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向杨勇同志学习(2017年7月归档) > 我们眼中的杨勇

他用生命为应急工作做出崇高注解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2-01-21 】 关闭

logo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  胡卫建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胡卫建,是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由于工作关系,多年来,我与杨勇同志共同战斗在应急救援的第一线,他是我的战友。他忘我的工作热情、奉献的人生态度、执着坚定的品格、勇于承担的精神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他常对我说:“许多人是生是死、是健康是残疾,就看我们应急救治到达的是早还是晚。”

  5月14日,离玉树地震刚好一个月,晚9时许,我突然接到省卫生厅电话:“杨勇和省疾控中心的人员从玉树返回途中,在甘孜发生意外,杨勇生命垂危,车上其余人员不同程度受伤,需要紧急医疗救援。”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大脑里顿时一片空白:他不是刚回成都吗?怎么又到了玉树?但职业的本能促使我很快镇静下来,迅速调集icu、骨科、神经外科的专家,配备最好的抢救仪器设备,迅速奔赴甘孜,执行此次特殊救援任务。

  可是,我们还在途中就传来杨勇已经殉职的噩耗,但我怎么也不相信,一月前还在玉树和我们并肩战斗的他会这样匆忙离去。到达炉霍时,我终于面对了杨勇已离去的无情事实。处置好其余受伤人员后,我护送着杨勇的灵车回家。望着前行的灵车,我眼前不断浮现出我和他在应急救援的日日夜夜工作场景,他匆忙的身影、淡淡的微笑、沉稳的话语,一幕幕闪现在我的面前……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杨勇凭着应急工作的职业敏感,他立即给甘孜州卫生局副局长林银生打电话说:“四川是青海的近邻,我们有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经验。两年前全国支援四川,现在是我们回报感恩的时候了,请做好救援玉树的准备。”随后他主动请战,召集了省医院、川大华西医院和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的精兵强将,组建首支省级医疗卫生救援队。我作为省医院医疗救援队队长,带队赶往省卫生厅,听从杨勇主任指挥,参与玉树救援,再次与杨勇同行。当天下午16时,杨勇率领的33名医务人员、7辆救援车星夜兼程,千里驰援玉树灾区。为了便于管理,就地成立了青海玉树地震国家(四川)医疗救援队前线指挥部和临时党支部,杨勇任总指挥兼支部书记。成都距玉树有千里之遥,黄金救援时间却只有72小时。行至甘孜境内,路况陡然变险。当地政府安排警车为救援队开道,为了尽快抵达,杨勇将警车留给拉运物资的保障车,自己带着我们6辆救援车先行而去。4月16日清晨我们抵达玉树灾区,进入震中结古镇。杨勇顾不得高原反应和满身疲惫,立即与卫生部前方协调组和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争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我们是来救援的,是来找事做的!”杨勇的这句话至今仍然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被安排负责当地最大、条件最差的扎西科赛马场安置点和海拔4000多米的隆宝镇等多个乡镇驻点。面对众多需要救援的藏族伤员,而我们成都来的队员们都听不懂藏语,杨勇迅速把甘孜州医疗队、石渠县医疗队和省医疗救援队合并成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设立11个医疗点开展救治。当伤者看到我们医疗救援队时,双手合十,满含泪水不停地道谢。短短几天救治伤员7749人次,其中救治重症伤员1006人次,开展急救处置手术2642人次,被回良玉副总理称赞为“到的最早、最起作用的医疗队”。

  玉树的温差很大,白天温度10到15度,夜晚却是零下5到10度。我们救援营地驻扎的赛马场条件非常艰苦,刚才还是烈日暴晒,突然狂风肆虐,黄砂漫天,到了夜晚又是雨雪纷飞,寒风刺骨,常常一天经历“四季”。恶劣的气候,是惯于平原生活的人难以想象的。已患上高原感冒的杨勇,要负责各支小分队的任务安排、后勤保障、信息采集以及与指挥部的沟通协调,每天要忙十六七个小时,他是整个队里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人,但他从来不说,只是默默工作。救援队当时有约百余人,却只有了16个睡袋和18件大衣,那天深夜临睡前,我悄悄地给正患感冒、疲惫的杨勇送去一个睡袋。“我就睡车上,把睡袋给那些医务人员吧,他们比我们更辛苦、更需要!”杨勇话音刚落,便一头钻进了车里。半夜冻醒了,他就跑到车外默默抽烟。杨勇的脸色渐渐变得蜡黄,晚上一直咳嗽个不停。队员看到他的感冒病情愈加严重,心疼地说:“杨主任,快回成都休整下吧,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杨勇回答:“干我们这行,险情不除,哪有退路可言啦?”

  17日早晨7点,我告诉他,有2名队员高原反应太重,非常危险,需要赶紧送回去。由于手机信号差,杨勇就开着车到处转,找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联系飞机转送。下午3点,杨勇安排我送这两名重病的队员到玉树机场乘上了返程的飞机,杨勇才长舒一口气。他似乎忘记自己正患重感冒,也随时有出现高原肺水肿的危险。

  杨勇不仅是省卫生厅应急办副主任,他还是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师负责卫生的预任军官,他非常关心在玉树的四川预师野战医疗救援队,多次到野战医疗救援队驻地了解伤病员收治情况,及时收集工作信息向前方指挥部报送。反复告诫救援队领导,要密切关注队员身体状况,防范高原肺水肿等疾病发生。在救援队氧气用完的情况下,及时协调当地予以解决。同时,也调动预师野战医疗救援队的野战炊事车,帮助解决了部分医务人员的吃饭问题。这支野战医疗救援队,由我省军地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共同组成,在玉树抗震救灾中战功卓著,4月18日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检阅和充分肯定。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四川省赴玉树抗震救灾的医疗人员已经逐渐增加到596人。杨勇又当起了这支日渐庞大的队伍的总协调、总指挥。他为每支医疗分队都安排了藏族医务人员或志愿者,加强与受灾藏族同胞的沟通。为提高现场医疗救治效率,他安排华西医院和省医院专家指导各驻点和巡回医疗队开展工作。和杨勇一起到玉树的队员,由于前期救援的顺利进行,已陆陆续续返回,他却一直到4月23日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结束后才回成都。

  杨勇就是这样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不久,杨勇急匆匆的身影就出现在省医院急救中心门前。因通讯中断,他前来传达省卫生厅的救援指令:汶川特大地震伤亡严重,组织医疗队立即救援。然后由他随厅领导带领由60余名省级医疗队员、21辆救护车第一时间奔赴震中汶川救援。记得去年5月9日,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到省医院就诊。当天深夜12点病人化验报告出来是阴性,体温38.5度。病人说不是甲流感,急着要走。我得知消息后马上启动报告程序,请疾控、感染专家给他会诊。杨勇连夜赶到医院主持会诊说:“谁敢说不是啊,再继续隔离观察,并再次病毒检测,目前病人不能走,如果是阴性,我们派省医院的车辆和省疾控中心的人一起送他回内江。如果是阳性,就必须留下来。”第二天早上,初次检查结果为可疑阳性,再次检查,结果是阳性,杨勇一直在省医院督导此事,预案立即启动了。至此全国性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拉开序幕。正是他始终对突发事件保持高度警觉性,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判断决策,有效阻止了疫情的传播。

  杨勇总是舍生忘死、哪里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200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2006年,人禽流感疫情;2007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08年,低温冰雪灾害、藏区维稳;2009年,“6.5”公交车燃烧事故……等等,都有他靠前指挥的身影。他是一名勇于赴汤蹈火的英雄,他用生命为应急工作做出了崇高注解。

  5月16日晚上,我们来到杨勇的灵堂前,深深鞠躬表达哀思。卫生厅应急办的小刘含着泪对我说:“你每次出去处理突发事件都能把人救回来,可是这次为什么、为什么没能把杨勇救回来啊?”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有默默地流泪,内心充满遗憾,充满着痛……

  杨勇生前一直牵挂着应急救援事业。今年初,他已着手筹备组织全省的急救技能大赛。为了配合这次大赛能顺利进行,我们于5月17日举办了培训。原本计划杨勇在培训班开幕式上讲话并作大赛的部署,但开班时,我却只能在他空空的座位上摆上他的座位牌,放上我含着泪用他在玉树的工作照制作成遗像,全体学员一起肃立为他默哀,以表达我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请他放心!我们将继续完成他未竟的卫生应急事业,以告慰这位英雄的在天之灵。

  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