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3日深夜,时间已近凌晨。在凉山州昭觉县哈甘乡的扶贫队员宿舍里,来自新津县人民医院的扶贫队员郑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妈妈,我想你了,想你慈祥的笑脸,温暖的怀抱,还有那可口的饭菜,此刻只想在你面前撒撒娇,卖卖萌。”
在凉山州昭觉县哈甘乡进行综合帮扶的半年时间里,乡愁就像一条细细的溪流在郑莉的心里缓缓流淌,但因为选择了脱贫攻坚这条路,让郑莉在更多的时间里将这份乡愁化为动力,把异乡变故乡,在大凉山沉淀、扎根、开花......
“语言关过了,
和群众的心就更近了”
2018年12月13日,这天是尔觉克苦村综合帮扶队队员郑莉参加哈甘乡彝语培训班结业考试的日子,她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了一等奖。
2018年7月,郑莉从数百公里之外的新津来到昭觉县哈甘乡,开始为期三年的援彝生活。初来乍到,心里虽然涌动着火一样的工作热情,但在哈甘乡这样一个彝族人口占大多数的深山里,当地大部分群众都说的是彝语,现实环境让郑莉无奈地成了“哑巴”,不能和当地群众进行交流,工作该怎么顺利开展下去?这让她一度感到很惶恐。
不久,乡里开设了彝语培训班,郑莉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彝语,尽快融入到群众中。
郑莉给自己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彝语,学习笔记密密麻麻记了厚厚的一本。从没有一点基础开始起步,到现在她已经能够用彝语和当地群众进行简单的交流。“每回下村入户时,我就向村里的老乡讨教,现在口语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语言关过了,和哈甘乡群众的心就更近了。”郑莉和我们笑说。
农民夜校的郑老师
夜幕降临,哈甘乡乡政府农民夜校的小课堂里早已坐满了等待上课的村民,老乡们喜爱的郑老师今天又要给他们讲课了。
郑莉和工作队在前期的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当地村民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方面愿望急切,希望通过培训掌握到农村实用技术、科学小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在充分考虑了村民们的现实需要后,郑莉和工作队打定主意结合村情实际全力办好农民夜校,坚持“缺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为群众量身定制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丰富,有扶贫政策解读、农业管理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移风易俗等课程。
从医生转变为农民夜校老师,对郑莉来说是一次新奇的挑战。在帮助村民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传播文明新风的同时,郑莉也不忘发挥自己医学专业特长,为宣传计生、禁毒、艾防方面的知识,有时还会客串一回并不“专业”的音乐老师。
截止2018年底,哈甘乡一共开展了20期农民夜校,培训群众共计2000余人。
冰雪中的守护者
2018年12月29日,一场大雪突然降临,哈甘乡综合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们却无暇欣赏雪景,田间地里,一场与风雪的“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为了打造哈甘乡可持续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内生发展动力,引导哈甘乡村民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郑莉和哈甘乡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们在队长王立维的带领下,带动村干部和村民在哈甘乡的瓦伍村和火口村建立了“不知火”柑橘种植基地。
当一切工作按部就班顺利开展着时,却被突然而至的风雪打乱了节奏:果树因为才刚种下没两天,在风雪之下很容易被冻伤。
情况十分紧急,为了让这些树木不受到伤害,增加成活率,郑莉和伙伴们带领着村干部和村民们顶着风雪和严寒给树干修枝、包裹,认真给每棵树的树冠遮盖上保温薄膜,树根加上保水地膜。寒风刺骨,却冰冻不了队员们热忱的心,因为这一棵棵树苗不仅是综合帮扶队队员们的心血,更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经过一天的紧急“抢救”,在帮扶队员们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这些树苗都穿上了“衣裳”,看着一排排被“护佑”有加的树苗,郑莉和伙伴们仿佛看到了明年丰收的景象。
“走得进来、沉得下去”
现在,定期上农民夜校听课已经成为了哈甘乡村民们固定的生活习惯,大家已经掌握了好几项农业种植技术,也能够比较连贯地哼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的祖国》等歌曲;
乡里的孩子们渐渐开始爱上了阅读,休息时成群结队来到乡上图书室看书识字;哈甘乡尔觉克苦村三个村民安置点住房修建已经完成了一半,谈到未来的生活,海来莫吉大哥和马海曲里大嫂两夫妻满眼都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