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府发〔2017〕15号        2017年2月28日

(已失效)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16〕47号),全面实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6号),依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等,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规划背景

  “十二五”时期,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关于“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以下简称“量服”)的部署要求,以残疾人为中心,以精准动态掌握每个残疾人具体情况和需求情况为基础,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根本方法,以残疾群众的直接精准监督为根本保障,以“互联网+”精准管理为根本手段,共为残疾人提供了1.03亿项次“量服”,极大地提升了残疾人服务质量和水平,残疾人事业实现全面改革创新发展。

  颁布出台《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全面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一系列残疾人政策法规制度,残疾人保障制度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基层组织,残疾人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各类服务设施面积达到65万多平方米,是2010年的近3倍;全省投入残疾人事业资金保持了年均29%的高速增长,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必须补上残疾人事业这一短板,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尽快缩小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让残疾人和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深化“量服”为根本方法,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聚焦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精准、更实在地惠及广大残疾人,使残疾人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既要通过普惠性制度安排给予残疾人公平待遇,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发展需求,又要通过特惠性制度安排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解决好他们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既要突出政府责任,兜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又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坚持增进残疾人福祉和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残疾人福祉。大力弘扬“三有四自”精神,最大限度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帮助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坚持创新驱动与继承发展相结合。把创新作为引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全面深化“量服”为残疾人谋幸福为中心,系统推进深化“量服”“5335”战略,使广大残疾人真正成为“量服”的主体参与者、直接监督者和实惠获得者,推进全省残疾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量服”全面深化,以“量服”精准大数据为依据,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广大残疾人与全省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力争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住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康复,生活有保障,居家有照料,出行更便利。

  残疾人平等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深入。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精准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

  一、实施“百万残疾人民生保障工程”

  根据每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和基本民生需求,采取“量服”“一人一策”办法,每年为全省100万以上残疾人制定并落实“一人一策”民生保障方案,精准实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

  二、提高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

  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精准实现应保尽保,精准落实靠家庭供养的困难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核定按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有关规定的残疾人,纳入救助供养范围,逐步改善供养条件。对全省贫困残疾儿童和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开展精准医疗救助服务,实施医疗卫生计生扶贫“十免四补助”,逐步实现贫困残疾人在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重特大疾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减免及住院先诊疗后结算制度。逐步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其中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给予门诊救助。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防治管理和康复服务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免费服药。

  三、建立完善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精准实现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

  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适时调整补贴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建立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使其免费得到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服务。探索建立全省性残疾人基本型辅具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建立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制度。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等费用补贴政策。制定实施盲人、聋人特定信息消费支持政策。对残疾人搭乘市内交通工具给予便利和优惠。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

  四、确保城乡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精准实现残疾人基本医疗有保障

  精准落实符合条件的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逐步扩大资助范围和提高资助标准。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范围。

  五、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精准实现残疾人住房安全有保障

  将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精准纳入城镇基本住房保障范围。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家庭给予优先轮候、优先选房、优先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等政策,减免困难残疾人家庭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租金。农村危房改造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补助标准应高于当地平均补助标准。到2020年,全面精准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务。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优先用于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住房建设,并统筹规划和建设无障碍设施。

  六、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料服务

  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实现与儿童、老年人护理照料服务体系的衔接和资源共享。逐步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能力,扩大受益面。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提高托养机构规范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社会托养机构。

  第二节 大力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

  一、实施“百万残疾人就(创)业增收工程”

  整合各方面资源,每年帮助全省100万名以上残疾人制定并落实“一人一策”发展方案,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子,精准促进就(创)业增收。

  二、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

  制定实施四川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全面纳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和贫困监测体系。继续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项目。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至少参与一项养殖、种植、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加大对吸纳贫困残疾人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资产量化到贫困户时,可适当提高贫困残疾人的量化比例。积极引导贫困残疾人家庭采取土地托管或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实现家庭资产增值增收。“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应对贫困残疾人给予优先扶持和重点倾斜,对贫困残疾人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贷款利率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基础利率,原则上按5%的年利率给予贷款贴息,贷款利率低于5%的按照实际利率贴息。各级财政要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支持力度。将残疾人减贫成效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范围。

  三、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就(创)业

  依法大力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招录(聘)和安置残疾人就业,落实“到2020年,所有省级党政机关、市级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至少安排有1名残疾人”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在坚持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的前提下,对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岗位,在同等条件下鼓励优先录用残疾人。将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列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内容。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执业。逐步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情况公示制度。

  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参照社会福利机构享受城市建设与公用事业收费优惠。制定政府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产品和服务有关政策。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扶持残疾人创新创业。各级财政和残联要按照不低于上年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5%的比例,对实现居家灵活就(创)业的残疾人给予直接补贴,落实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补贴,帮助安排经营场所、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扶持残疾人“双创”示范基地和社会组织助残“双创”示范机构。借助“互联网+”行动,支持残疾人利用网络就业创业,给予设施设备和网络资费补助。搭建全省残疾人产品销售平台。

  大力发展残疾人公益岗位就业和辅助性就业。各级政府开发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应当按不低于10%的比例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各级政府将村(社区)残疾人看护和残疾人专干(专委)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参照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岗位补贴,确保每个残疾人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全省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一所示范性辅助性就业机构,为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提供工资性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辅助性就业机构设施设备配备、无障碍改造等给予补助。

  四、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劳动权益保护

  全面落实残疾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和大学生创业补贴等就(创)业扶持政策,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残疾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大学生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年)》。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含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组织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并协助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就业服务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网点将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举办全省残疾人“双创”展能节。加强残疾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残疾人劳动合法权益。

  

  第三节 大力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实施“百万残疾人康复工程”,开展精准康复服务

  以每个残疾人的具体康复需求为导向,采取“一人一策”方法,每年为全省100万名以上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强化残疾预防。全面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建立0—6岁残疾儿童筛查机制,完善筛查、诊断、随报、评估、服务一体化的残疾服务监测网络和残疾报告制度。落实好残疾儿童救助服务,推动残疾儿童救助服务及检查考核规范化、常态化。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广泛开展残疾预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

  精准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有效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实施好贫困家庭0—6岁残疾儿童救助专项扶贫,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救助,听力、智力、肢体、孤独症残疾儿童救助,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白内障复明,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等重点康复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放宽救助年龄和范围。鼓励各地开展多种专项免费医疗康复服务,力争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全面享受扶贫医疗专项基金,努力实现所有困难残疾人得到有效治疗和康复。加强对残疾人健康康复管理,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将残疾人健康康复管理和社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

  加强辅助器具生产、推广和适配服务。重点支持、加快发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等产业,支持经济、实用、智能辅助器具研发生产。创办西部康复辅具博览会,推广各类辅具产品,促进辅具产业发展。推广“量服”精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普及助听器、助视器、假肢、轮椅、拐杖等残疾人急需的辅助器具,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达80%以上。

  二、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精准实现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有保障

  为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并将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全面纳入保教费减免范围。对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残疾儿童,按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等额补助。鼓励和支持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康复机构取得办园许可,开展学前教育。采取“一人一策”方式,确保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扩大特教学校招生规模,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制定出台针对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政策,建立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残疾学生的招生规模。建设四川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展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师范院校、教育学院设立特殊教育专业。支持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将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纳入中、高职国家助学金,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给予特殊补助。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重点向残疾学生倾斜。精准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夯实特殊教育发展基础。到2020年,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基本实现都拥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30万人口以下未建立特殊学校的县(市、区)要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各地要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改革特教教师培养模式,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并提高特教津贴。贯彻实施《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

  三、大力发展残疾人文化、艺术和体育工作

  丰富残疾人文化及特殊艺术。将残疾人作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全民阅读工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机构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提供适合残疾人的服务内容和活动项目。深入开展四川数字化助残服务行动及残疾人阅读活动,推广残疾人数字阅读,逐步建立免费赠阅体系,形成地方残疾人阅读品牌。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或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立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大字读物及阅读辅助设备。省、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其所属新闻网站开办残疾人专栏节目,开通手语新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励志扶贫,开展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惠及2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好“励志自强、脱贫奔康”文化扶贫主题巡演。积极推动残疾人群众文化和特殊艺术发展,按年度实施特殊文化艺术展示展评展览,办好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支持创作、出版残疾人文学艺术精品。积极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

  推进残疾人体育工作。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进社区项目,惠及20万户残疾人家庭。加快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场所建设,依托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室县(市、区)全覆盖。健全残疾人运动员培养体系,促进残奥、特奥、聋奥运动协调发展,实现四川残疾人竞技体育新发展。办好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四、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效扩大残疾人基本生活无障碍服务的覆盖面

  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确保新(改、扩)建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公共交通、社区等场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公共交通工具逐步配备无障碍设备,公共停车区按规定设立无障碍停车位。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验收须邀请残联组织或残疾人代表参与,加强无障碍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和监督使用,改进方便残疾人交通出行的服务举措。重点推动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逐步推进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

  推进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政务信息以无障碍方式发布,省、市两级政府新闻发布会逐步增加国家通用手语服务。公共服务机构、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为残疾人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视觉引导等无障碍信息服务。逐步推进影视剧和电视节目加配字幕。研究制定聋人、盲人特定信息消费支持政策。探索将具有读屏等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特殊需求的智能手机作为辅助器具配发给贫困重度残疾人,不断提高残疾人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反映需求、办理业务、监督评价残疾人工作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对使用智能手机登录“开放量服”的残疾人,各地应予以适当的信息资费补助。鼓励通信运营商为残疾人使用智能终端提供特殊资费套餐。

  五、规范残疾等级评定和残疾人证发放管理

  采取集中评定、专门评残小分队等形式进村(社区)、进家庭,为行动不便、经济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便利快捷办证服务。严格标准、简化程序、提升效率,全省各地办证残疾人数占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数的比例,各县(市、区)不得低于38%,各市(州)不得低于40%。

  第四节 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以“量服”理念和方法推动残疾人维权工作,拓展残疾人群众诉求表达和回应渠道,构建残疾人足不出户的维权工作机制,切实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依托“量服”建立制度性入户调研机制,实现与残疾人密切联系常态化。结合“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量服”平台大数据和残疾人12385维权服务热线,精准掌握残疾人各项权益诉求,将残疾人维权关口前置。

  依托“量服”建立“一人一策”服务机制,实施精准服务,切实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社会组织提供的各项保障和服务与残疾人的具体需求对接,以精准、专业的服务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依托“量服”建立以残疾人直接监督为主的新型群众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实施“开放量服”,方便残疾人通过手机和电脑反映诉求和意见,对服务进行“背对背”评价和监督,以精准监督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依托“量服”实现“互联网+”精准管理。利用“量服”平台,精准掌握残疾人共性需求,促进残疾人需求向政策、政策向服务的“两个转化”。加快制订四川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办法。

  第五节 凝聚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合力

  一、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

  积极发挥中国狮子联会四川会员管理委员会、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作用,打造四川残疾人慈善事业品牌。加快建立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困难残疾人救助无缝衔接。鼓励和规范网络助残慈善活动。

  二、积极开展志愿助残服务

  积极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狮爱1+1携手同行”等社会助残项目,促进志愿助残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中的比例。

  三、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领域,逐步完善政府购买助残服务指导性目录,扩大购买规模。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场地等方面支持,引导培育和规范发展助残社会组织。

  四、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社会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量服”文化,激发广大残疾人内生动力的“三有四自”自强文化和动员社会协同参与的“四出”助残文化,努力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地要把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列为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内容。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工作。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情况汇报,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

  第二节 强化组织人才保障

  实施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巩固县、乡、村三级基层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全省各村(社区)残疾人组织至少配备1名残疾人专(兼)职委员,并将其纳入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管理。将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整体部署,“十三五”期间,对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残工委主任、各级残疾人专职工作者至少集中轮训一次。

  第三节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加大投入,按照支出责任合理安排所需经费,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残疾人事业投入格局。地方各级体育彩票、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留本级使用的,应严格按《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规定比例用于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和福利事业。依法征收和规范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完善残疾人脱贫攻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贫困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周转金和县级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点支持贫困残疾人。

  第四节 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建设

  各地要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益性项目。到2020年实现每个县残疾人康复设施、托养设施、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的目标。加快建设四川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国家辅助器具西南区域资源中心)暨省八一康复中心儿童康复大楼项目,建成省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省聋儿语训中心并投入使用。完善全省残疾人服务体系。实现“量服”平台与中国残联、省级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向持证残疾人及家属、社会组织(机构)全面开放。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能力建设,建成省、市、县“互联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残疾人服务机构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惠扶持政策。

  第四章 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

  各地要依据本规划制定当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各地、各部门将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要依据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要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监测、跟踪问效和开展第三方评估,期中和期末进行检查考核、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对作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





   
 
   
 
 
订阅须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为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全国统一刊号CN51—172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991,半月刊,A4开本,约40页码,全年24期。
一、《公报》由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按期直接邮寄给每位订户,保证刊物准确及时送到订户手中。
二、订户可到所在市(州)、县(市、区)工作站、联系点办理订阅手续,由各工作站、联系点统一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也可直接到省政府公报室发行部订阅。订阅价每册5.00元,全年24期共计120.00元(含邮寄费)。
开 户 行:工商银行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支行
户  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帐  号:4402208009100215971
本刊社址:成都市督院街30号省政府院内
联系电话:(028)86604546
传  真:(028)86605771
联 系 人:朱 莎
邮政编码:610016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二维码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