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四川省什邡市以“技”应“汛”,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汛期防汛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云端作业、智慧防洪、科学减灾,防汛工作连续多年“零死亡、零重伤、零失踪”,无一人因转移不及时需要救援。日前,在什邡市举行的全省山洪灾害避险转移演练观摩交流会上,省防指副指挥长、水利厅副厅长谭小平充分肯定了什邡做法,希望与会地方认真学习借鉴。
据介绍,什邡位于龙门山脉鹿头山暴雨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该市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损失惨重。目前,全市仍有山洪灾害危险区117处,受威胁群众达5520人。加之山区康养旅游持续升温,防汛救灾压力重重,防汛减灾工作必须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为此,什邡市高度重视科技在防汛减灾工作中的创新和应用。
建立“指挥部”,指挥调度更科学高效。什邡市健全扁平化临灾指挥体系,以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核心,有效整合市水利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应急局等市防指成员单位的原有平台资源,建立起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实时监测境内雨情水情信息和重点风险部位,同时融合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实时推送预警提示信息、及时指导采取防御措施等多项功能。并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管理、检查、维护,确保汛期各类设施设备正常、可靠运行、信息畅通。
安好“千里眼”,监测预警及时精密。什邡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非工程措施构建防汛减灾预警系统,在全市累计建成自动雨量站20个、自动水位站15个、自动水位雨量站9个、河道视频监测站33个,完成84套水情视频监控系统、49套自动水情雨情监测系统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实现了对全市江河湖泊、山洪灾害危险区全天候实时监测无盲区、无死角。同时,充分利用无人机遥感等科技设备定期对全市主要江河、湖泊、山洪沟等进行巡查,实现水情雨情汛情精密监测、动态预报。
装上“智慧脑”,帮助群众安全脱险。什邡市结合“3人1屋”能力建设,从2022年开发推出的智慧防汛减灾平台,可预报未来2小时精确到平方公里的分钟级降雨,实现精准预报、智能叫应、有效转移等功能。2022年7月12日的暴雨中,由于该平台提前两小时对大山深处的蓥华镇麻柳坪石门洞村4组发出预警信息,成功地帮助当地396名群众提前避险。2023年,在全省率先推出的“转移安置点人脸识别技术”,对转移安置群众进行在线统计、动态分析,实现了预警响应和转移安置全程闭环管理。
升级“顺风耳”,预报预警迅速到位。什邡在为基层配齐大功率报警器、无线短波电台、对讲机等防汛通信设备的基础上,创新开发的“电子围栏”预警技术,对全市防溺水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和提醒,2023年累计发送禁止下河提醒信息19万余条;气象灾害“一键式”叫应平台,对山洪地灾点累计拨打叫应电话1.2万余人次,确保了相关责任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时间知晓情况、提前应对。2023年主动转移避险19次,转移群众1.8万余人次。
4月18日上午,什邡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赋能”,为什邡市防汛减灾工作高效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提高了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使预测预报、抢险救灾、决策指挥等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准确、有力、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