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三年总体规划的通知
川办函[2005]211号 二○○五年十月九日
《四川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总体规划(2005年—200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三年总体规划
(2005年—2007年)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创造良好的消费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能不能把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好、规范好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要求。为更好地推动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按照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编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的通知》(整规办发[2004]20号),制订《四川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总体规划(2005年—2007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标准,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建立“全省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把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摆在首位,把影响和扰乱我省市场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突出重点,综合治理,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目标任务。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力争经过3年的工作,通过开展价格与税收、农资市场、建材市场、食品安全、药品市场、知识产权、土地市场、矿权市场、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安全生产、粮食市场、医疗服务市场、招标投标市场等领域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逃骗税、洗钱、非法传销、侵权盗版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要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等治本措施上下功夫,最终实现我省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
主要目标:
1.严厉查处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机制,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2.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强化对生产环节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管,工业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食品生产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3.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明显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全面完成21个市(州)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和肉制品、奶制品等7个产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粮食加工产品添加剂超标率降低至7%;蔬菜的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9—15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乡镇达到95%以上,杜绝注水猪肉和病害肉上市;获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企业产品销售量占辖区总销售量比重达到90%以上;餐饮业、食堂量化分级制度实施率超过80%。
4.继续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工作,完善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目标任务,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实现药品经营秩序根本好转,确保广大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到2007年,全省药品监管覆盖面达到100%,乡镇药品配送率达到98%,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市级医院“规范药房”合格率达到98%,县级卫生室“规范药房”合格率达到95%;药品、药材生产和药品经营企业质量规范认证(GMP、GAP和GSP)达到100%。
5.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使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行业人员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6.有效落实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农资质量核准和监督制度。全面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产品在农资市场基本消失,省级种子检测机构抽查重点企业达到100%,其中主要农作物品种达到90%,市、县种子检测机构抽查企业达到90%。抽查的样品要覆盖这些企业经营品种的80%,种子合格率达到100%,牲畜、家禽强制免疫率达到100%。
7.全面落实建材市场准入制、企业产品质量责任制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加强建材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实现建材生产领域质量安全事故为零,建材流通市场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8.基本形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建立符合WTO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适应我省实际的市场准入制度,不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严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规经营、商业欺诈、地区封锁和欺行霸市等行为;降低走私、骗税、逃税、套汇和合同诈骗等重大案件的发案率,酒类专卖合法经营持证率达到100%,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报废汽车回收率达到100%。
9.发展版权相关性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逐步建立和完善版权产业法定统计体系,提高版权保护水平,开拓和培育版权产品市场,促进国际版权贸易,逐年提升产业在全省GDP中的占有率,版权产业产值年增长高于全省GDP增长。
10.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全省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15%,全省注册商标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15%以上,涉外作品登记率增长10%以上。
11.全面落实“切实保护耕地,严格建设用地管理”的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和年度计划的指令性得到有效贯彻,预审的关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经营性用地全部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竞争性工业用地纳入招、拍、挂范围,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协议出让的,不得低于最低价格。
12.建立和落实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肃查处在招投标中弄虚作假以及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和实行地区封锁的违法违规行为,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建筑市场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13.逐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商、房产中介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行为,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房屋拆迁、房地产中介和物业管理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14.逐步建立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对全省音像经营单位50%以上实行网上监管,进一步落实网吧经营单位技术措施,网吧和计算机终端的在线率达到85%,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音像市场和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取得明显好转。
15.建立健全出版物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加强版权保护和出版物市场监管。坚持标本兼治,在抓好日常监管的同时,通过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实现“八个明显”:使非法出版物和境外流入的政治性反动出版物明显减少;使非法制售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渲染色情暴力、传播封建迷信的“口袋本”图书、有害卡通画册和不良游戏软件的现象明显减少;使非法出版、销售盗版教材和教辅读物的现象明显减少;使制售、出租各类侵权盗版出版物、计算机软件和贩卖走私盗版光盘的现象明显减少;使游商兜售非法出版物的现象明显减少;使中心城市重点部位的出版物市场面貌取得明显改观;使非法报刊猖獗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使出版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16.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及应急救援体系。到2007年,全省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中小企业伤亡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遏制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逐年下降,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17.全省地方税收年平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1/2以上的地区开展市级数据集中处理建设,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省地税局每年曝光全省10大税案。
18.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加强保险公司、上市公司、证券经营机构、期货市场的监管和指导,初步形成规范竞争、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效益良好的市场体系,规避金融风险,清理无证经营的邮政储蓄网点。
19.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保障我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查处各类违法犯罪经济案件。
(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
(三)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快“三绿工程” (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建设步伐,建立健全食品卫生联合监管机制。加快全省农村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的建设,加大对药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
(四)由省卫生厅牵头,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取缔无证行医行为,重点清除医疗机构中的假医生,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严肃查处利用B超违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行为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行为。
(五)由省农业厅牵头,建立并推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农资质量监督制度,探索全省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
(六)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建立和落实建材市场准入制、建材产品责任制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切实加大对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监督管理及质量抽查力度,严把建筑用钢材、水泥、人造板等企业和产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的准入关,完善建材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建立建材产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完善部门和地区间相互通报及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对查获的伪劣产品的来源和流向可以追溯并予查处。
(七)由省商务厅牵头,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规经营、商业欺诈、地区封锁和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行为。
(八)由省保护知识产权协调办公室牵头,建立和完善全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指导。
(九)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继续整顿土地市场和矿权秩序,严格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管理、规划预审和土地市场交易秩序。
(十)由省建设厅牵头,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违反法定建设程序以及在招标中弄虚作假、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和地区封锁的行为。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新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十一)由省建设厅牵头,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行为,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保护,严厉查处在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房屋拆迁、房地产中介和物业管理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十二)由省文化厅牵头,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强化对文化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
(十三)由省新闻出版局牵头,整顿出版物市场秩序,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类非法出版和侵权盗版活动。坚决查缴各种非法出版物,坚决查处各种非法、违规印刷复制行为和侵权盗版教材教辅、计算机软件等行为,坚决打击制贩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出版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十四)由省旅游局牵头,加大对旅行社服务质量和导游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旅行社使用无证导游、擅自改变团队计划、租用无旅游资质车辆运载团队和非法转让经营权等违规行为;严厉查处导游人员私收回扣、索要小费、擅自增减旅游项目等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配合价格部门坚决打击旅游企业低价恶性竞争行为;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从事色情活动的“陪游”、“伴游”等非法行为。
(十五)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严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准入关,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协调有关部门狠抓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大力开展隐患治理,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严肃依法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伤亡人数。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分年度、分阶段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2005年(第一阶段):
1.研究制订省、市(州)及有关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落实机构和人员,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和参观考察。
2.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工作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和意见。
3.认真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研究制订规范全省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和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和办法。
4.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商业欺诈方面的专项整治;开展农资市场、建材市场、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粮食市场、医疗服务市场、文化市场等专项整治工作。
5.科学安排、合理部署2006年度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二)2006年(第二阶段):
1.在第一阶段整治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
2.进一步建立健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市场运行及监管机制。
3.建立行业行政执法机构和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类市场的日常监管。
4.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将工作的触角逐步延伸到边远地区,力争不留“死角”。
5.在全省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制订全省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严格监控有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限制其参加政府采购、政府拨款项目等方面的经营活动。
6.及时总结2006年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2007年度的工作进行部署。
(三)2007年(第三阶段):
1.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商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制环境基本形成。
2.加强质量监管,使制假售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的大、要案件得到严厉查处,全省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根本好转。
3.建立和完善各类市场运行及监管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服务体系,使一批诚信经营、质量可靠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通过上述措施和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省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责任感。各市(州)人民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充分实现好、维护好、代表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我省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二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动全面构建和谐四川的有效措施,也是树立我省良好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放到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围绕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好工作,服务全省的经济建设。三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强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是临时性、突击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下去。”当前我省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上还存在一些隐患;假冒伪劣、盗版侵权、商业欺诈、失信无信等行为仍然比较严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深层次原因有待深入探索。只有通过对市场经济秩序持续不断的整顿和规范,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制化、规范化。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常抓不懈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基本格局,夯实“围绕市场、注重机制,构筑平台、各方切入,强化责任、抓好基础,循序渐进、合力推进”的基本思路;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队伍和制度建设;各级“整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各专项整治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责,主动协调,相关单位积极参与、紧密配合、通力协作。落实工作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落实各级领导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落实部门分工负责制,各项专项整治行动都要完善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督促、年终有检查。四是落实案件举报查处责任制,明确案件查办主体的责任,加快查处进度,提高办案质量。五是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行政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实施行政责任追究。
省整规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完善联合督查、沟通协调、案件督办、新闻宣传、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
(三)严格执法,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有法必依,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涉及面广、危害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各地、有关部门要加大综合执法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中央和省点名的大要案没有查结的不放过、各类举报投诉提供的重要线索没有查清和处理反馈的不放过、各类破坏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纠正和查处的不放过、各类违法犯罪分子没有依法追究责任、首恶分子该重判没有重判的不放过),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有力打击经济犯罪,巩固整顿成果。省整规办要及时通报各成员单位,以便形成打击合力,更加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各级整规办、监察机关要加强督查,切实纠正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加大对大要案特别是省级挂牌案件的督查力度。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重视举报线索,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并给予必要的保护。
(四)加快立法,健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规体系。法律法规是依法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依据和保障。要切实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地完善法规制度,促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对于加强市场监管亟需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有关部门要根据需要提出立法建议和意见,抓紧立法调研,做好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省政府法制办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相关立法工作作为重点,加快立法步伐,促进相关法规规章的尽快出台。同时,积极制订地方性标准和专业性技术规范,根据行业需要,抓紧调研并提出标准草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加大组织制订地方标准的工作力度,加强协调,加快进度,制订符合我省实际的地方标准和专业技术规范,及时颁布实施。
(五)深化改革,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强化职能,明确职责,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工作,扩大综合执法试点;扩大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执法协作,积极推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食品安全、农村市场以及安全生产等监管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保障执法经费,配备和完善执法装备,强化执法检测手段,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监管执法体制;要加快行业协会建设,使行业协会成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助手和平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协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协会工作的指导,优先在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地区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并逐步推广。通过行业协会这一平台,把分散的企业和个人联系起来,以协会带动会员,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互监督、荣辱共存”的行业自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构筑有效的群众监督网,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运用电脑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全面推进电子信息监管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监督、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地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六)加快进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加快建立信用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坚持宣传教育与法规制度相结合,加快建设统一、高效、规范的公共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中介机构信用等信用体系。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信用征信、评价、担保、调查咨询等服务机构,逐步健全政府监管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中介机构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加快制定出台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特别要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征信有关规章制度和征信机构。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实施对监管对象的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开展行业和企业诚信建设试点。加快信用征集披露立法,建立信用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消费者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把企业和行业自律与行政执法监管、社会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
(七)加大力度,进一步搞好宣传工作。舆论宣传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和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抵制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案件要公开曝光。省整规办要定期向省内各主要媒体和各级相关部门传达工作宣传要点,及时指导协调开展宣传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