路总里程达到3837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160公里),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万公里,营运机场达到11个,管道达到2758公里,使进出川通道更加顺畅,综合运输布局更加完善。

2.客货运输量。到2010年,客运量达到22.4亿人,比2005年增加5亿人;旅客周转量达到1212亿人公里,比2005年增加367亿人公里;货运量达到8.3亿吨,比2005年增加1.4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060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加208亿吨公里。

3.运输服务。初步建立客货运输服务体系,满足不同货种、不同层次旅客的运输需求;建立综合交通公众信息平台,初步建立货运代理、客货营销等运输服务中介体系;扩展普遍服务,全省20万人以上城市基本通高速公路,通公路的乡、村通客运班车率分别达到100%90%

4.安全保障。加强交通安全保障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出行秩序,建立交通安全预防监控体系和交通应急反应体系。

5.交通节能。加快发展铁路和水上运输,淘汰老旧的汽车、船舶,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努力降低交通运输能耗。

6.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利用率,作好城市交通与干线交通设施的衔接。

(三)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2020年,全省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交通网络进一步扩大,实现与全国各大经济区和大城市的快速联通,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运输市场体系,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旅客个性化出行和货运专业化、集约化运输,全面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0004500公里,有条件的乡到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全省铁路网规模迅速扩大,铁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550公里,复线里程达到2000公里。全省水运形成以长江、嘉陵江、渠江、岷江等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形成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航运体系。全省拥有大型枢纽机场1个(含成都第二机场),支线机场14个,航空网络进一步完善。

四、“十一五”发展重点和建设任务

(一)发展重点。“十一五”期间,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线,重点加强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及交通枢纽、综合交通通道和枢纽、城际间快速交通、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保障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二)建设任务。

1.公路。按照“外接周边、内联市(州)、通县达乡、提高等级”的要求,全面建设进出川国道主干线、西部大通道和主要站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专栏1 公路

●加快建设宜宾—水富、南充绕城马市铺—二洞桥、国道213317线都江堰—汶川段、国道318线海子山—竹巴笼段、国道108线西昌—攀枝花段、兰磨通道郎木寺(川甘界)—川主寺、遂宁—重庆(四川境)、沪蓉支线邻水—垫江(川段)、兰磨通道攀枝花—田房(川滇界)、南充—武胜(川渝界)、广元—巴中、乐山—宜宾等公路。

●开工建成兰磨通道雅安—石棉—泸沽、阿北通道铁匠垭(陕川界)—达州、纳溪—叙永(川黔界)、宜宾至泸州至川渝界、绵阳—遂宁、广元—川陕界、雅安—乐山、内江—遂宁、巴郎山隧道、汶川—马尔康、雀儿山隧道等项目。

●力争新开工建设广元—川甘界、南充—广元、邛崃—名山高速公路。

●完成县通乡油路(水泥路)1.6万公里,乡通村油路(水泥路)5万公里,建成

通村公路5.3万公里

●开展金沙江沿江公路前期研究。

●实施“进藏公路”。

2010年全省公路总里程预计达到13.6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3160公里以上,二级以上公路1.8万公里,新改建公路5000公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适应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90%的乡、50%的村通油路(水泥路),实现98%的行政村通公路。

5年间新增高速公路1401公里以上,全面完成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建设任务,实现全省19个市(州)及1520万人口以上城市通高速公路,完成县通乡公路1.6万公里,乡通村油路(水泥路)5万公里,建成通村公路5.3万公里。“十一五”公路建设投资1453亿元。

2.铁路。加快进出川通道建设,开辟新通道;强化成都枢纽,促进点线能力协调发展;建设城际客运专线,提升旅客运输质量;打通内部通道,增强路网灵活性,全面提高运输能力。

2010年全省铁路达到3837公里,复线里程1446公里,电气化里程3056公里。“十一五”铁路建设投资680亿元

专栏2 铁路

●加快建设达成铁路扩能改造、襄渝铁路增建二线和纳叙铁路等项目。

●开工建设兰渝铁路、成都铁路枢纽工程(包含成都新客站、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动车应用维修所、达成扩能引入成都枢纽以及枢纽配套工程等)、遂渝铁路增建二线、乐坝—巴中铁路、绵阳—成都—乐山城际客运专线、归德—连界地方铁路项目。

●力争新开工峨宜铁路项目。

●加快隆黄铁路叙永—川黔界段,成昆铁路复线,昭通—攀枝花(西昌)—丽江铁路,绵阳—遂宁铁路,内江—遂宁铁路,泸州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巴中至达州等铁路前期工作。

3.民航。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为中心,加强干支结合,优化航线,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建成我国区域性的航空枢纽,改善网络。到2010年全省民航机场达到11个。“十一五”民航建设投资150亿元。

专栏3 民航

●加快建设成都双流机场国际货运站。

●建成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航站楼工程、康定机场、九寨黄龙机场扩建项目。

●开工建设乐山旅游机场、亚丁旅游机场项目。

●开展宜宾机场迁建、马尔康机场前期工作。

4.水运。重点围绕“打通四江、建设两港”启动岷江渠化整治工程,实现嘉陵江、渠江渠化,完成长江干线(水富—宜宾—泸州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泸州港和宜宾港。到2010年全省通航里程达到1

   
 
   
 
 
订阅须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为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全国统一刊号CN51—172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991,半月刊,A4开本,约40页码,全年24期。
一、《公报》由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按期直接邮寄给每位订户,保证刊物准确及时送到订户手中。
二、订户可到所在市(州)、县(市、区)工作站、联系点办理订阅手续,由各工作站、联系点统一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也可直接到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订阅。订阅价每册5.00元,全年24期共计120.00元(含邮寄费)。
开 户 行:工商银行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支行
户  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帐  号:4402208009100215971
本刊社址:成都市督院街30号省政府院内
联系电话:(028)86604546
传  真:(028)86605771
联 系 人:朱 莎
邮政编码:610016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
  • 客户端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 头条号头条号
    头条号二维码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