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加快中药产业发展
实施意见的通知
川办发[2008]6号 二○○八年二月四日
(此文件已于2017年12月29日宣布失效)
《四川省加快中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加快中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宗旨,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资源、人才、科技、文化和市场的优势,大力实施“名医名药名企”战略,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我省中药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四川中药大省地位,向中药强省跨越。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保持特色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通过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和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中药现代化。
(二)坚持现代化和国际化相互促进。开展以中药为基源的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发,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发展绿色中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并力争成为传统医药的国际标准,争取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合法地位,建立国际化的中药研究技术平台,通过现代化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以国际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三)坚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以保护濒危稀缺中药资源为重点,发展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工业增加值120亿元,销售收入240亿元,实现利税26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各项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中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占全省医药工业的比重均为50%以上。
(一)产品发展目标。研制一批能够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的中药新产品。
到2010年,研究开发50个中药新药和50个中药保健食品等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相关
产品,重点抓好20个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形成2—3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30个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名牌中药品种。
(二)技术创新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医药创新体系,全面提高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到2010年,全省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个。重点中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中药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
加强中药工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展中药饮片传统炮制经验继承及炮制工艺与设备现代化研究,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借鉴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加强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三)企业发展目标。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到201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2户,30亿元以上至50亿元的企业5户,10亿元以上至30亿元的企业10户,2—3个中药产业集群,5—8个有特色的中药产业园区,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中药集散中心和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形成结构合理的发展格局。
四、政策措施
(一)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07〕27号),继续推进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中药行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手段,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具有较强投融资能力、扩张能力和区域竞争力,能带动全省行业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培育地奥、康弘两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恩威、禾邦、中汇、蜀中、太极制药等5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以上,国嘉制药、华神集团、雅安三九、志远广和、三勒浆药业、川大华西药业、恒源药业、迪康制药、源基制药、光大制药等10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认真落实《四川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工作实施意见》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税收优惠政策,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涉及生产要素保障、融资、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直通车”服务等16个方面的鼓励政策和措施。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认真贯彻《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结合省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产业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加快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研发技术平台建设。扶持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巩固发展康弘药业集团、华神集团已获得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勒浆药业集团等9户企业获得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10年,企业技术中心达20个,其中地奥集团、恩威集团要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新药公共研发技术平台,为原始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共建体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研究开发基地,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药安全评价、药物制剂技术等研究开发中心。具体依托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国家(成都)中药临床试验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地奥集团、成都康弘药业集团等单位,建立生物技术药物综合性研究开发平台、国际互认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西部中医药临床试验平台、靶向药物及释药系统技术平台、西部创新药物筛选平台。
二是推进中药研制、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的现代化。利用现代技术加强中药化学成份、活性成份、有效成份的基础研究;加强组方合理、疗效突出、特色明显的中药复方研究。重视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自动化,加强中药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中药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积极研究开发亚健康状态、重大疾病、老年疾病、慢性疾病、难治疾病等的保健、预防和治疗的现代中药,加强对中医名方、验方、民族医方和医院制剂方的收集、筛选,建立中医药、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研究开发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含民族药)、50个保健食品等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相关产品。
(三)推进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
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07〕37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依托,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以成都、德阳、绵阳、资阳和内江为重点,建设川西、川东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区,发展中药制药业、加工提取业。以凉山、乐山、雅安等为重点,建设川西南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区,发展药材种植业、加工提取业和制药业。以甘孜、阿坝为重点,建设川西北中藏药业发展区,着力于中藏药资源和珍稀名贵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以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资阳、德阳工业开发区为依托,培育全省重点中药产业集群。在全省培育5—8个中医药特色园。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的关于企业准入、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等政策措施。
(四)强力培育和发展中药工业品牌。
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强力推进工业品牌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07〕38号),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制订和完善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及民族药新产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疗效高、毒副作用小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研制,重点开发抗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病、病毒感染、糖尿病、抑郁症和老年性疾病药物等现代中药。同时按照提升壮大现有知名品牌,培育催生新的知名品牌,挖掘培养有潜力的工业品牌的思路,集中力量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工业品牌,包括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出口名牌,通过培育壮大工业品牌做强做大中药产业。
在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方面,以地奥集团、雅安三九、升和制药、康弘制药、中汇制药、川大华西药业、志远广和、美大康药业为重点,培育发展地奥心血康胶囊、黄芪总苷注射液、松龄血脉康胶囊、糖脉康颗粒、生脉注射液、乐脉颗粒等优势产品。抗病毒及流行疾病用药方面,以光大制药、康弘制药、雅安三九、升和制药、金鼎药业、地奥集团、恩威制药、蜀中制药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发展抗病毒颗粒、一清胶囊、复方板蓝根颗粒、银黄含片、殷泰洗液、洁尔阴洗液、足光散等优势产品。健康产品方面,以三勒浆药业、宝兴药业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发展三勒浆口服液、红景天胶囊等优势产品。认真落实《四川省强力推进工业品牌战略实施意见》提出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对工业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的企业,省政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五)着力实施一批重点技术进步项目。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实施一批中药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中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投资力度,分年度抓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大力运用高新生物技术,推进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视中药工程装备的开发与运用,研制开发适应中药制药技术的配套设备,重点开发单元制药技术及配套设备,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与装备,包括提取、分离、浓缩、纯化、干燥、灭菌、制剂、包装及物料传送等生产过程在内的组装式自动化生产线,中药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抓好列入四川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的中药产业化项目。
(六)构建新型流通体系。
鼓励中药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按市场原则相互参股、控股或联合,通过总经销、总代理、工贸结合等方式,开拓国内外市场。以省医药集团、科伦医贸、西部医药、本草堂药业等企业为重点,推进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加速医药流通领域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技术,加速医药流通领域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现代化,充分利用成都的区位优势,加强成都市荷花池中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完善仓储、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配套体系,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中药集散中心。同时积极推进广汉、温江现代医药物流分中心建设。
(七)加强国际合作和招商引资。
重点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国际联合临床研究、中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复方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品种国际注册研究等,争取在中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方面取得突破。建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合作网络,加强与世界不同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指导中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医药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租赁、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或在境外设厂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在区域上重点依托成都建设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力引导国际国内优势医药企业聚集成都高新区,推进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孵化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八)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规范药品“挂网限竞价、阳光采购”的办法,完善定价机制,扶优扶强,对省内生产的原研制中成药、名优中成药以及二次开发的名优中成药,在进入省医保目录和挂网采购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深入推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强化药品研制环节专项整治,认真做好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和再注册工作,完善药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工作。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和创业投资为支撑、境外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适时建立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重点支持中药产业的重点项目和创新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国家对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项目的风险补贴。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联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等方式直接融资。
加大对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土地使用、财政税收、节能减排等方面政策的督促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省相关优惠政策的企业给予积极支持。
按照“三第一、三创新”原则,加强对重点医药企业生产运行的综合协调,保障煤、电、气、运和大宗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供应。对重点医药企业和重点医药项目落实“直通车”服务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