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无障碍浏览
简
/ 繁
首页
机构
领导介绍
职能职责
内设机构
信息
基本信息
规划计划
纪检信息
人事信息
“双公示”
统计信息
综合监管
重点工作公开
行政权力
公告公示
热点提示
人事信息
规划计划
统计信息
重点工作公开
纪检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办理
文件
政策文件
转载国务院文件
转载省委省政府文件
转载国家卫健委文件
行政规范性文件
其他文件
法律法规规章
法律
法规
规章
政策解读
服务
互动
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依法治省纲要(2017年7月归档)
>
工作学习资料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4-04-10 】 【
关闭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程海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期待,明确提出了加强法治建设的新要求,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们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普遍增强,对法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法治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条件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现实生活中,法治权威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徇私枉法以及信访不信法等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全体人民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句话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显示了新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略,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指导和促进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是我们党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对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法治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整个法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甚至撇开法律另搞一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是把尊宪守法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硬标准、硬功夫、硬约束,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知法、带头用法、带头守法,努力做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冲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一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要严格依照法律开展活动、规范行为、承担责任。每一位公民都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宪法至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对我们国家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他还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宪法和宪法实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实践证明,抓好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才有坚实基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才能获得蓬勃伟力。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科学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等,都会对立法提出新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需要抓紧完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住房、环境资源、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宪法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和保障。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抓紧完善确保宪法有效实施的体制机制。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现在,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要支持各级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对各方面发布的明显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依法予以撤销,确保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符合宪法;对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果断予以制止、坚决予以纠正,让宪法通过实施获得活的生命,使宪法真正成为现实力量。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加快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认真落实这些要求,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就能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要求是具体的、现实的。他们既关注执法为民、从严治警、司法体制改革等等,更关心自身的权益是否得到公正保护,自己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公正解决。司法机关处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罪犯没有得到应有惩处、当事人胜诉权益没有得到及时实现,社会正义就难以伸张;如果司法不公,甚至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社会就会失去最起码的公平公正,人们对公平公正的最后一线希望就会破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这对于推动司法权力公正高效廉洁运行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要求,推动司法公正,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研究制定有效排除干扰、维护司法公正的具体措施,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有效防止和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滥作为等行为。其次,需要全体司法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把维护司法公正作为首要价值追求,正确处理权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坚决抵御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当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努力从实体上、程序上、时效上全面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努力满足各类社会群体对法律的不同需求,使人人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使有理无钱的人一样享受法律的公正,切实解决群众打不起官司、打赢了官司又难以执行等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正就在身边、公正就在眼前。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07月19日)
[打印]
[关闭]
省(区、市)卫生健康部门
市(州)卫生健康部门
直属单位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
·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
·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
·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
·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
·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
·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
·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
·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
·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
·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
·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
·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
·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
·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
成都市卫生健康委
·
自贡市卫生健康委
·
攀枝花市卫生健康委
·
泸州市卫生健康委
·
德阳市卫生健康委
·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
·
广元市卫生健康委
·
遂宁市卫生健康委
·
内江市卫生健康委
·
乐山市卫生健康委
·
南充市卫生健康委
·
宜宾市卫生健康委
·
广安市卫生健康委
·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
·
巴中市卫生健康委
·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
·
眉山市卫生健康委
·
资阳市卫生健康委
·
阿坝州卫生健康委
·
甘孜州卫生健康委
·
凉山州卫生健康委
·
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四川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与培训中心、四川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
·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预防医学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省卫生学校)
·
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四川省肿瘤研究所、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
·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四川省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研究所)
·
四川省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
四川省计划生育协会机关
·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
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四川省老年病研究所、四川省老年病医院)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
·
四川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卫生健康政策和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管理中心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交流中心
·
四川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
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
四川省药械临床使用监测与评价中心
·
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妇幼医院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四川省医疗保健服务中心
·
四川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免责说明
主办: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6131488
蜀ICP备19019276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3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43号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