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魏 宏
(2015年1月28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朝着“两个跨越”目标克难奋进、坚韧前行的一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正确把握发展大势,积极应对复杂局势,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方面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万亿元,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综合施策稳定经济增长。在全国“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去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成为贯穿全年的突出矛盾。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及时推出稳增长“十六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多方面稳定经济增势。在稳投资上,加快实施一系列夯基础、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500公里,突破5500公里,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等建成通车,川藏铁路成雅段、雅康、汶马、绵九高速公路开工,溪洛渡、向家坝等一批水电站及特高压输电工程投产,成都新机场项目获得立项批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在促消费上,全面开展市场拓展“三大活动”,组织1.5万多家川企参加,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在扩外贸上,出台支持外贸稳增长措施,积极推进通关一体化,对外贸易突破800亿美元。特别在稳工业增长上,大力推动七大优势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对重点传统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强化综合要素保障,有针对性地对困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帮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
有力促进转型升级发展。我们坚持在增量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升级,确定了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进行重点培育,从中筛选出一批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省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增长24.4%,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43%,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增长19%;我们着力引导传统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促进化解过剩产能,关闭126处小煤矿,淘汰505户企业落后产能,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省工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8.8%。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5%,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增长40.5%,旅游总收入增长26.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2.8:51.3:35.9调整为12.4:50.9:36.7。
切实启动重点领域改革。按照省委决定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启动及完成165项改革事项。在简政放权上,取消、调整、下放了92项行政审批事项,省级层面核准事项减少50%以上,并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增长64.5%。在国资国企改革上,68项改革任务全面启动,12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在农村改革上,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万多个;在地方金融改革上,出台了金融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城商行和农信社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推进了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释放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占比达56%。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上,出台了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军民融合发展的专项改革方案。
努力拓展开放合作平台。我们成功举办西博会、科博会、农博会、旅博会、酒博会、海科会、钒钛产业博览会及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对外开放活动。围绕整合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组织开展了汽车、电子信息等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东风神龙、英特尔骏马等重大产业项目;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4家,总数达283家。全年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7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6.5亿美元。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成都部分地区推进投资、金融、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增境外投资企业突破100家,累计超过500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超70亿美元。成都国际(地区)航线开通78条,出入境人数增长31%。新增外国驻蓉领馆2家,总数达12家。
扎实推进多点多极发展。我们进一步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务实推动“五大经济区”发展。成都加快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成都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川南、川东北和川西北经济区发挥比较优势,优势特色经济不断壮大。我们突出加快了新兴增长极培育,天府新区建设快速起步,并成功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绵阳科技城获批实施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同时,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规划建设了一批支撑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县域经济加快发展,GDP过百亿的县(市、区)突破100个。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40多平方公里;出台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74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率达46.3%。
认真办好民生大事实事。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去年全省各级政府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4410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5%。全面完成了“十项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9.6万人。在就业上,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6.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5%;在社会保障上,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面扩大,新农合参合率达99.3%。在安居工程上,全省实施了“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改造危旧房棚户区和建设保障性住房51.8万套,统筹实施农房建设52.1万户,向农民工定向供应公共租赁住房房源1.7万套。芦山地震灾区农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城镇住房、交通、学校、医院及产业重建加快推进;科学组织了康定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全省防灾减灾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因洪灾和地质灾害伤亡人数创近20年历史新低。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全省38.8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
统筹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教育发展方面,启动实施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468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启动实施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启动了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全面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全省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启动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文化体育发展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4300个“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39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举办了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加快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新增19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等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新闻广电出版、参事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加强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省没有发生一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加强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和金融监管,规范、整治城乡市场秩序,防控处置地方金融风险。狠抓了煤矿安全生产,集中开展道路交通“超限超载”等专项整治,建成公路路侧护栏1.4万公里,全年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9.7%、24.2%,水上交通安全实现“零事故、零死亡”。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环境保护方面,全面开展盆地灰霾治理,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和应急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7.8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1177台,25个省控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90.5%,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同比下降5%;狠抓了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6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提前完成“十二五”节能减碳目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森林覆盖率提高0.25个百分点。
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方针,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和谐稳定。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优抚等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巩固。
一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实施依法治省纲要,坚持依法行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制定政府规章12件。在县以上政府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实施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与风险评估;有力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整合卫生计生、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等机构职能,稳步推进大部门改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推进正风肃纪“9+X”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在政府系统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在行政权力最集中、最易发生腐败的10个领域出台制度规范。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开放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强化了在监督下工作的机制和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多重困难集中显现、多重风险相互交织的情势下,我省改革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团结稳定的局面特别值得珍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总结去年工作,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的回落幅度较大,投资增长难度加大,特别是工业投资持续低迷,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靠引进增量调结构的空间受到制约,存量优化调整的多重矛盾凸显;经济领域改革不少事项还未落地,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财政、金融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逐步显性化;相当一些行业企业面临痛苦而艰难的转产转型转向,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相当困难,短期内还难以走出困境;按照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的差距仍然较大,城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不少突出问题有待解决。在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方面,有的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还没落到实处,政府系统不同程度存在腐败问题和“庸懒散浮拖”等不良现象,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正视问题和差距,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期望!
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经济惯性下滑的压力很大,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很强烈,经济风险和社会矛盾的化解将很艰难。但是,我省仍然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向好的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积蓄的发展势能可望进一步释放。我们要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确定好发展思路和目标,需要充分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发展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中寻找平衡点,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既稳住发展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长,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提质、增效、可持续的发展。二是把握稳步推进“两个跨越”的需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实现经济从大到强的重大跨越,这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坚韧不拔地奋斗。目前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只有全国水平的75.4%、84.6%和89%,全省还有近500万群众没有脱贫。因此,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我省务必争取比全国快一些的发展速度,既要以更大的力度稳增长调结构,稳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又必须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加力加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多方面看,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用好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发展机遇,完全有条件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三是正视增长动力转换的影响。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是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在新旧增长点拉锯式转换中,经济短期波动性会显著增强,经济、社会领域的风险因素会叠加显现。我们必须对今年工作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既着力抓经济发展新动力形成,又着力抓综合风险的防控。当前我省已总体进入速度换挡期,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发展动力、资源环境等方面,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支撑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今年我们既要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圆满收官,又要精心谋划“十三五”发展,应当在量力而行、奋进有为的原则下把握好发展的预期和节奏,从找准平衡点出发合理确定预期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着力防风险补短板增后劲,狠抓改革攻坚,拓展开放合作,推进依法治省,加强民生保障,促进创业创新创造,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36%;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需要报告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是预期性的弹性指标,且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去实现。7.5%左右是一个区间值,充分考虑了需要和可能。当前我省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即将迈上3万亿元台阶,实现这样的中高速增长仍然催人奋进、非常不易。同时,7.5%左右是就全省而言的目标,各地发展情况不一样,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发展得快一点。新的一年,我们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抓紧转”中“加快赶”,为利长远而稳当前,务求实现更好的发展结果,为全面实现各项目标而倍加努力。
2015年重点工作
一、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努力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稳中求进,切实抓好发展,这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当前,关键要在稳固实体经济中夯实“稳”的基础,在提升实体经济中创造“进”的条件。我们要充分用好政策“组合拳”,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破解困扰实体经济的诸多难题,提振实体经济发展的活力。要落实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机构从多方面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好财税支持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要素保障,对重大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关停并转的困难企业,要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安置职工,实现平稳过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氛围和环境。
抓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机会,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稳定和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加强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要充分挖掘产业投资潜力,提高研发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投资比重,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促进产业投资稳定增长。要加快推进500个省重点项目、50个省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创造条件提前实施一批已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的重大项目。
顺应市场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抓新产业、新产品、新网络促进消费,重点扩大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活动,扩大四川名优特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支持城乡消费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构筑城乡现代流通体系;结合养老保险并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坚持拓展对外贸易,深入推进“万企出国门”活动,支持一批成长型、潜力型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着力发展货物贸易,扩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稳定发展加工贸易,推进向二三级城市拓展,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积极发展服务贸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支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落实和完善进口促进政策,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强化创新支撑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务必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切实落实鼓励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对接产业链布局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产品培育;切实加强同部、企、院、校协同共建共创,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今年重点支持和组建20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要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鼓励和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争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落实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始终抓好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高端产品;切实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抓好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和通用航空产业园等56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尽快打造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聚焦七大优势产业领域,整合扩大政府技改支持资金,组织实施500个重点技改项目;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业,推进“宽带中国”计划在我省实施。加快实施“51025”重点园区培育计划,推动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市场作用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服务业改革发展,继续落实好服务业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要优先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施服务业“双百工程”,支持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建设区域服务中心城市。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做大做强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实施“全企入网”。继续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以成都为中心、以省内高品质旅游资源为支撑,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高水平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线路,加强智慧旅游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与社会活力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抓好已经出台的关键改革事项,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推向深入。继续清理优化行政权力目录,公布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项目清单,实现省市县联网审批;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规范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完善扩权强县运行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创新公务出行保障方式。
继续推进国企国资、财税金融、投融资和价格等领域改革。要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选人用人机制和“三项制度”改革,完善体现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鼓励民间投资主体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完善政府预算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对政府资金和财政运行全程监管的制度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实施新版政府核准投资目录,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和融资平台管理,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加快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出台省内私募基金发展激励扶持政策。出台深化价格改革总体方案,修订政府定价目录,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完善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推进天然气存量气、增量气价格并轨;推进服务价格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省最大的潜力所在。要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继续清理并废除各种不合理规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壮大规模、提升水平。
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务必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继续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继续抓好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发展,推动“一村一品”“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2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有效灌面100万亩、蓄引提水能力4亿立方米。深入推进“粮安工程”,加快建设畜禽、瓜果、蔬菜、茶叶等一批优质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加快农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有机农业发展,支持打造“川字号”农产品品牌。
坚持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00家、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200家;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管理,推进供销社改革、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以及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探索建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产品价格,持续增加家庭经营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提升劳务经济质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物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拓展农民财产权实现形式;切实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建设,力争新村建设覆盖40%左右的行政村。继续推进旧村改造,实施“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引导村民在规划区按统一要求建新房。继续加强文化传承,着力打造一批传统文化村落,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乡村。
五、抢抓新的战略机遇,努力提高开发开放水平
国家推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点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落实好、实施好,科学谋划、高水平规划“十三五”发展路径,推动四川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主动对接国家南向西向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交通和物流体系。南向抓好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成贵客专等项目,加快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建设,对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和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北向推进西成客专等项目,打通成都—西安—环渤海地区的铁路和公路,提升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运输大通道;西向加快推进蓉欧快铁、中亚货运班列等国际物流骨干网络和成兰铁路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成都至西宁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通往西北和中亚的便捷通道;东向推进沪汉蓉铁路大通道建设,力争成渝客专年内通车,加快渝昆铁路前期工作,实施长江干线航道等级提升和建设岷江港航电综合工程等航运建设项目,积极融入长江黄金水道,畅通东向出海通道。在航空枢纽建设上,巩固双流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优势地位,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启动乐山、巴中机场建设,加快泸州等机场建设,力争开通九黄、广元和西昌国际口岸机场,开通更多国际国内航线,形成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加快连通重点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省界的高速公路网络,推进雅康、汶马等19条高速公路建设。
进一步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支持成都经济区加快推进城市群同城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粮油食品等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川南经济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培育建设多中心城市群。支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天然气等产业协作,促进资源科学开发、就地转化,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实施一批支撑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健康发展;创新攀西战略资源开发模式,加强科技攻关,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完善扩权强县运行机制,做强县域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
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加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专题投资促进,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川欧经济合作交流暨投资项目洽谈会”等专题招商和重大开放活动,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000亿元,利用外资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大力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境外投资,推动优势产业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带动装备、材料、产品、服务出口。瞄准世界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增长区域,深化与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环境。加强和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建设利当前、惠长远,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坚定贯彻新型城镇化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扩大“多规合一”试点,全面注重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功能优化,合理确定城市终极规模,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促进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拓展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发展空间。支持城市更新改造,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加快城镇地下管网、道桥交通、排涝防洪、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居民住房消费,继续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加大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力度,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大力推进“百镇建设行动”,支持各地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开发。要创新机制和办法破解推进城镇化的难题,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两条腿走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改进城市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强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继续推进“五个统筹”,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创新城乡住房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有序推进行政区划和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深入实施“五项改革”,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落实户籍制度专项改革方案,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逐步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七、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针对新形势下民生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今年,要确保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65%左右,继续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要突出办好20件民生大事:改善农村通村公路1.5万公里;全面解决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安全饮水;全面实现无电村通电;改造城市危旧房棚户区30万户;改造15万户农村危旧房;向农民工定向出租1万套公租房;为200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提高60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安排财政资金帮助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创业就业;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报销水平;强化“老幼病孕”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1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建设1万套周转房;提高全省644所公办普通高中办学经费;免除10万名民办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学费;治理1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搬迁安置2万农户;向三州30万户农户发放新型小粮仓;对全省4.5万个村提供公共服务经费补助;全省每个县建成1个残疾人服务中心;加强藏区包虫病预防和治疗。
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城乡就业,始终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任务。要落实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就业工作,实施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培训,落实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完善最低工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加强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建设,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坚持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深入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9万人以上。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400所公办幼儿园;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全面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政策。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优生优育;积极发展中医药、藏医药等事业,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整合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基层“一门受理、协调办理”机制。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方面,注重提高公民文明道德素质,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和全民阅读活动,推动文化艺术生产繁荣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省级文化中心、农民工文化驿站和留守学生(儿童)之家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传承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办好第五届国际非遗节。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办好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
全面完成芦山地震灾区教育、城镇住房重建,加大产业重建和在建基础设施推进力度;抓好康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加快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建,促进灾区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殷切期待,继续以打攻坚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韧劲,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深入实施环境保护法,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突出加强成都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工业和燃煤污染防治、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严控新建燃煤发电机组,鼓励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力争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3年下降4%以上;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启动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狠抓污染企业挂牌整治,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力消除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差”。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指标和“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加大燃煤工业、发电锅炉降耗升级力度,加强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减排装备、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保证和拓展生态建设空间。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加强草原建设管理,启动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抓好城乡造林绿化和森林草原保护,增加森林面积180万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
九、深入推进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工作中引发的矛盾;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深化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大中介机构监管力度,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市场监管,加强禁毒工作,强化反恐防暴和反分裂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煤矿安全综合整治,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推进 “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继续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做好地震、气象监测预报和测绘等工作,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化解和防范民间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发挥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做好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和人民防空等工作。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深深知道,能够全面、切实履行好职能的政府必须是法治政府。因此,政府崇尚法治、厉行法治、坚持依法行政至关重要。新的一年,我们将始终坚持把法治放在心中,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工作,促进全省各级政府规范行政、高效行政、廉洁行政。
我们将依法规范行政职权。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行政府责任清单制度;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着力规范政务服务,实行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建设管理,继续建立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机制。
我们将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法定决策程序,建立完善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法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加强政府协商民主,重视地方智库建设,注重加强决策咨询,做好参事、文史等工作,畅通民间智库发挥作用的渠道。
我们将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行政执法队伍种类;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规范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量化相关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
我们将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探索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严格落实规范政府行政权力行使的10项制度规范,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深化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我们将持续推进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各项规定,以纯政风、严政纪为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决纠正和反对“四风”,始终坚持反腐败斗争,大力治理“庸懒散浮拖”等不良现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从地方政府工作和服务中感受到新风正气。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省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四川“两个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两个跨越:即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2、三大发展战略:即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4、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即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
5、七大优势产业: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能源电力、钒钛稀土、汽车制造。
6、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
7、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即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
8、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即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业。
9、统筹城乡“五项改革”:即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用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创新。
10、十项民生工程:即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体育工程。
11、四大片区:指我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连片特困地区。
12、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指为加快改善城乡困难居民住房条件,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全省建设城镇住房(包含公共租赁住房、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农村住房(包括新村建设、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农村危房改造,灾后新建、扶贫移民迁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共计100万套(户)。
13、法律七进:即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寺院。
14、“9+X”:“9”,即政绩观不正确、执行不力、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行政行为不规范、违规选用干部、乱发钱物、利用婚丧喜庆等事宜敛财、违规经商办企业和违规兼职、变相公款旅游等9个突出问题;“X”就是各市、县等第二批活动单位在对照检查9个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梳理出来的若干具体问题。
15、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6、PPP:即公私合营模式。
17、“51025”:即力争到2017年,全省培育形成5个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10个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25个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
18、服务业“双百工程”:即积极培育100个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19、粮安工程:即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
20、万亩林亿元钱:即通过对1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立体化开发,使林产品、林下种养、生态旅游等达到总产值1亿元。
21、五大扶贫工程:即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
22、双百工程:即“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培育和扶持百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百家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