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卫生厅等部门四川省地方病
  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川办发〔2012〕48号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此文件已于2017年12月29日宣布失效)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四川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卫生厅 省发展改革委 财政厅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有效预防和控制全省地方病的流行,保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3号),结合我省地方病流行趋势与防治工作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我省地方病病种全、范围广、病人多、病情重,曾是全国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21个市(州)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危害,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包括燃煤污染型、饮水型和饮茶型)、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和跁子病。我省外环境普遍处于缺碘状态,21个市(州)都曾不同程度地流行碘缺乏病,受威胁人口8900余万。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于14个市(州)61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1734万;其中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于10个市(州)22个县(市、区)1794个村,病区户数55.57万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于6个市(州)12个县(市、区)99个村;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于3个州30个县400个乡。在2个州8个县8个乡10个村发现生活饮用水砷含量超标,受威胁人口约0.64万。大骨节病病区分布于8个市(州)32个县(市、区)144个乡579个村,病区县人口约700万。克山病病区分布于13个市(州)53个县(市、区)776个乡,病区乡人口1153.8万。跁子病病区分布于5个市9个县(市、区)56个村,病区村人口19.69万。

  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特别在“十一五”时期,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加大综合防治力度,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我省达到了省级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98.9%的县(市、区)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率达到80.76%;81.8%的已知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完成改水降氟工程建设;查清了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完成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调查,85.7%的已知水源性高砷村落实了改水降砷措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家庭主妇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全部大骨节病病区村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降到10%以下;2006年以后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生,克山病得到有效控制;跁子病部分病区实施搬迁及改水等综合防控措施,无新发病例。我省按期完成《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和《四川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目标。

  但是,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距实现消除地方病危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还有2个县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17个县(市、区)甲状腺肿大率超过5%;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较“十一五”新增病户11.87万户,仍有20.7万户需改炉改灶;5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改水率不到70%,个别已改水病区村水氟超标,病情仍较重;新发现的部分水源性高砷地区尚未落实改水降砷措施;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低氟砖茶普及率仅5%左右;少数地区的大骨节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地方病防治队伍薄弱且不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地方病是生物地球化学因素或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所致,在已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病区,只有建立长效防治机制,才能持续巩固防治成果,避免病情反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出发,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的实施,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地方病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现有防治成果,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的危害。

  (二)基本原则。

  1.政府领导、齐抓共管。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将地方病防治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组织动员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落实部门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推动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

  2.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从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跁子病等地方病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巩固已经取得的防治成果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着力解决防治工作难点问题,全面推进防治工作。

  3.因地制宜、科学防治。根据各种地方病流行特点、防治进展和病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适时修订防控策略,科学制定相关技术措施,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4.预防为主、防管并重。加强病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减少并努力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巩固防治成果。

  (三)防治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防治措施,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基本消除大骨节病、克山病、跁子病,有效控制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

  2.具体目标。

  (1)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色达县、甘孜县在2013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县(市、区)持续实施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保持适宜状态,全省95%以上的县(市、区)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2)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到2015年,在病区95%以上的家庭落实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防治工作的后期管理,使病区改炉改灶家庭炉灶完好率和正确使用率均达到95%以上。

  (3)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到2013年,90%已查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及水源性高砷地区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完成所有已查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及水源性高砷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强化已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90%以上的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应卫生标准。

  (4)有效控制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在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提高低氟砖茶普及率,有效降低人群摄氟水平。

  (5)基本消除大骨节病。到2013年,消除大骨节病的病区村达到60%以上;到2015年,消除大骨节病的病区村达到95%以上。

  (6)基本消除克山病。到2013年,消除克山病的病区县达到50%以上;到2015年,消除克山病的病区县达到90%以上。

  (7)基本消除跁子病。到2013年,消除跁子病的病区县达到60%以上;到2015年,消除跁子病的病区县达到95%以上。

  三、防治措施

  (一)完善病情监测。进一步完善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建立并完善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流动及固定监测点,提高监测灵敏度和覆盖面,尤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加强监测工作信息化建设,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充分利用监测信息指导防治工作。加强监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准确、及时、定量地分析和评估防控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预测全省地方病流行趋势,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为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强化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等方式,在病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地方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群众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习惯,预防和减少地方病的危害。

  (三)着力重点防控。根据各地地方病流行现状,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大干预力度,务求取得实效。

  1.碘缺乏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继续实施以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地区,要进一步健全碘盐的营销网络,加强碘盐普及力度,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地区,要继续依法加强对碘盐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合格碘盐持续供应,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采取应急强化补碘措施,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在普及碘盐的同时,合理布设不加碘食盐的销售网点,方便因疾病等原因不宜食用碘盐的居民购买不加碘食盐。动态监测和评估人群碘营养状况,适时调整食盐加碘浓度,保障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适宜。

  2.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要继续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炉改灶为主和鼓励使用沼气、电炊具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切断氟源,防止氟中毒危害。尚未完成改水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新发现的水源性高砷地区,要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大力实施改水降氟、降砷措施,同时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防止因水源污染导致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确保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通过财政补贴,在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采取有效措施推广普及低氟砖茶。要切实加强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开展饮用水质和防治措施落实及运行状况监测,做好改水设施和改良炉灶的维护、维修,及时修复或重建已损毁的改水工程,确保病区改水工程达标运行,病区家庭正确使用合格防氟炉灶,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3.大骨节病。结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的实施,进一步巩固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项目工作成效,在大骨节病尚未完全控制病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落实转产换粮、易地搬迁、易地育人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出现大骨节病临床新发病例。

  4.克山病。结合贯彻落实中发〔2012〕1号,在克山病病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膳食营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致病危险因素,防止出现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例。

  5.跁子病。结合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行部分病区整体搬迁及改水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出现临床新发病例。

  (四)开展病人治疗。针对地方病现症病人,各地因地制宜,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轻患者病痛,恢复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对严重缺碘的孕产妇、婴幼儿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口服碘油丸的措施;对克汀病患者,采用药物替代治疗并进行生活、劳动功能训练。对氟骨症、大骨节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苦;对砷中毒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减少病痛;对急型、亚急型克山病患者,以抗心源性休克、抗心律紊乱及急性心力衰竭为主,积极进行抢救;对慢型克山病患者,用抗心衰药物维持治疗并加强心脏功能状况监测。

  (五)加强科学研究。坚持科研为防治服务的方针,针对地方病防治工作中难点和关键环节组织技术攻关,力争有所突破。目前,大骨节病、克山病、跁子病等地方病病因尚未明了,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难度较大,氟骨症、大骨节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与国内、国际的科研合作,及时跟踪和借鉴成功经验,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难点问题,提升防治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领导,落实防控措施。我省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把地方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地方病防治指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制订本地区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抓好组织实施。研究制定促进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政策和措施,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坚持依法防治,落实部门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公布的有关地方病防治法规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依法防治。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履职尽责、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卫生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有利于病区综合防治的建设项目投资优先向病区倾斜,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广电等部门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在学校、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向病区群众普及地方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科技部门要积极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对地方病防治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给予优先安排。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依法加强碘盐加工和市场供应的监管,保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碘盐符合省规定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做好碘盐储运和销售,进一步健全碘盐批发和零售网络,保证市场合格碘盐供应;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碘盐监测和健康教育。民政部门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实施医疗救助,将符合低保条件的中、重度地方病病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部门要安排地方病防治所需必要资金并监督使用情况。水利部门要将“十一五”期间尚未实施改水工程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源性高砷地区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加强对已建改水工程的管理,使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正常供水。农业部门要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优先安排农村沼气池及新型省柴节煤炉灶建设项目。商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边销茶的流通管理。质监、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碘盐和边销茶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督,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防止不合格碘盐和边销茶流入市场。林业部门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对病区给予倾斜支持,改善地方病病区生态环境。扶贫部门要将农村有劳动能力的地方病贫困患者作为扶持重点对象重点帮扶,实施综合防治。残联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残疾发生,参与做好氟骨症、大骨节病、地方性克汀病病人的畸残康复和管理。

  (三)保障资金投入,提升防治水平。我省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和防治工作需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防治专项资金。省级财政要安排落实国家地方病防治重点项目的配套经费,加大对贫困地区、重点地区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并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重点倾斜;市、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落实本级财政地方病防治专项经费,并随经济增长逐年增加预算,保证地方病防治工作需要。要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充分利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工程等项目资源,发挥在地方病防治方面的综合效益。

  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要加强地方病防治体系能力建设,改善工作条件,配置更新必要的设备装备,合理设置岗位,配备与防治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福利待遇,稳定专业队伍,强化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国内外交流合作,大力培养人才,增强防治队伍综合实力,提高防治整体水平,使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考核评估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每年通过自查、抽查等形式,组织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定期对本地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和经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与防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013年、2016年分别由省地方病及病害防治领导小组组织进行中期、终期评估,评估结果向国家和省政府报告。

  

   
 
   
 
 
订阅须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为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全国统一刊号CN51—172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991,半月刊,A4开本,约40页码,全年24期。
一、《公报》由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按期直接邮寄给每位订户,保证刊物准确及时送到订户手中。
二、订户可到所在市(州)、县(市、区)工作站、联系点办理订阅手续,由各工作站、联系点统一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也可直接到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订阅。订阅价每册5.00元,全年24期共计120.00元(含邮寄费)。
开 户 行:工商银行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支行
户  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帐  号:4402208009100215971
本刊社址:成都市督院街30号省政府院内
联系电话:(028)86604546
传  真:(028)86605771
联 系 人:朱 莎
邮政编码:610016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
  • 客户端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 头条号头条号
    头条号二维码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