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11年推进农业农村有关

  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川办函〔2011〕42号  二○一一年三月七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2011年推进农业农村有关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1年推进农业农村有关发展规划

  加快实施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三农”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有关发展规划的年度目标和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站在新的起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起步之年。2011年推进农业农村有关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今年“三农”工作的部署,围绕“两个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有关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今年“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二、年度目标和工作措施

  (一)“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牵头单位:水利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林业厅、环境保护厅、省扶贫移民局、省农发办等)。

  1.年度目标:2011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2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

  2.工作措施。

  (1)加快推进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加快实施都江堰等大型灌区的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型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建设,新建、整治渠道5000公里。

  (2)加快推进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亭子口水利枢纽、武都水库、小井沟水利工程、二郎庙水库、白岩滩水库等30个在建工程,力争开工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南北总干渠取水隧洞、开茂水库、七一水库、关刀桥水库、天星桥水库、锁口水库、寨子河水库、东风水库、九龙潭水库12个大中型工程,积极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亭子口灌区一期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3)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300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4)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工程。在都江堰灌区的彭州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积极探索水利现代化灌区建设路子,提高灌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牵头单位:农业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等)。

  1.年度目标:以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为重点,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全省19个市(州)的100个县(市、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2.工作措施。

  (1)编制县级规划。规划县(市、区)要以《纲要》为指引,抓紧编制本级“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由本级政府发布实施。

  (2)分解落实任务。将2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具体区域及产业。

  (3)实施重大项目。加强农业、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等部门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科学规划,总体布局,整体推进。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抓好建后利用,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4)统一建设标准。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都要达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20cm以上,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耕地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00公斤/亩以上”的总体标准。

  (5)明确建设内容。集中连片治理,开展以耕地平整、土层增厚和田(地)型调整为主的“田网”建设;以完善农田灌溉、排涝、排洪沟渠,新建、改造提灌设施和小型集雨蓄水设施为主的“渠网”建设;以整治农村机耕道,完善田间生产路为主的“路网”建设;以增厚土层、培肥耕层、提升土壤有机质为主的地力建设。

  (6)强化督促考核。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环节督促考核,对工程进度、建设质量、资金落实、政策配套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建设效果作为下年度投资安排、政策支持以及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督促各地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三)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牵头单位:农业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等)。

  1.年度目标:完成新增28.94亿斤产能建设任务,确保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5亿斤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推广配方肥4500万亩次、秸秆还田腐熟技术350万亩。示范主导品种2000万亩,推广主推技术3000万亩,培训实用技术2000万人次以上。农机总动力比上年增长8%,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2.工作措施。

  (1)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再造一个成都平原”工程规划实施,各地政府要加快编制“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区域示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千村万户整建制大示范,推动配方肥到田,扩大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范围,加强耕地地力建设。

  (2)组织开展种子生产能力建设。建设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进一步完善种子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3)全面推进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按照“推进整建制、实行标准化、开展大协作”的工作思路,在88个重点县全面推行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并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10个县、100个乡镇实行整建制推进。集中连片创建亩产600公斤中稻、600公斤玉米、2000公斤马铃薯、400公斤小麦万亩示范片,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4)大力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实施“植保工程”,启动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000万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

  (5)加快推进粮食科技创新与转化。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建立一批新品种展示园、新技术示范片、新模式示范带。培训新型骨干农民,主要开展种粮示范户、粮食加工从业农民以及农村粮食专合组织带头人的培训。

  (6)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以落实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抓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动农机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扶持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培育一批典型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抓好农机跨区作业。实施机耕道“进组工程”、“到田工程”和便民道“入院工程”,加快机电提灌设施更新改造,改善农机作业条件。

  (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牵头单位:省畜牧食品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1.年度目标:建成15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新增出栏优质商品猪200万头,力争全省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以生猪为主的畜禽良种改良面提高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牧业增收50元。

  2.工作措施。

  (1)抓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养殖小区(园区、基地)发展模式,做到标准严格、规模适度,突出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在全省建设涵盖生猪、奶牛、肉羊、蛋鸡、肉鸡、肉鸭等主要畜禽品种的100个国家、省级示范小区,通过示范带动,使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成为全省畜牧生产主要形式。

  (2)抓农民养殖专合组织发展。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相对集中的畜禽养殖小区,引导支持种畜禽场、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织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分畜禽品种建立专业合作社,打牢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基础。国家和省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建设项目,能够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委托或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3)抓产业发展新机制推广。大力推广“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等产业发展机制,推行“种畜禽场+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集中或分散建设标准化圈舍的养殖小区发展模式,引导分散农户转变发展方式,组织其进入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五)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农业厅、林业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等)。

  1.年度目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820万亩,其中粮油产业基地340万亩,经济作物产业基地480万亩。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在全省100个县建设万亩示范区300个。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400万亩。

  2.工作措施。

  (1)抓好万亩示范区建设。加强田网、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加大设施栽培建设和推广力度,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建、改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指导40个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完善规划、落实措施,抓好已认定的20个基地强县的提升发展,在促进产业基地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完善机制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考评办法,严格竞争淘汰机制。

  (3)抓好产业带的成片推进。做大做强以宜宾、乐山、雅安等为核心的200万亩名优绿茶产业带,以龙泉、双流、仁寿等为核心的100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带,以彭州等为核心的川西600万亩蔬菜产业带等,大力培育以龙门山脉为核心的100万亩优质红心猕猴桃产业带,以安岳为核心的100万亩川中柠檬产业带,在攀西建设50万亩以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产业带、50万亩石榴产业带、50万亩蚕桑产业带等。

  (4)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施现代农业特色效益产业品种改良和种子、种苗繁育工程,在全省建设30个省级和50个县级良种繁育基地。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开展商品林定向培育、标准化生产和集约经营,建立稳固的、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

  (5)抓好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集成和应用的力度,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产业基地单产、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6)深入打造四川品牌。继续推进“四川泡菜”、“峨眉山茶”、“蒙顶山茶”、“宜宾早茶”等区域品牌的打造。引导基地大县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工作。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和包装上市等方面予以支持,着力培育一批以竹(木)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家具制造、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与超市、社区农贸市场等消费终端对接,积极开拓市场。

  (六)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牵头单位:省委农工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等)。

  1.年度目标:新民居建设累计完成总体目标任务的75%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建设任务、今年基本完成”,示范片内60%的村建成以“1+6”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

  2.工作措施。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和经营一体化要求,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中发展区,强化科技支撑和转化,推进设施标准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行“农超对接”,实现订单生产。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两个带动”和乡村旅游业规范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一、三产业互动,促进农民增收。

  (2)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坚持把新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要把新村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依据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提升完善新村(聚居点)的具体规划设计,加快新村(聚居点)建设。总结、借鉴灾后重建中新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在10个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县(市、区)和部分具备条件的省级示范片中选择一批中心镇周边的村,率先进行探索,建成一批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

  (3)完善示范片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确保饮水安全。抓好断头路、联网路、入社路、到户路和机耕便民道建设,完善公交站点,示范片率先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优先实施“宽带工程”。有序开展农田田块整理,促进农田块状化、标准化建设。

  (4)增强公共服务综合功能。加快“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做好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资金整合。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示范片所属乡镇要率先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完善村级服务站点。开展好新型农民培育,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日常教育、引导和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5)加强村级班子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建立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民主议事为保障、经合组织(或公司)为利益纽带的基层治理结构新模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推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健康发展。

  (七)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直农口各部门、财政厅、科技厅、环境保护厅等)。

  1.年度目标:2011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2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新增28.94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新增出栏2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上亿元的达到570家。

  2.工作措施。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六江一干”堤防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小型水利水电等工程。

  (2)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强米袋子、菜篮子、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和国家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工程建设。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水稻、小麦等相关农业科技技术攻关项目的研究,构建四川盆地杂交中稻丰产抗逆技术体系,开工建设食品工业园等重点项目,探索机电灌溉服务现代农业的新模式。

  (4)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训农技人员,开展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新建和改造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林业工作站、林权交易中心服务功能。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无公害优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新建和扩建种子质检分中心。继续建设省、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6)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粮食储备库、储油罐等重点项目。

  (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进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治沙造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10个石漠化县。恢复汶川地震灾区植被和大熊猫栖息地,实施3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水土保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抓好退牧还草工程、农区种草养畜基地和草原监理体系建设。

  (8)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重点防治区山洪沟治理。进行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与评估系统建设和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指挥系统建设。

  (9)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实施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项目,实施易地育人、更换粮食、整村推进、饮水安全等项目。

  (10)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续建肉牛产业一体化、橄榄油精深加工等18个重点项目,建成冻兔肉加工出口等15个重点项目。

  (八)四川省森林防火发展规划(牵头单位:林业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1.年度目标:争取森林防火资金4500万元,主要用于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全年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2.工作措施。

  (1)做好资金、计划下达工作。积极做好省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资金、航空护林配套资金计划的下达工作。

  (2)做好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市县要搞好年度实施方案编写工作,认真组织好设施设备政府采购,及时将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物资配发到全省重点火险区,不断加强和完善重点火险区防火设施设备建设。

  (3)提高防火队伍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科研院所的培训资源,结合宣传教育建立省级森林防火培训基地和野外演练基地,加强对森林防火管理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森林防火队伍的实战扑救能力。

  (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专项建设(牵头部门:林业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等)。

  1.年度目标:201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专项建设资金136364万元,其中44576万元直接兑现给60个民族县(含民族待遇县)的退耕农户,91788万元主要用于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发展后继产业。

  2.工作措施。

  (1)进一步细化项目资金计划,落实工程建设任务,将项目落实到退耕农户和山头地块。搞好年度方案实施,加快推进专项规划建设。积极做好资金、计划下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中央计划到省后及时分解下达到项目建设单位。

  (2)积极做好调查研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帮助项目单位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强化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和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和监督管理制度,严防截留挪用、截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等行为发生。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对计划下达、资金运行、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和抽查,全力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

  (4)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国家和省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精神。加大《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复耕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退耕还林成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农业农村有关发展规划推进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完善协调机制,协同推进规划加快实施。

  (二)强化绩效考核。省直农口部门要将规划实施要求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目标任务下达各地,督促各地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

  (三)强化资金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资金平衡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同时搞好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切实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订阅须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为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全国统一刊号CN51—172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991,半月刊,A4开本,约40页码,全年24期。
一、《公报》由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按期直接邮寄给每位订户,保证刊物准确及时送到订户手中。
二、订户可到所在市(州)、县(市、区)工作站、联系点办理订阅手续,由各工作站、联系点统一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也可直接到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订阅。订阅价每册5.00元,全年24期共计120.00元(含邮寄费)。
开 户 行:工商银行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支行
户  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帐  号:4402208009100215971
本刊社址:成都市督院街30号省政府院内
联系电话:(028)86604546
传  真:(028)86605771
联 系 人:朱 莎
邮政编码:610016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二维码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