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

 

川府发[200931 二○○九年九月九日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其发展水平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重点规划11个行业,对全省服务业发展提出总体要求,是编制各服务业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总体规模发展壮大。“十五”以来我省服务业规模总体呈平稳扩大趋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由2000年的1549.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8%

专栏1 2008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

专栏2 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趋势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旅游、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服务业中比重稳中有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教育、文化、卫生、农村服务业等不断优化升级。

专栏3    2008年四川省服务业内部结构

税收和就业作用明显。2008年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749.6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2%,是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服务业从业人数1445.5万人,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30.5%,服务业新增就业数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数量的52.1%,成为我省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增长最快的产业。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0年以来,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约24.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2008年服务业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7.13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00年的51.1%提高到2008年的54.8%

专栏4    2000-2008年四川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专栏5    2008年四川服务业各行业税收情况

开放合作步伐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和各种社会资本的规模逐步扩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等企业相继落户四川,目前全省已有4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农村信用社)、55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保险机构以省级分公司计算)、140家外资批发零售企业。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蓬勃发展,2008年全省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

(二)主要问题。

对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级政府对服务业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和应有重视,导致政策扶持不够、工作推进不力。部分服务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意识,现代经营理念薄弱,难以提供高效服务。对农村消费市场关注不够,农村服务消费能力长期不足。

增速和占比有所下降。2000年以来我省服务业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旅游、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服务业增速仅8.3%,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0041.1%下降到34.8%,降幅高于全国同期5.3个百分点。

专栏6    四川省服务业增长速度和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总体规模较小,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第11位,仅为广东的28.4%、江苏的37.3%、浙江的49.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个百分点,比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低19.33.76.2个百分点,与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70%的差距更大。人均服务品拥有量为5345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60%,居全国第23位。

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传统行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尤为薄弱。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竞争力较弱。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41.7%17个市(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缓慢,农村服务业发展十分滞后。

专栏7    全国及部分省区服务业占GDP比重和人均服务品拥有量对比

体制性约束日益突出。市场化程度低,铁路运输、电力、通讯、公用事业等行业垄断现象较为普遍,金融、保险、教育等行业市场准入限制较多。服务产品价格管制较严,有些服务产品价格难以及时、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成本效益。服务标准化程度较低,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服务业涉及行政管理部门较多,职责分工交叉,条块分割,统计工作体系尚不完善,协调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发展合力。

专栏8   各市(州)服务业增加值及占全省比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推进“两个加快”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突出重点行业,强化社会分工,合理规划布局,优

化政策环境,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服务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形成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规划引导,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规范服务业管理,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优先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关联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重点行业,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区域产业指导政策,引导不同地区依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

坚持依托城市,带动农村。以中心城市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有效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坚持以城带乡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业的城乡合理布局。

坚持服务生产,提升消费。加快发展与一、二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满足各层次消费需求,加快发展市场需求大、带动作用强的民生性服务业,提升和扩大居民消费。

坚持专业分工,互动发展。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扩大和深化社会化专业分工,促进工业企业改造业务流程,扩大服务业务外包,实现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加强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增强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村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

坚持创新机制,扩大开放。抓住成都列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全省服务领域改革,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吸纳各种人才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重点品牌,形成优势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

总量快速增长。力争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与GDP增幅基本持平,遏制服务业比重下滑的趋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力争2010-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GDP增幅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

专栏9    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指数回归分析预测

结构不断优化。力争到2012年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农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产业、对外服务贸易优势更加突出,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民生性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形成以成都特大城市为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布局。就业和税收贡献加大。就业贡献显著增强,到2012年力争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递增5%,达到1700万人左右,其中新增就业人口超过3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5%。创造税收不断增加,力争到2012年达到1200亿元以上,占我省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55%以上。

专栏10    四川省服务业就业容量指数回归分析预测

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实施一批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点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打造一批有较大知名度的重点品牌,到2012年力争培育15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全省3户以上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企业100强。

三、规划发展的重点行业

根据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突出我省比较优势,规划选择市场需求大、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增长潜力大的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农村服务、旅游、文化、科技和咨询服务、社区服务、对外服务贸易等11个行业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一)现代物流业。

1.思路和目标。

围绕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依托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和区位优势,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强化基础设施,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水平,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和结构升级。

2012年力争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20%以下,培育5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物流骨干企业。

2.发展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产品流向、交通条件等因素,构建“一个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和8个次区域物流中心”的四川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即以成都为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攀枝花、泸州-宜宾、达州、绵阳-广元、南充、遂宁-内江、乐山和雅安为次区域物流中心,共同将四川建成西部物流中心。

专栏11 现代物流业总体布局

专栏12 物流中心发展方向

成都物流中心。发展面向全国跨省区的运输、仓储和配送,使其形成承接国际区域性货物周转的能力,形成全国性物流中心。

攀枝花物流中心。发展矿产资源、钢材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辐射川、滇、黔交界区域。

泸州-宜宾物流中心。发展酒业、化工和机械物流和集装箱内河航运物流,辐射川、滇、黔、渝交界区域。

达州物流中心。发展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和再生资源物流,辐射川、渝、陕、鄂交界区域。

绵阳-广元物流中心。发展电子产品、农产品物流,辐射川、陕、甘交界区域。

南充物流中心。发展商业零售、农产品(冷链)、建材和食品物流,辐射川、渝交界区域。

遂宁-内江物流中心。建设仓储配送设施,发展应急物流。

乐山物流中心。以大件运输为特大对外开放。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强化服务业重点行业的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重点引进国际现代服务业重点优势企业。加强快速对外交通通信网络建设,对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对文化、艺术、旅游、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更大便利。

(四)加强基础工作。

加强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统计”的原则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服务业统计的协调与指导,科学规范服务业统计分类,夯实服务业统计基础。发挥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及时反映和跟踪监测服务业运行情况。

推进标准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开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产业、社区服务业、商贸与餐饮业、体育与娱乐服务业等5个方面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强服务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完善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我省服务业标准化进程。

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培养和引进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咨询、国际贸易等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推进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职业素质。

(五)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全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提出新形势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署涉及服务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检查服务业发展工作落实情况。各地政府要加强对本地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

明确职责分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分工和责任落实,加强衔接协调和工作配合,各地、各区部门要按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共同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专栏28 省直部门工作分工

强化监督考核。完善各地区、各部门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量化、分解,作为考核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察力度。

   
 
   
 
 
订阅须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为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全国统一刊号CN51—172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991,半月刊,A4开本,约40页码,全年24期。
一、《公报》由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按期直接邮寄给每位订户,保证刊物准确及时送到订户手中。
二、订户可到所在市(州)、县(市、区)工作站、联系点办理订阅手续,由各工作站、联系点统一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也可直接到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订阅。订阅价每册5.00元,全年24期共计120.00元(含邮寄费)。
开 户 行:工商银行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支行
户  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帐  号:4402208009100215971
本刊社址:成都市督院街30号省政府院内
联系电话:(028)86604546
传  真:(028)86605771
联 系 人:朱 莎
邮政编码:610016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
  • 客户端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 头条号头条号
    头条号二维码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