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工作笔谈
立巢航空博物馆:不一样的航空·不一样的心动
——立巢航空博物馆建设运营的创新之旅
发布日期:2023-06-01 10:48 来源:立巢航空博物馆

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馆执行馆长  杨培萌

民营博物的空间生产与运营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议题,本文以成都立航空博物馆的建设运营为案例,为读者分享一段创新之旅。

一、立巢航空博物馆

立巢航博物馆坐落于亚洲最大单体建筑——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商业综合体之内,5000㎡的场馆内设有五个室内经营板块,六个文化展陈单元,多个相关的外围延展项目,2016年筹建,2019年正式运营。

二、场景化、体验式的博物馆空间

立巢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呈现模式,秉持“处处见航空、处处见知识、处处见专业”的设计理念,让知识和展品“活络”起来,把在普通观众心中“高大上”的航空“拉下马”,营造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航空科普展示空间。第一展区的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场景就是案例,它不是冷冰冰的静态展品,而被做成了飞行模拟器,观者可以“亲临”人类第一架飞机的起飞“现场”,操纵“飞行者1号”。

三、新型科普矩阵建设

立巢自建设之初便围绕“航空科普标准化”开展一系列矩阵建设工作。除开展科普基地和研学基地建设、工业旅游目的地打造,还将航空科技周、专家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等内容将航空带入大众的视野,更针对展馆体验设备、科普教具组建了研发团队,通过设备输出实现跨地域更广泛的科普传递。并设计了一系列衍生品,例如“巢馆长和朋友们”的形象,用非常亲切的图像语言,表现了航空工业从业者的多个缩影角色。这些角色在不同的角度,代表着“专业”和“责任”,向大众传播航空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航空精神和团队精神的传递。这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加速了立巢航空博物馆在传播效应上的信息扩散,覆盖了全年龄段和各类型的观众。

四、立巢航空博物馆的创新运营模式

市繁华商业综合体中建设航空博物馆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出现,它实践出公益平台引流商业模式反哺的自我造血模式,使得民营博物馆不再依赖补贴资金和社会捐赠艰难生

低成本距离稍远的空间资源,选择租金昂贵的商业综合体,是“立巢模式”与大多数民博物馆的另一个不同。黄金地段带来了崭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和价值,多元化经营理念指导下,空间也变成生产的积极要素。影院级多媒体设备的学术报告厅可以播放航空电影开展术演讲,举办行业发布会等;配置了大型多媒体屏幕的中央展厅,举办过航空主题晚宴、行音乐会;摆放了真机的户外街区,组织过小型车展以及团建拓展,甚至成为网红打卡点往来人群拍照录制视频;同时博物馆的读书角、培训教室等自然成为航空文化科普教学、空科普活动、航空主题亲子活动和航空主题研讨会的必选场所。团队极力打造“航空普微生态”+“网红经济运作模式”,“航空+”的概念去嫁接多元文化,释放无限潜能。

也在践行“连接行业、连接社会、连接世界”的经营理念,通过广泛的客源平台,向航领域输送精准流量,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开展外场飞行体验等,让普通人走、认知甚至事航空,实现科普的同时也促进行业繁荣发展;围绕专业优势嫁接异业合作,创造新鲜有的话题,让航空能走出相对封闭的专业领域,进入更广泛的民众视野,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实现“航空科普”的社会价值;以航空为支点,利用平台资源积极进行国际交起全球范围内的航空从业者、爱好者、官方和民众的互动平台,促进世界范围内航空文化的传播和学术建设。

五、多元宇宙与信息数字时代的新潜能

“数字展馆”,通过虚拟数据整合,将场馆建设、科普知识甚至关联的供应链等多维度息,以标准化和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在线上空间,打造一个属于航空的“元宇宙”,是立巢空博物馆当下考虑的重要思路,除了推出虚拟浏览、数字藏品等,更在探索利用网络台搭建航空科普的学习软件——“空天宝典”。

航空博物馆创新经营模式下所做的多种尝试,在推动航空文化的广泛普及以提升公众对空文化认知的同时,也是在探索和实践民营航空博物馆的建设运营新思路。围绕“不一样的航空·一样的心动”,探索和实践多维度的业务线索,彼此交织生成崭新的运营场,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而这样的能量还在持续发酵。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