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省中小企业局
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中小企业加快
发展重点工作》的通知
川经信企业〔2016〕145号 2016年5月25日
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各扩权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按照国家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们编制了《2016年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工作》,现印发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落实,确保顺利完成重点工作,达成年度目标,促进我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工作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推动实施“优化发展环境,企业梯度培育,提升创新能力,促进集约发展,加强质量管理,强化服务支撑,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市场开拓、促进专精特新,开展维权降负”十大工程,促进我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重点工程
(一)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工程。
1.改善我省中小微企业政策环境。一是继续发挥四川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联动,抓好国家、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配合全国人大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修订工作;三是做好“十三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起草、发布与实施;四是加强对现有政策的梳理和宣传,让企业知晓政策,掌握政策,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五是加强典型经验的总结交流,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效力。
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展示推介众创空间典型模式、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广泛传播创业文化。支持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挖掘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投资人、专家学者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培育和推广“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创新精神。
(二)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3.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根据企业成长路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核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梯度培育,合力推动”原则,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养计划。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中小微企业分阶段进行培育和扶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一批主营业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的中小企业。
(三)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工程。
4.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制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速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支持企业自主研发项目,鼓励企业联合研发或与研究机构结成创新网络。以数字化、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健康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为重点,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并形成产业集群。从满足中小企业基础性研发需求出发,科研机构根据企业生产创新要求进行基础性研究。
5.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积极创新大中小微企业合作机制,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定期公布与供应商(配套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等情况。支持大企业建设基于云技术的加工中心,为初创期小微企业开发试验产品提供支撑。增强在线制造,分包众包等一批工业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线协同支撑。
6.着力推动“互联网+中小企业”机制创新。开展“开放技术平台+产业资源”的“大企”带“小企”孵化、“产业基金+专业技术平台”的全产业链孵化、“交流社区+开放性办公”等孵化模式创新;支持领军企业和投资机构开设创客工场、创客学院、创客基金与众筹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全川企业触网”行动计划,每季度做一次推进活动;推进“互联网+工业设计”,打造人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继续举办“创客四川、创享智造”活动,打造众创服务平台。通过小微企业服务联盟“互联网+”专家顾问团,选取一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互联网+”试点示范,通过开展论坛、巡展、演示、培训、现场体验等活动,促进小微企业创新转型。
7.鼓励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能力。开展中小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研究制定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指导意见,支持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轻工纺织、油气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鼓励企业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瞄准国内外同行业标杆企业,对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全程实施信息化控制,提升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支持家具、制鞋、服装、家电行业企业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经营(O2O)等先进的营销模式,促进企业经营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聘请商业顾问帮助其发展。鼓励管理咨询机构指导企业根据自身基础和行业情况,开展对标指导,支持管理咨询服务机构,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展管理询诊活动,引导企业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强化品牌意识,走质量效益型的名牌发展之路。
(四)促进中小企业集约发展工程。
8.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等载体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式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以新兴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资源集聚,建设一批市场影响力大、产业配套能力和创新活力强的特色产业基地。加强示范引导,重点建设一批龙头带动型、创新驱动型和品牌推动型产业集群。推进地区间产业园区共建工作,促进经济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优势互补、加速产业的有序转移。
(五)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工程
9.提升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效益提升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标杆”活动,总结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组织标杆交流学习,形成示范效应,带动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突破性提升。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和现场管理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品牌创建之路。
10.提升中小企业质量基础保障能力。加强工业标准化工作,加强标准培训和宣贯,推动标准贯彻实施,提高行业采标率和达标率。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订和修订。中小企业要积极参与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团体标准研制工作。引导企业按照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六)强化中小企业服务支撑工程。
11.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制定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四川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作用,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强化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树立一批创新创业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产品,促进一批小微企业成长升规。
12.着力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挖掘和拓展“省枢纽平台+市(州)窗口平台+产业集群平台”和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服务功能,依托“962555”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和中小企业手机报等手段,指导和推动市(州)窗口平台、产业集群平台和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积极完善和总结推广成都、乐山、遂宁等地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券工作经验,指导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领和带动社会服务资源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服务。
13.推进多渠道融资方式服务中小微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帮助和引导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融资机构可享受的税收、补助等各项优惠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中小板上市资源培育力度,培育创业板上市资源,争取更多中小企业达到上市条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作。积极与有关创投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合作,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4.切实做好就业促进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发布用工信息,考核招聘学徒工,协助安排员工就业后培训,继续搞好“网上百日招聘大学生”活动。研究制定对招聘大学生和失业者的企业提供补贴政策。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信息收集调查制度,做好用工信息分析和监测预警工作。
(七)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5.加大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行业、多形式举办创业培训。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开发针对不同创业群体、创业活动不同阶段特点的创业培训项目,培养一批有资质的创业辅导师,广泛征集热心公益事业、信誉好、有余力的企业在职或退休高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政府退休官员组建创业辅导师队伍,为创业人员聘请创业辅导师提供支持。
16.加大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人才培养作用,为中小企业输送企业紧缺的人才。探索订单培养等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科研院所研发实训进企业,为小企业提供长期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天府英才”工程等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加大培训规模,改善培训质量。发挥和利用国家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库作用,推动管理资源进入中小企业。支持人才中介服务业发展,提升人才中介机构服务水平。
17.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坚持国内与海外并重,大力引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小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紧缺实用人才。吸引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国内创业创新,支持地方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创新创业的重点项目和企业,通过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引导基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18.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通过科学的人才分类,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定不同政策,对人才最关心关注的居留落户、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创业资助、融资渠道、成果转化等政策进行重点突破,让人才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创业更有信心和保障。
(八)支持中小企业市场开拓工程。
19.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合作和产能合作,推动四川装备、四川制造走向世界,促进重点行业对外投资。利用多边、双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坚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和引进智力相结合。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新途径和新机制,加强与国外政府、国际机构和中小企业组织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及政策对话。
20.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发挥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各地发展地区特色的展览展销活动,减免中小企业参展展位费,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九)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程。
21.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水平,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经认定的“小巨人成长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升规企业,指导县(区、市)政府职能部门设立联络员制度,每位联络员分包若干企业,免费提供对口指导和行业信息,定期上门服务,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十)推进中小企业维权降负工程。
22.大力推进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专项治理。落实惠企政策,加大对违法违规涉企收费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力争使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包括抓好惠企减负督促落实,重点巩固、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工作成果。切实做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专项行动。及时更新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全面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完善企业创业负担举报反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加强与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合作并督促各市(州)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形成省级部门横向联系、省-市-县纵向联动的组织体系及长效工作机制,为全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加强对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督查工作,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确保专款专用和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项目投放工作。
(三)加强调查研究,完善运行监测。完善企业统计和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加强企业调研和现场服务工作。分片区、分产业开展各项专题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诉求,及时掌握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主要困难,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初步计划每个季度至少安排2周左右的调研时间,力争上半年完成5个市州以上的企业调研,全年完成10个市州重点企业的调研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