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元市聚焦秦巴山区、革命老区乡村医疗卫生资源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实施等契机,建立政府主动、部门联动、市县互动工作机制,努力探索符合山区实际和农村群众健康需求的乡村医生发展新路子。
一、强化政府责任,保障“村级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乡村医疗卫生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村卫生室运行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情况。市县两级均建立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编办、财政、人社、医保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二是加强政策保障。先后出台推进“乡聘村用”、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拨付、加强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管理服务工作持续规范,有力助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完善养老机制。卫健、财政、人社三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补助机制的实施方案》,对年满60岁乡村医生(含已退出和在岗待退)每月最高发放400元生活补助;对不满60岁且在岗的乡村医生,按1000元/人·年的标准对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定额补助,有效解决村医养老保障后顾之忧。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专项补助每个村卫生室3000元运行经费,加快村卫生室设施改造和设备更新。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的村卫生室达到基本标准。
二、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岗位稳”
一是因地制宜设置村卫生室。按照“一村一室、一室多点、一室多医”原则,合理规划布局村卫生室。“两改”后,村卫生室数量由2498个精减至1607个,撤并率达35.66%。100%的村卫生室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或独立设置。通过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的模式,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药物配备率、使用率和零差率均达100%。二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服务、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派驻医务人员,支持乡村医生外出进修、提升学历。建立乡村医生考核退出、到龄退出、违法违纪退出机制,做好村医荣退工作,通过举办离岗老年村医欢送会等方式,提升退出村医成就感。2021年以来,全市1194名老年村医顺利退出村医队伍。三是落实乡聘村用。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乡村医生参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乡镇卫生院的空余事业编制,按相关规定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招聘条件,通过考核方式优先聘用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推行乡村医疗卫生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人员不再占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确保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低于编制总数的90%。建立“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统筹盘活300余名空余事业编制。四是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在5个县区拿出56个村卫生室岗位,招引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截至目前,全市大专及以上学历乡村医生413名,占比达到20.98%。
三、固化各项待遇,保障“队伍稳”
一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的指导意见》,村医全员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承担不低于40%的任务量,建立按月预付、年底考核的资金拨付方式,服务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医年均收入不低于5万元。健全完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项目资金拨付与工作质量紧密结合的绩效评价导向机制,落实“两个允许”政策,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不低于70%用于参与签约服务人员的薪酬分配。二是建立培训培养机制。强化乡村医生岗位培训,重点培训乡村医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450名乡村医生参加中财乡村医生骨干培训。依托利州中专农村医学专业,连续5年举办乡村医生定向班,300余名医学生进入乡村医生队伍。三是建立褒奖激励机制。连续5年对优秀乡村医生代表进行通报表扬,将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纳入职称评聘和职称晋升,支持村医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目前,全市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占比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