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消防事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府发〔2021〕30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8日


四川省“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新时代消防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主要成效

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我省共发生火灾86055起,因火灾死亡419人、受伤356人、直接经济损失约9.16亿元,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损失数据同比“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24.1%、19.7%、18%、17.3%,未发生重特大亡人火灾事故,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和扑救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和森林草原火灾易发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省火灾形势持续平稳。

消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启动省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基地和6个区域性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新建升级消防站309个,新增市政消火栓26139个。新(改)建森林防火通道2.6万公里,新建改造蓄水池3.2万个,开设防火隔离带5万公里。建成村(社区)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队)4597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15412个。制定《四川省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全省17个市、141个县(市、区)、部分全国重点镇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编制。

消防治理体系逐步健全。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初步建立。出台《四川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消防安全事件指挥部、消防安全委员会等消防安全议事协调机构有效运行。制定实施《四川省消防工作考核办法》,将消防工作纳入党政目标绩效考核。重点市(州)出台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市、县、乡、村、组”五级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链条基本建立,党政齐抓、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火灾防控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火灾隐患整治有力推进。扎实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排查,对林区景区坟区、历年火灾高发区以及林牧区输配电沿线等重点区域,以及春节、清明、春耕生产等特殊时段进行重点管控,集中消除了一批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人员密集、易燃易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大型商业综合体、宗教活动场所、文物建筑等重点场所,以及消防车通道、电气火灾、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的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各级政府累计挂牌督办整改683起重大火灾隐患和区域性火灾隐患。

消防救援能力显著提升。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初步构建属地负责、分级响应的指挥调度体系,基本建立跨部门、军地联调联战的应急联动机制。依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地震、化工、水域、山岳、核生化、重型机械工程、战勤保障等7类省级专业救援队伍,大力实施《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消防综合救援实力和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处警359144起,疏散营救被困群众53515人,抢救财产价值19.4亿元,圆满完成2017年“8·8”九寨沟地震、2018年“6·1”达州塔沱市场火灾和“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抢险、2020年“3·28”凉山木里和“5·7”凉山冕宁森林火灾等重大灭火以及抢险救援任务。

全民消防意识普遍增强。将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纳入普法、科普、义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工作统筹推进。设立“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建成74所消防科普体验馆,6万余名消防志愿者、10万余名消防网格员积极参与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持续开展消防安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介以及微博、微信、微视应用程序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开展警示教育,普及消防常识,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提升。

第二节 面临形势

风险隐患量大面广,消防力量与任务需要不相匹配。四川是全国第二大林区、第五大牧区,有森林草原火灾高火险县(市、区)35个。省内山地和高原面积占比78.82%,共有1419条河流、102条地震断裂带、3599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近91.8%的国土面积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冬春防火、夏季防汛、全年防震,消防安全形势复杂严峻,综合救援任务繁重。全省现有高层建筑36539栋、地下建筑508处、大型商业综合体217个、油气田126个、易燃易爆单位5241家、寺庙等文物建筑2258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58公里,火灾风险高,防控难度大。全省有67个县(市、区)尚未建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6个市、169个县(市、区)未驻有国家森林消防队伍。乡(镇)专职消防队、村(社区)微型消防站数量和队伍缺口较大,已建专职消防队伍保障不足,“招不来、留不住、流动大”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初起火灾处置能力有待提升。

城乡建设高速发展,消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消防规划与城市规划建设不协调,市政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建设与市政供水系统建设不同步等问题还普遍存在,未系统规划建设消防水池、取水码头。部分消防车通道无法满足正常通行。基础应急通信在断电、断网、断路等极端情况下无法保障现代化专业救援需要。消防救援站仍有“空白点”、布局不尽合理,训练基地还不能满足全灾种训练需求,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不足,特别是用于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专业装备缺乏,紧急调集、远程运输等配套机制不健全。

责任链条不够紧实,综合治理体系有待健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不同程度存在责任边界不够清晰、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推动消防工作力度不够、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基层消防组织保障不足,政策制度未有效落实,综合治理能力和处置能力亟待提高。部分社会单位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人员、器材配备欠缺,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行业自律、信用评价缺失。市场经济主体主动参与火灾防控治理的自觉性不高。

第三节 发展机遇

消防治理制度优势逐步显现。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各地有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注重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科学构建消防救援力量体系、不断完善消防应急保障机制,为加快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良好发展契机。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快形成。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愈加强烈,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不断增长,公众消防安全素质不断提升,社会消防力量持续壮大,消防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基层消防管理日趋健全,安全发展成为社会共识,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快形成。

科学信息技术支撑聚力赋能。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数字政府、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数字科技在消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新业态与消防工作深度融合,为消防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和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夯基础、补短板、优机制、强监管、提能力”为主要任务,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筑牢消防安全屏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消防安全底线,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健全灾害事故风险识别、研判、预警、防范机制,综合提升消防精准治理能力,持续整治重大风险隐患。落实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总体要求,压实消防安全责任,推进消防法治进程,提升全民消防意识,促进社会协同共治。

科学统筹,协调发展。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突出城乡同步、区域协调,合理布局公共消防资源,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促进城乡抗御火灾风险能力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整体提升。

整合资源,创新驱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有效聚合人才、队伍、装备、信息、技术等资源,运用大数据平台和科技创新手段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建设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消防治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推动消防工作高效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消防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新格局。消防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更加健全,消防安全责任链条更加紧实,消防执法改革更加深化,火灾隐患整治更加高效,科技防控支撑更加有力,城乡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相适应的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基本建成。

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适应城乡发展以及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城乡消防规划编修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任务逐年落实。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不断完善,消防队站、消防训练基地合理分布,城乡消防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消防综合救援能力实现新突破。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构成更加合理,指挥协调、机动作战以及综合保障机制更加顺畅,先进技术、智能设备、特种装备应用更加广泛,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救援能力持续提升。

社会消防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消防职业保障和荣誉体系更加健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完善,消防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消防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公众消防安全素养普遍提高,消防文化繁荣发展。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夯实公共消防设施基础

优化队站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城乡消防救援站达标建设,按照“建强专勤站、补齐普通站、布密小型站”和“省级为主、市级为辅、区域协同、专项主战”的思路,统筹推进城市消防救援站、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和消防训练基地规划建设,全省新建城市消防救援站69个,新建、改建、升级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265个。建设省级消防训练基地2个、市级消防训练基地9个,区域性消防训练基地7个、专项消防训练基地5个,森林消防临时驻训备勤基地6个。



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完善消防水源建设、管理、使用工作机制,实现消防水源建设补齐旧账、不添新账。将市政消火栓与城市市政供水系统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在水量较丰富河流城市段规划建设取水码头。结合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公园城市、再生水供应系统、雨水收集设施等基础工程建设,在工业园区、大型批发市场、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等供水不足区域建设消防水池。乡村、社区结合供水管网优先建设市政消火栓,供水管网未覆盖区域结合天然水源、人工水体建设消防水池,设置消防车取水通道、取水平台等设施。加强消防水源日常维护管理,搭建消防供水设施物联网,动态监控水源状态,提升供水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强化应急通信建设。构建“快速响应、扁平可视、精准高效、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立消防安全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信息共享、预警监测协作机制。加强县级以上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建设,配强智能化、轻型化、模块化通信装备,大力发展卫星通信、融合通信,加强断电、断网、断路等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技术研究,建强“轻骑兵”前突小队和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实现“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应急通信保障。



规范消防车通道建设。建立健全城乡消防车通道统一规划、建设、管护机制,不断优化消防救援线路,缩短消防救援到场时间。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在城市建设、更新改造及森林防火通道设置过程中按标准建设符合道路、防火设计相关要求的消防车通道,实行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优化停车空间资源管理使用,推广施行弹性停车、错时开放、潮汐停车、共享停车及老旧小区居民优惠停车等措施。建立消防车通道联动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明晰各方管理责任,推广应用视频监控识别报警等技术措施,严格查处堵塞、占用、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违法行为。

第二节 完善消防安全治理体系

健全消防法规标准。将法治消防纳入依法治省建设统筹推进,逐步健全地方性消防法规规章体系。立足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需求,推动消防相关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修订工作,配套出台规范性文件。规范消防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行,健全地方性消防标准体系,探索出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电动自行车停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薄弱环节的消防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实施和推广应用。将消防行政决策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消防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消防立法、执法公众参与度。

压实消防责任链条。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发挥消防安全议事协调机构作用,落实火灾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加强工作专项保障,动态破解本地消防安全难题。做实基层组织消防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探索设置消防专员开展基层消防工作。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消防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将消防工作与部门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奖惩。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健全消防工作考评机制,完善消防执法、火灾调查处理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依法问责追责,形成无缝衔接、高度闭合的消防安全责任链条,提升单位本质安全水平。

促进社会多元共治。开展“全民消防”建设,打造社会消防治理共同体。统筹公安、综合执法等队伍开展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融入社区综合治理中心管理平台和“减灾社区”创建内容,发挥基层网格员、基层志愿者、物业保安等力量作用,提升基层消防管理水平。畅通“12345”市民热线火灾隐患受理渠道,推广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十户联保”责任制,建立火灾隐患“吹哨人”制度,鼓励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健全查处、管控、反馈、奖励等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消防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引导行业协会提升行业自律水平,规范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活动,加大社会消防服务供给,提升群防群治质效。

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在消防执法领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把有效监管作为必要保障,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实现分级分类差异化、精准化消防安全监管。完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消防服务”专区,强化部门信息归集、共享、运用,提高在线政务服务水平,方便群众企业办事。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消防执法联动机制,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优化消防行政执法服务。

第三节 提升火灾风险防范水平

严格隐患源头管控。城市消防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同步修订、同步实施,市县及中心乡镇完成本级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布局达到详细规划深度。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严格涉及消防安全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严格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严格消防产品质量和装修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监管和检测,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会商协调、执法衔接、移交查办等制度,明确工程建设领域和电气、燃气、电动自行车等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消防监管职责边界,防范化解新能源电池、电化学储能等新业态新技术消防安全风险。

突出重大风险整治。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防范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地下轨道交通、文物建筑、宗教活动场所、古城古镇古村落、物流仓储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风险,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消防“生命通道”、电动自行车停放点等区域消防安全管理,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棚户区、“三合一”(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家庭作坊等重点区域、场所风险隐患,改善消防安全条件,有效降低火灾风险。分级挂牌督办重大、区域性火灾隐患,发挥行业部门安全监管作用,分类施策整改销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消防设施,统筹解决电气线路、燃气管线等方面的消防安全问题。

精准动态隐患监测。加强火灾风险动态预警,强化物联网远程监测、电气监控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创新推广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即报系统,建设消防物联网平台,实现早期识别、监测预判。融合电子政务、大数据中心、消防业务系统、消防物联网等资源搭建消防大数据平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精确预测、精准监督。开展重点区域、领域消防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提示,落实精准管控措施,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拓展平台联防联控。健全消防安全信用监管机制,将消防审批、安全承诺、行政处罚、技术服务、隐患整改和事故追责等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管理。推广实施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动保险机构建立完善检查评估制度,将单位消防安全条件与保险费率、理赔标准挂钩,发挥保险机构参与火灾风险评估、火灾事故预防等作用。加强消防智库建设,分级、分行业领域组建消防安全专家库,健全决策咨询机制。


第四节 提升消防综合救援能力

畅通消防救援指挥体系。依托119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建立统一的消防应急救援调度指挥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调度指挥网络。整合大数据平台资源,为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撑。建立完善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统筹协调、队伍专业指挥”工作模式,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战主调作用,政府授权实施分级指挥、专业指挥,统筹前方救援处置行动。健全灾害事故分级应对制度,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优化升级各级消防救援指挥中心。


建强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建成“灾种全面覆盖、力量全域辐射、优势相互补充”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服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构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五个救援协同区,打造2小时救援圈,建强12类消防专业救援队,深化消防救援和森林消防队伍联勤联训、协同作战机制,提升应对处置巨灾大难和各类特殊灾害事故能力。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纳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统一管理,未建专职消防队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微型消防站。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配齐人员、车辆装备,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社会单位按要求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提高初起火灾扑救能力。


健全消防战勤保障体系。建立“辐射全域、快速反应、灵活调用”的战勤保障体系,分级推进国家级、省级、区域性、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战勤保障站建设,配齐专勤保障力量,实现模块化储存和快速机动运输。拓展社会化保障渠道,探索购买社会服务、接受社会捐赠、行业部门调剂、网约协议供货等多元保障方式,建立消防救援物资紧急调用、征用补偿以及优先运输保障机制。优化装备配备结构,重点加强专业化、智能化特种装备配备,建设“适应灾种、品类齐全、功能完备、高效集成”的现代化消防装备体系。




组建消防航空救援力量。加强航空力量和消防救援队伍融合发展,组建省级消防航空救援队,建立飞行保障和地空协同救援机制,提升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快速机动、全域救援能力。分区域、分层次、有计划推动救援力量及综合保障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购置航空飞行器参与消防救援,建设承担侦察、通信、灭火等任务的消防无人机分队,基本建成满足空中指挥巡查、灭火抢险、伤员转运、物资装备运输等任务需求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第五节 营造良好消防人文环境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升级改造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四川站和绵阳、南充分站,建设成都、泸州、乐山、内江、凉山分站,全省达到年均鉴定4万人的能力。落实行业部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培训责任,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业系统管理者、村(居)委负责人、网格员、微型消防站队员等重点人群培训。鼓励超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加大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力度。鼓励院校增设消防安全相关专业,拓宽从业人员来源渠道,建立完善人才招录、培养、激励等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深入开展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引导电信运营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等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宣传。鼓励开展消防题材影视剧、动漫、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创作,加大优质消防题材宣传产品供给。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纳入国民素质教育、普法宣传、科普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建立完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整合各级文化教育服务资源,建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博物馆、消防体验馆、消防主题公园等,打造消防宣传阵地。


强化消防职业保障。衔接中央各项政策,健全我省消防职业保障机制,出台与职业高危特点相适应的配套保障政策,落实消防指战员工资待遇、伤亡抚恤、家属随调、子女教育、住房保障、退休养老等政策。建立完善职业健康保护机制,依托现有资源建设消防职业病防治与康复中心,落实职业病防治、执勤救灾卫勤保障、灾害事故救援心理康复等关怀举措。加强消防职业荣誉体系建设,将消防救援人员纳入地方表彰奖励范围,为消防救援人员家庭颁发“消防员之家”光荣牌,建立“送奖到家”机制,提升消防救援人员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

发展消防公益事业。加强消防先进典型树立宣传,申报设立“119消防奖”,适时按规定评选表彰一批为消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慈善机构、红十字会设立消防慈善基金,依法公开募集、管理、使用社会捐助资金、物资,支持消防事业发展。依托“中国消防志愿者注册管理平台”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消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消防公益文化四川品牌。

第六节 促进成渝地区消防协同共治

构建成渝地区消防协同治理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防协同立法,建立健全成渝地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新型城镇化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救援力量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机制。整合成渝地区优势资源,建立区域性监督管理、宣传培训、火灾调查、消防技术服务、社会信用协同体系。联合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和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共同推动成渝地区产业园区、企业单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建立成渝地区消防协同救援机制。构建成渝地区消防救援力量联动作战和跨区域灾害处置协作机制,优化勤务统筹、指挥协同、力量配置、任务遂行、通信支持以及战勤保障等程序,加强水域、山岳、航空、道路交通、石油化工、地震地质灾害等专业救援协同演练,开展成渝地区消防救援技术竞技比武,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协同作战能力。

打造成渝地区消防共建共享平台。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出台消防工作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和标准。加强城乡和森林防灭火领域信息互通共享、监测预警、预案编制、物资调配等方面协作,探索成渝地区消防专家、救援队伍、地理信息、设施装备和物资储备等多库融合、一体发展机制,建设区域性消防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消防专业人才跨区域任职交流,实现资源深度融合共享。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消防工作组织领导,把消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组织召开规划实施协调会,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年度计划,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部门(单位)要依法落实责任,做好规划内容的统筹衔接,明确规划建设任务,加强工作指导,确保规划落地落实。

第二节 强化规划引领

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产业布局调整等政策规划,推进各级城乡消防规划编制、修订,适时进行规划调整。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将本规划作为今后五年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统筹制定消防事业发展计划、审批消防建设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强化经费保障

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地方消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地方各级投入责任,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各级要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加强中央、地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对任务艰巨繁重和艰苦边远地区的经费保障力度,确保经费落实到位、项目落地实施。

第四节 强化实施监督

各地要抓好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加强动态监管和广泛宣传,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纪委监委和社会公众对消防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有针对性地做好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考评,加强对形势环境变化和困难风险演化的动态分析,及时对规划范围、任务目标、重点工程进行优化调整,确保规划推进科学有序。

   
 
   
 
 
订阅须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为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全国统一刊号CN51—172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991,半月刊,A4开本,约40页码,全年24期。
一、《公报》由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按期直接邮寄给每位订户,保证刊物准确及时送到订户手中。
二、订户可到所在市(州)、县(市、区)工作站、联系点办理订阅手续,由各工作站、联系点统一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也可直接到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订阅。订阅价每册5.00元,全年24期共计120.00元(含邮寄费)。
开 户 行:工商银行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支行
户  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帐  号:4402208009100215971
本刊社址:成都市督院街30号省政府院内
联系电话:(028)86604546
传  真:(028)86605771
联 系 人:朱 莎
邮政编码:610016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
  • 客户端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 头条号头条号
    头条号二维码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