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200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

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的意见

 

川府发[2004]16号 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最近,省政府对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了安排。经省委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奋力推进“三个转变”,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768亿元,增长13.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从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有效供给不断增强。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上半年全省小春粮食产量663万吨,增加42.9万吨,增长6.9%。油采籽产量165万吨,增加9.1万吨,增长5.8%,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399亿元,增长8.2%。出栏肉猪3554.3万头,增长7.7%,出栏牛、羊分别增长11.2%和16.7%。全省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52万亩,增加125.2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221.5万亩,增加13.1万亩。优质小麦播种面积达到746.5万亩,增加248万亩;“双低”油菜播种面积达到832万亩,增加130万亩。预计全省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51.8万亩,增加146.8万亩。

二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009.7亿元,增长19.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52.2%提高到5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增长26%,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3个百分点。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544.7亿元,增长32.9%,增速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乐山、内江、宜宾7市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6.2%。

(二)有效需求持续扩大。

一是宏观调控效应逐步显现,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0.4亿元,增长25.1%。其中,民间投资完成720.3亿元,增长31.3%,比国有投资高16.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4.9%,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省竣工投产和加快建设的8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1.3亿元,重点建设资金到位196.4亿元。福堂水电站3#机组试运行发电,遂宁至重庆高速公路、四川盆地油汽田勘探开发等工程进展顺利,宣汉罗家寨气田等工程实现开工目标,亭子口水利枢纽、古叙矿区石屏一矿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宏观调控效应逐步显现,投资增速逐月回落,1—3月增长35.8%,1—4月增长33.7%,1—5月增长29.4%,1—6月增长25.1%。国家严格控制的行业,投资增幅回落更加明显。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电石等重点控制行业投资增长2.2%,比1—5月回落9.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5%,比1—5月回落1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8%,虽比1—5月略高,但受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下降15.8%的影响,后期增长趋势必然受到制约。

二是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市场消费稳中趋旺。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80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8.6亿元,增长98.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774.8万人次,同比增长91.1%,国内旅游收入271.5亿元,增长98.1%;接待入境旅游者27.7万人次,增长1.6倍,旅游外汇收入8571.5万美元,增长1.3倍。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1亿元,增长13.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住房、汽车、餐饮、通讯等消费热点继续趋旺,居民住房销售额80.6亿元,增长16.1%;餐饮业零售额194.9亿元,增长24.6%;限额以上通讯器材零售额5.4亿元,增长82.7%。

三是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上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8%。其中,出口17.2亿美元,增长31%,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出料加工贸易和对外承包工程货物表现突出,分别增长3.4倍和3.3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25.4%和1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7.3%和21%。利用内外资工作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3个,增长16.6%;外商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14.1%;引进省外资金197.2亿元,增长49.5%。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尤其是川粤、川港、川澳合作和川渝、川京、川浙合作迈出可喜的步伐。

(三)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财政收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般预算收入188.8亿元,增长19%,增幅高于生产总值5.5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113.2亿元,增长59.4%。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183.5元,增长17.7%,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在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上述成绩,来之不易。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决策是有力的、得当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符合四川实际的,特别是深入推进“三个转变”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赢来了当前的大好形势。但是,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省经济运行中原有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项目用地日益紧张,建设项目资金普遍困难,新上项目难度加大,煤电油运趋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物价持续上涨压力增大。这都将对全省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判断形势,及时作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到位,我省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增长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但隐性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也会向显性转化,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还会日益突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形势喜人,机遇难得;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寻找机遇,在机遇中寻求更快更好的发展。全面正确积极地理解和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通过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今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力争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为“十一五”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说明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正确的。下半年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工作部署上来。从四川实际出发,正确把握我省经济走势,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好下半年的工作,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我们将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生产与生活、投资与消费的统一,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1.农业。继续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今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引导农户抓紧抓好大春生产,加强田间管理,多种、种好晚秋。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三是加快建设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全力实施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继续抓好以清欠农民工工资为重点的维权工作,推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四是抓住今年国家调整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机遇,加快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工业。抓好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首先必须深化改革。现在工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好,企业效益比较好,对企业改革而言,既是较有利的时期,也是易松劲的时期。我们要因势利导,加快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认真解决企业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清理、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实施企业战略重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走组团式、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延伸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抓大放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注重内涵发展,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

3.第三产业。人气旺,商气才旺。在第三产业上重点抓好旅游、会展经济和文化产业。继续突出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抓好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在打造五大精品旅游区的同时,引导“农家乐”健康发展。抓好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推广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的做法和经验。以旅行社为重点,抓好优质服务,打造一流品牌。抓紧做好9月份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十一黄金周”的准备工作。重视抓好会展经济,尤其要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会展之都。

4.投资。我省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必须确保投资力度不减。要创造条件,加快进度,争取提前竣工一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项目,适时调整一批;对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调整建设时序,积极争取新开工一批;对国家大力支持的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国防建设等薄弱领域的项目,积极储备一批,千方百计完成全年投资2380亿元的目标。同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5.开放。现在四川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外的形象也越来越好。目前关键是要在项目的跟踪落实上下功夫,既注重国内外大项目的引进,又积极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进一步提高开放实效。一是跟踪四川—香港合作发展周、四川—澳门合作发展周、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活动签约项目的落实。二是跟踪在川落户的88家国际知名大公司信息,寻求新的合作发展机遇。三是跟踪推广各市(州)对外开放的好典型、好经验,进一步提高全省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6.群众生活。发展经济,最终要体现在城乡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上。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广开就业门路,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让更多的群众能就业。要切实搞好“两个确保”和低保。认真解决好失地农民和拆迁户的生产生活问题。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对涉及群众生活和安危的问题,要急事先办,特事特办。

(二)优化资源配置,化解四大难题。通过深入推进“三个转变”,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1.解决好建设用地紧缺问题。继续抓好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一是“保”,就是要确保国家政策支持的项目用地,建立“快速通道”,提高手续报批和办理效率。二是“调”,就是要把着眼点放在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上,依法清理,盘活存量,用好闲置土地。三是“控”,就是要严格控制耕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同时要提高土地的投资密度,实现土地、产业的集约发展。

2.解决好能源紧张问题。一是强化电力科学调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电,优先保证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用电,合理安排大用户“错峰用电”。二是加强电力生产管理,充分挖掘现有电力生产潜力。三是认真实施电价调整方案、严格电网保护、实行差别电价,推进生产企业的节能降耗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引导社会均衡、科学、节约用电、努力提高用电负荷率。四是搞好水的调控和煤的储运,确保枯水期能源供应。

3.解决好运输难的问题。一是加强铁路运输的科学调度,确保重要物资、重要原材料和重点企业的运输需要。二是切实组织好公路和水上运输,尤其要确保重大装备的运输。三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运输效率。四是清理不合理收费和乱罚款,降低运输成本。

4.解决好资金困难问题。认真落实好7月22日金融形势座谈会精神,确保重点项目、“三有一不”企业流动资金、企业技改资金、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更多地从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尤其是要帮助更多的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抓住沿海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机遇,运用闲置的土地、厂房、生产经营许可权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向,更多更好地利用民间资金,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半年在继续抓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进一步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

1.防汛抗灾。目前我省已进入主汛期,是各种灾害的高发期。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安全度汛。突出抓好城乡内涝、山地灾害、江河水库的防汛抗灾工作,制订完善救灾预案,建立抢险救援应急机制,充实物资储备,提前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部门会商和异地会商的信息传递,不断提高短临预测预报水平。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一旦发生灾情,要确保受灾群众能得到及时救援,做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医疗。

2.环保治污。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打好沱江、岷江、嘉陵江治污总体战。继续抓好“三个整治,一个确保”,即整治工业污染源,整治城市污染源,整治农村污染源,确保人民饮水安全。明确政府责任,分级负责,实行属地化管理;分清部门责任,把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落实企业责任,把防治和治理工作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人头。狠抓责任、时间、措施、投入、监管“五落实”。

3.安全生产。抓好重大隐患的排查整治,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开展专项整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及整治工作。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厉查处各类事故。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4.食品安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低质、劣质食品、保健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餐饮行业和学校等人员集中单位食品卫生的管理,坚决防止群发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结合农村污染源的整治,减少农副产品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5.防疫治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强化卫生执法监督,完善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机制。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条件,有效缓解广大群众“看病难”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搞好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此同时,抓好畜禽疫病的防治。

6.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认真开展黄、赌、毒专项治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土地占用和城镇拆迁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订阅须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为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全国统一刊号CN51—172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991,半月刊,A4开本,约40页码,全年24期。
一、《公报》由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按期直接邮寄给每位订户,保证刊物准确及时送到订户手中。
二、订户可到所在市(州)、县(市、区)工作站、联系点办理订阅手续,由各工作站、联系点统一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也可直接到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订阅。订阅价每册5.00元,全年24期共计120.00元(含邮寄费)。
开 户 行:工商银行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支行
户  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帐  号:4402208009100215971
本刊社址:成都市督院街30号省政府院内
联系电话:(028)86604546
传  真:(028)86605771
联 系 人:朱 莎
邮政编码:610016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
  • 客户端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 头条号头条号
    头条号二维码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