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我省精神

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川办发[2005]2号 二○○五年四月十八日

 

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残联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我省精神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关于切实加强我省精神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卫生厅  省教育厅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残联

(二○○五年四月)

 

精神疾病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据专家推算,我省有各种心理障碍者达1468万多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速,社会系统复杂程度增加,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各种心理应激因素大量涌现,导致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老年性痴呆和抑郁、药品滥用、自杀和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事实说明,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切实加强我省精神卫生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7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精神卫生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保障精神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2005年我省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30%,2010年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10年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2005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2005年达到2800万人,2010年达到5700万人。

 三、组织领导

(一)建立全省精神卫生工作协调组织。省政府建立由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妇联、共青团、老龄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四川省精神卫生工作联席协调会议制度,负责督促检查各地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协调各部门共同完成精神卫生防治任务。各市(州)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

(二)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本地区实际提出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落实对精神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精神卫生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物价政策,研究制订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资助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源投向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

(三)加强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单位和团体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分工合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卫生部门所属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承担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任务,积极支持社区和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民政部门所属精神卫生机构要承担在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复员、退伍军人的救治任务并及时收容和治疗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和抚养人的精神疾病患者。坚持并扩大免费为生活贫困精神病患者投放药物的试点范围;公安机关要了解掌握本地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有关情况,督促家属落实日常监管和治疗措施,对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强制治疗,安康医院负责做好治疗工作;司法部门要结合监管场所的医疗卫生工作做好被监管人员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也要参与到提升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充分依靠学校现有工作队伍和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技能训练)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妇联要积极支持本地妇幼保健机构和精神卫生机构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干预,维护有精神疾病和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妇女的权益。残联要继续关注、了解、反映精神残障人群的状况,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促进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并回归社会。

(四)营造社会氛围。大力开展经常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围绕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

四、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

(一)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加强对学校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依靠学校现有工作队伍和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技能训练)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

(二)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干预。维护有精神疾病和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妇女的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降低其产前、产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做好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加强农村妇女心理行为问题的多学科研究,开展针对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村妇女精神疾病患病率。

(三)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利用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建立老年性痴呆干预网络,普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预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四)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加快制订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组织、人员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神疾病患病率。积极开展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激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

(五)开展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职业人群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计划,疏导和缓解职工因工作、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把被监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精神卫生工作计划,加强对公安机关监管民警,监狱、劳教部门民警和医护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根据被监管人员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被监管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工作。

 五、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一)构建保障精神卫生工作开展的领导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精神卫生工作联系协调网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财政、共青团和残联等部门精神卫生工作联络员制度。

(二)健全精神卫生工作的宣传教育体系。组织专家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不同生活境遇的人群编写宣传大纲,向不同群体人群传递应对应激因素的技巧。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并针对群众中的盲区开展工作。当前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培训宣传工作骨干队伍,轮训综合医院、社区、乡镇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和公安干警、教师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三)建立健全精神疾病防控体系。省、市(州)、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精神疾病防控专家咨询委员会,拟定本地区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提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救援工作。

(四)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的治疗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本地区现有各级各类精神卫生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实现资源整合。按照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原则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己建立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市(州)应积极开展工作;尚未建立专门机构的市(州)应指定有条件的综合医院承担本地区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康复以及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五)建立健全精神疾病的社区(乡镇)康复服务体系。各地要充分发挥社区(乡镇)卫生服务体系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乡镇)建立精神康复机构并纳入社会福利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各级残联的优势,与卫生部门共同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模式,完善医疗转诊制度,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精神疾病急救水平。规范在社区(乡镇)卫生服务体系中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和精神康复工作。

六、加快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步伐

(一)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建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执业资格制度,加强对从事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人员的执业准入管理。我省要认真做好实施执业准入管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教育,上岗后要保证必要的专业进修时间,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加强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现有精神专科和非精神卫生专业医护人员以及其他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常见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处理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医学伦理学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改善精神卫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促进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的发展。

 七、加强精神卫生科研和疾病监测工作

 重视和支持精神卫生的科学研究,积极鼓励把科研成果应用于防治工作实践,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人员交流与科研合作,提高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完善精神疾病信息监测网络,加强监测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开展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精神疾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八、依法规范精神卫生工作

    根据《通知》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我省立法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法规体系。实施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权,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或方式侵害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要经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对精神疾病患者责任能力进行评估后,按照法定程序处理需强制住院患者的有关问题或有关案件的问题,加强对经鉴定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和治疗工作。鉴定工作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确保鉴定科学、公正,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强化对精神卫生工作的行政执法监督,禁止各种形式的非法执业活动。

   
 
   
 
 
订阅须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为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全国统一刊号CN51—172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991,半月刊,A4开本,约40页码,全年24期。
一、《公报》由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按期直接邮寄给每位订户,保证刊物准确及时送到订户手中。
二、订户可到所在市(州)、县(市、区)工作站、联系点办理订阅手续,由各工作站、联系点统一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也可直接到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订阅。订阅价每册5.00元,全年24期共计120.00元(含邮寄费)。
开 户 行:工商银行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支行
户  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帐  号:4402208009100215971
本刊社址:成都市督院街30号省政府院内
联系电话:(028)86604546
传  真:(028)86605771
联 系 人:朱 莎
邮政编码:610016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二维码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