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杨丹)在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里,有2名中国医生,他们白天紧张抢救伤员,晚上挑灯夜战,准备迎战回国之后即将到来的博士答辩和硕士答辩。今天,得知首支中国医疗队即将在9号回国的消息后,周琰和唐时元终于安心了:他们能够赶上自己的博士和硕士答辩了。他们,是医疗队里独一无二有着两重身份的队员:医生,学生。
4月27日,作为国家应急队队员的华西医院icu医生周琰和急诊科医生唐时元随中国政府首支医疗队来到重灾区尼泊尔参加救援工作。但一直有个隐隐的担忧困扰着两人,他们都是在读的博士和硕士,分别将在5月10日和17日参加答辩,“苦读了4年啊,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赶上答辩。”临行前,周琰曾不无担忧的告诉记者,不过,以生命为重的他和唐时元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救援之路,“生命只有一次,答辩错过了以后可以再补。”
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周琰和唐时元一头扎进了紧张的抢救工作中,早晨7:00起床,匆匆早餐之后,便与尼泊尔当地杜立克医院的医生,还有尼泊尔的军医一道,开始查房,接诊伤员,9人的华西医疗小组,每天要查房100多人,接诊从别的地方转诊来的新伤员,给20多个情重伤员换药,清创,骨折的打石膏固定,每个伤员换药少则十几分钟,多的长达一个小时……一天超负荷的工作下来,每个人都属于瘫软状态。可是,疲惫不堪的周琰和唐时元不敢象别人那样倒在帐篷里休息,他们还要准备即将到来的答辩。
加德满都白天和晚上温差很大,白天高达31、32度,晚上又只有5、6度,而且又冷又潮湿,白天穿短袖都嫌热,晚上,为了不影响其他战友休息,两人戴着应急小头灯蜷缩在自己的小帐篷里,拥着潮湿的被子苦读。没有电,没有网,可给周琰和唐时元带来不小的困扰,医疗队发电的时候,他们赶紧给自己的笔记本充点电,稍有空闲,两人跑到离驻地3公里外的一个酒店去蹭网,每次只能蹭半个小时,再加上余震不断,网时好时坏。蹭网的半个小时里,周琰和唐时元要做不少时,一边下载答辩所需的资料,一边要给国内的同学保持联系,周琰说,答辩在网上申请流程很繁杂,包括在网上倒传各种表格,上传各种资料,院系之间答辩资历的审查、资料袋的领取,缴费等等问题,都只能在网上进行,“我们走后,答辩的相关手续都是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在帮忙办理,真的很感谢他们。”“有段时间,大家都担心我们赶不回去参加答辩,导师也给我们说,实在赶不回来,下半年重新安排时间给我们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