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
2005年全省旅游工作意见的通知
川办函[2005]11号 二○○五年一月十四日
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2005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全省旅游工作对我省进一步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确保我省“十五”旅游产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大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促进我省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关于2005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意见
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五年一月)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旅游业实现了全面恢复与振兴,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66.23亿元,增长34.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6.62万人次,创汇2.89亿美元,分别增长114.3%和93.1%;接待国内游客1.1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42.26亿元,分别增长36.0%和32.8%。旅游业及带动直接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84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13%。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省旅游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我省旅游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第二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深入推进“三个转变”,促进旅游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结合与协调发展,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兴旅战略,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优质服务环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旅游客源结构、产品结构,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省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省旅游发展既要重视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又要重视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既要重视旅游的经济指标,又要重视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指标,要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旅游经济结构调整。2005年全省旅游发展目标:旅游总收入确保超过600亿元,力争达到650亿元,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0亿元以上。旅游新增就业2.5万人,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6万人。
一、坚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五大精品旅游区”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部分旅游景区(点)可进入性较差是制约我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省要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条件。
(一)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双流国际机场和9个支线机场的信息咨询、旅游形象宣传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快甘孜州旅游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度。大力推进以成都为中心,通达省内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及周边省市区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加快西昌—攀枝花、“三山(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环线、亚丁—中甸、亚丁—泸沽湖等重点旅游公路的工程进度,完善九环线东段、西环线和成都—亚丁公路沿线的波形防护栏、标识标牌等交通安全设施。
(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根据旅游发展的实际和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要求,加强对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的协调发展,延长旅游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编制完成《四川星级宾馆饭店发展战略规划》,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不同层次的酒店建设,努力提高酒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济型酒店要确保安全、舒适、卫生。进一步加强社会餐饮、购物、娱乐、医疗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三)旅游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成都市作为旅游口岸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购物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步伐。积极支持雅安、攀枝花、宜宾、德阳、泸州、广汉、西昌等城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强阆中古城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抓好耿达、磨西、香格里拉(日瓦)等重点旅游城镇的规划建设。
(四)旅游信息化建设。按照《四川旅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实施“金旅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电子政务系统,加强旅游景区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网络化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积极构建四川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系统。
“五大旅游区”及九环线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要按规划要求完成建设项目136个,投资68.6亿元,基本完成精品旅游区建设目标任务。五大旅游区要继续增强对全省旅游产业的拉动力,确保实现旅游总收入420亿元,力争达到435亿元。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是推动我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省要把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加快西环线的生态旅游开发,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提升沿线主要景区的建设档次,建成较成熟的旅游环线。要保护和开发好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注重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完善亚丁、泸沽湖两个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攀西阳光生态旅游区要加快编制规划,加大红格温泉度假区、二滩森林公园、格萨拉等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的力度。加快蜀南竹海生态旅游区、嘉陵江沿岸生态旅游区、光雾山—诺水河生态旅游区、龙泉湖—三岔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
三、加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推进红色旅游
加大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对古蜀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编制《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通过对我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及分析研究,确定近期优先发展的重点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类型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
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创建红色旅游品牌。切实处理好革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强化旅游业与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既要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要综合考虑红色旅游产品寓教于乐、教乐相融的多重功能。认真做好国家旅游局在我省开展的红色旅游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抓住红军长征70周年的有利时机,以红军长征线路、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作为品牌建设重点,全面启动红色旅游。
四、加快完善旅游法规,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依法治旅,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加快《四川旅游条例》(草案)的立法调研工作。整合旅游管理行政资源,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旅游联合执法。市(州)和旅游重点县要调整充实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健全旅游执法网络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旅游合同、团队运行计划落实情况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在开展涉旅安全、旅游购物、涉旅宗教场所、旅行社及门市部管理、出境游市场、旅游驾导服务、旅游星级饭店等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旅行社和导游的治理整顿,力争使旅行社规范经营有明显改善,导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明显提高。严禁炒卖旅游住宿和机票,解决成都至九寨航线票务瓶颈。突出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切实把旅游安全责任落到实处。适应自驾车和自助游发展的新形势,着力改善旅游的外部环境,加大旅游区周边社会治安环境治理。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认真搞好农业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深入开展旅游优质服务行动。继续加强旅游行风建设,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的作用,积极开展旅游行风评议活动,促进旅游行风的进一步好转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优质服务竞赛,促进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游客为中心,继续开展“文明经营、诚信服务”、“中学生爱我家乡游”和“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等系列活动,建设安全、文明、诚信的旅游环境。
五、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
探索旅游开发管理模式,按照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项目特许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创新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加大国有旅游企业的改革力度,培育和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政策为导向,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旅游企业活力。加大对旅行社的扶持力度,出台激励旅行社海外促销、自主外联的奖励政策,积极引导旅行社规范发展。
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投资,支持以景区门票作质押贷款搞景区开发建设。加大对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旅游食品等各类地方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促进我省旅游商品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上规模、上档次。
进一步转变旅游行政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等涉旅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旅游行业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建设,积极引导旅游企业自律,维护行业共同利益。旅游行业协会要积极开展行业技术交流、服务咨询、技能培训等活动,组织行业技能、技术和质量竞赛,促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四川旅游整体形象
加强四川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思路,加强旅游宣传资源整合,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新机制。加强与中央媒体、国内主要客源地媒体和国外主流媒体合作,利用国家各种驻外机构和友好城市通道加大对四川旅游的宣传。发挥网络宣传优势,加强各省(市、区)旅游局网站之间的联合宣传促销,继续开展“魅力四川网上有奖游”活动,进一步提高四川旅游的知名度。利用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和国家旅游局在国外组织搭建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平台,搞好我省旅游宣传促销。做好西部博览会、东部博览会、(9+2)泛珠三角论坛等重要活动中我省的旅游形象展示和宣传工作。
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坚持“深度开发港澳台,全面提升东南亚,巩固稳定日韩,大力开拓欧美”的宣传促销思路,研究制定加快我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针对不同客源市场需求,包装推出各具特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以冬季旅游产品拓展港澳台市场和东南亚旅游市场。以峨眉山、九寨沟等“世界遗产游”、“三国文化游”和“蜀南酒文化游”产品,深度开发日韩旅游市场。以古蜀文化、藏羌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开拓欧美远程市场。以现有国际航线为依托,重点做好通航旅游目的地的入境旅游宣传促销。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发动业界积极参与海外客源市场的拓展,借助海外旅游机构、旅行商的力量,推出我省特色旅游产品和成熟线路,组织更多旅游团队来川旅游。
抓好国内旅游宣传促销。坚持“稳定周边市场,强化沿海市场,突出三大龙头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的国内旅游市场宣传思路,继续加大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的宣传促销力度。组织好“北京宣传月”、“广州宣传周”和“上海宣传周”等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业界交流,通过相互搭台,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互送旅游信息,置换媒体宣传内容等方式,加大联合宣传促销力度。
办好“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积极筹办攀枝花“四川冬季旅游会”,努力创新旅游发展大会的内涵,进一步突出旅游发展大会的品牌和特色。设立“金熊猫奖”,表彰对四川旅游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七、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编制“十一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加强旅游营销人才和营销队伍、旅游管理人才和管理队伍、旅游导游人才和导游队伍建设,以“三支队伍”为基础构建和充实全省旅游人才库。继续推进筹办四川旅游大学的有关工作。加强与国家旅游局、国家外专局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合作,抓好中瑞合作培训项目和出国人员培训,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全面落实旅游人才年度培训计划,全年培训各类从业人员35万人次。抓好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资格认证,改进和完善旅游行业技术工种职业资格制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
八、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狠抓责任落实
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省政府将旅游工作纳入对各市(州)政府目标管理(见附件),各地要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确保重点旅游项目的实施,要加强督促检查,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附件:
1.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基本目标任务表(略)
2.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奋斗目标任务表(略)
3.部分市(州)接待入境游客基本目标(略)
4.部分市(州)外汇收入基本目标(略)
5.部分市(州)接待入境游客奋斗目标(略)
6.部分市(州)外汇收入奋斗目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