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罗江区打好“组合拳” 助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4-07-25 】 关闭

logo

罗江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构建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服务共同体”为抓手,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高位推动,着力构建责任共同体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双主任的医共体管委会,厘清政府、卫健部门、医院集团三方权责,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服务模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管理架构,强化集团治理。组建医院集团,将全区12家公立机构(含区CDC)、75个村卫生室纳入统一管理和一体化建设。成立医院集团党组,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组建集团理事会和监事会,在集团党组领导下具体开展工作,集团党组成员由区委任命,理事长、副理事长、监事长由区委提名,理事会和监事会每届任期五年。

三是明确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定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构建以医院集团章程为核心的运行制度体系,建立议事决策制度和定期沟通机制,实行理事长(总院长)负责制,加快建立集团统一法人制度。

二、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管理共同体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当好一家人设立医院集团服务中心,下设医疗质量控制、医保服务、健康服务等八大职能办公室,实行人财物和医疗业务统一管理。坚持一院一特色,推动12家医疗卫生机构错位发展、竞合有序、互为补充。

二是创新人才机制,下好一盘棋实行区、镇分类统一设岗和医共体编制+员额人员总控管理,人员总额由1209名扩充至1500名。建立区聘镇用”“镇聘村用”“岗编适度分离机制,近三年招聘249名专技人才,其中区聘镇用34人,镇聘村用15人,实现人员有序流动。

三是创新保障机制,管好一本账设立医院集团会计核算办公室,实行财务人员、会计核算、监督管理等五统一,基本公卫经费由集团统筹调配,整合财政补助、医保结余等设立资金池,助力集团发展。截至目前,“资金池累积资金440余万元。

三、找准改革路径,着力构建利益共同体

一是实施医保支付改革,找准支撑点实行一个总额、结余归己、超支不补医保管理改革,将区外就医、门诊费用和家医签约服务费纳入总额。建立医保结余资金内部分配机制,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2022年、2023年两个年度,全区医保基金均实现结余留用(共计2200余万元),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和个人自付比例持续实现双下降

二是深化药品耗材集配,找准着力点建立医院集团药械统一采购账户,配送企业从180余家精减为3家,采购种类减少115种,实行SPD(耗材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药品耗材目录、采购、价格、支付、配送五统一2023年,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减少102元、同比下降10.6%,医用耗材损耗减少160余万元、同比下降72.6%

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方案,找准切入点按照两个允许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扩大内部分配自主权。由医院集团统一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绩效工资总量、个人收入和职称晋升挂钩。2023年,县级医院薪酬同比增长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同比增长10.48%

四、提升诊疗能力,着力构建服务共同体

一是做实分级诊疗制度,让群众就近有医靠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个,参照第五代医院标准建成区二医院。制定服务清单、双向转诊标准和服务流程,引导群众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县城、康复回基层。2023年,区级医院下转同比增长70.03%,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近70%

二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让群众同质享医疗。建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消毒供应四大资源共享中心,推行基层接诊、县级诊断、结果互认服务模式。区人民医院创建为三乙医院,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持续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打造县域内30分钟黄金救治圈

三是创新医防融合模式,让群众身边有医生。构建临床医生+公卫医师+网格员+志愿者医防融合共管模式,组建区镇村三级服务团队109个,推行签约人群门诊基本包、两病患者服务包打包付费,基本包服务费支付标准从每人每年5元提高到65元。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90.21%89.4%两病重症率和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