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雪域的高原,干燥寒冷的风里裹着花的清香。宜宾市江安县卫生健康局选派的援藏干部,来自宜宾市江安县留耕镇卫生院检验科的胡小兰丢下刚满周岁的儿子,阔别亲爱的家人,主动请缨踏上援藏扶贫的征程。
刚到西地村就被热情的村民拉着盘腿坐地晒太阳,一打听才知道,西地村位于全国“三区三州”特困地区甘孜州内雅江县呷拉镇,是全县5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平均海拔2800多米,山高坡陡,村民祖祖辈辈靠着几分薄地种植玉米、土豆维持生计。因为气候高寒难耐,农作物生长缓慢,当地的老百姓家里比较困难。
如何让村民“占住手、拨开腿”是胡小兰的必答题,几经焦虑,再加上高反的不适应,她失眠一周后,得出了答案:“沉下去,因地制宜”。
作为一名从检验科办公室白衣天使,没有干过农村基层工作,特别是高原藏区工作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为了找到开展扶贫工作的思路,胡小兰克服了高原缺氧、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困难,不懂就学,沉下身子扎根深入调研走访。进田间、上高山、趟深沟,从习惯食堂到方便面玉米饼撇开就吃,从适应藏区生活方式和熟悉基本情况开始。雨天打伞爬上山、晴天徒步地中走,从活动室到下西地,从二台子到神山,从孤身一人到牛羊跟随。
“土里也能刨金”一个多月的调研后的胡小兰信心百倍在村民大会上讲到。动员村民大面积种植祖祖辈辈的“懒庄家”高原紫皮土豆。“我们种了那么多年的土豆还能卖钱?”村民都有些质疑。“对,让高原土豆走进城市!”为了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奔康致富的希望,胡小兰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初春,村民们抢抓农时,播种紫皮高原土豆种子完成春耕;深秋,西地村扶贫农产品紫皮土豆喜获丰收。为了帮助贫困村销售土豆,胡小兰积极联系省国防科工办、两河口水电站,发动基层工会组织购买土豆2万余斤,创收5万余元。更带动合作社积极投放市场,经农产品“蒲记屋”网络销售土豆1000余斤。胡小兰风尘仆仆不辞辛苦的前往成都运送土豆,娇小的身躯搬运着比她个头还大的土豆麻袋,一趟又一趟,一袋又一袋。
土豆卖成了钱,村民更加信任这位干实事的女医生了。村民马冬花试种高原紫色玉米愁销路,她架起火炉子站在318国道观景点叫卖,炙热的火炉把她粉嫩的脸烤成了“高原红”;村名罗幺妹养猪十多头,她多次到县农牧局争取养殖大户奖补资金5000元;李冬冬家猪生病倒地不起,她专程去县城买兽药医好病猪;傍晚停电,她点起蜡烛看望贫困户李甲茶;近2个月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走遍了全村125户......
第一次离家就超过3个月。高原的烈日灼伤了她娇嫩的皮肤,风霜侵蚀了她如花的容颜,再回家时,儿子几乎不认识妈妈了。抱着“心头肉”,胡小兰任凭眼泪哗哗直流。
高原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一些。胡小兰算着苹果树的冬眠期,带头对苹果树施冬肥,她弯折腰杆下地干活,一干一个下午。帮扶单位在西地村修建养鸡场,砂浆临时不够用了,搅拌机因突然停电无法使用。在结冻的高原,如果当天不完成水泥浇筑,整个工程可能面临返工。胡小兰挺身而出“我们来当人工搅拌机”。她和村民一起把水泥堆在地面围成环形,中间掏空加水加沙,拿着铲子开始来回搅拌。水泥浆敷到了她的鞋子上、衣服上,一点都没察觉。村民九斤、大妹妹、付康过来帮忙,让她歇一会儿,胡小兰面带笑容继续劳作,那一刻胡小兰是当地村民心中美丽的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