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健康扶贫(2021年6月归档)

四川健康扶贫云对话 四川省卫健委主任何延政:打破疾病与贫困的恶循环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0-10-15 】 关闭

logo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我省健康扶贫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介绍健康扶贫经验,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封面传媒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联合推出了《四川健康扶贫云对话系列访谈栏目》。
  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何延政作为首期嘉宾做客《四川健康扶贫云对话系列访谈栏目》,分享四川健康扶贫的经验做法。
  赵希忠是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派驻松潘县人民医院的“传帮带”专家,2020年6月13日,他在松潘县镇江关乡义诊时遇到一位老患者。老人很早前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接受了肠癌手术治疗。出院后,因出行不便和担心花钱,老人很少有机会到成都复查。
  “老人家,现在县医院有我们医院的专家长期坐诊,您已经不需要到成都去看病,在县里就能解决问题了……”赵希忠医生仔细给这位“老患者”做了检查并开了药方后,将自己的电话留给老人。得到专业、细致、温馨的服务,老人感动得几度落泪。
  在四川,健康扶贫攻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实施两年多来,不少医疗单位和贫困地区建立“传帮带”关系,派出一批批传帮带专家,也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升了医疗技术,也提升了受援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高原战“虫癌”
  贫困地区主抓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
  “我不想肚子那么大起来痛死。”藏族姑娘卓玛(化名)说的“肚子大”,其实是包虫病引发的肝部肿块。在高原牧区,它又被称为“虫癌”,手术治疗难度大,是一种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地方感染性疾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王文涛,每年多次在藏区巡诊,经常吸着氧气走上手术台。“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世界上只有几家医院能开展,王文涛带着团队硬是攻下了这一巅峰级的外科手术,解决了晚期包虫病治疗的诸多难题。2020年8月19日,他获得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共同评选出的“最美医生”称号。
  王文涛是众多四川援藏医生中的代表,在其他病种,如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方面,四川卫健系统也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与服务,并提供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等。
  何延政介绍,2016年以来,四川在藏区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在包虫病防治方面,探索出了“石渠模式”,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治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虫病防治,助力藏区脱贫攻坚。目前,凉山州4个重点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从艾防攻坚行动启动前的41.1%提升到93.05%,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截至2019年底,藏区包虫病目标人群筛查覆盖率达97.06%,贫困地区“两癌”检查适龄妇女56.69万人。   
  阻断因病致贫返贫
  保证健康扶贫成果
  何延政说,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主要是补助和医保扶持方面。比如,四川省实行“十免四补助”政策,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可以有分娩、白内障手术等十项免费的医疗服务。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每人2.5万元给予补助,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进行补助等。除此之外,2017年起,四川还对全省71.75万患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专项救治,扩大救治范围。
  医保扶持方面有“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的支持,通过综合措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
  目前,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7.81%,“因病致贫”率较2015年底下降6.4个百分点。
  此外,何延政强调,保持健康扶贫成果,避免贫困人口因超生变得更加贫困,或者非贫困群众因超生变成新的贫困人口,就必须要发挥本地计生队伍主体作用和脱贫攻坚工作队帮扶作用,抓实抓细生育秩序整治基层基础工作。
  何延政说,“疾病→贫困→疾病”是一种恶性循环,近年来,四川省卫健委在健康扶贫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强化医疗救助扶持,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强化医疗能力提升,确保贫困人口“看得了病”;强化卫生人才培植,确保贫困人口“看得好病”;强化公共卫生保障,确保贫困人口“少生病”,以及强化生育秩序整治,防止“超生致贫”等方面。
  让百姓放心看病
  强化医疗能力和卫生人才培养
  如果说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是第一步,那么,怎么让这部分人群能更方便、更放心地看病呢?
  “这离不开强化医疗能力提升和卫生人才培植。”何延政表示,凉山州实行“三合一”“二合一”兼职兼薪模式,让村医兼职村计生员、村艾防员,村医平均待遇由原来的每月800元,提高到两三千元。基层卫生人员待遇提高了,才能留得住医生。
  新聘的村医进行全员注册和岗前培训,实行县、乡、村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村医的职能,从以前的“收集、报送基础数据”转变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逐渐开展医疗服务”,有效发挥了村医健康“守门人”作用。截至2019年底,贫困地区已经全面消除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
  另外,通过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建立省级远程医疗服务,“有的市仅2019年,就完成远程心电诊断15.1万余例、远程影像诊断8.2万余例、远程心电监护1.9万余人次,成功处置危急事件2100余人次。”
  目前,四川全省内地优质医疗卫生机构与88个贫困县五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精准对接需求、配强支援力量,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靠谱”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确保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提升地区医疗水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