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用好中央和省级民族类项目资金,实施项目28个,通过“产业赋能、基建固本、文化润心、民生提质”四大举措,探索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助力各民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聚力产业振兴,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实施特色产业项目18个,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在广安区大龙镇战斗村建设智能化蔬菜大棚育苗基地,带动周边50余户群众就业,户均年增收超1.5万元;支持岳池县“岳池米粉”有机水稻示范种植,建成有机专用水稻示范种植基地1036亩,促进有机米粉年产值达1200万元;培育武胜县红树村晚熟柑橘、邻水县黄金扁村中药材等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前锋区观阁镇建成枳壳、茶叶等产业配套项目3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实施基础设施补短工程,在广安区石笋镇建成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配套饲料加工设备和数字监控设施,年存栏量达15万羽;支持邻水县两河镇大滩村完善种养循环设施,推动种养产业增效30%;新建改造产业道路1.5公里,建成武胜县七郎村万亩粮油基地产业硬化路,惠及沿线5个村8000余名群众。
三是深化文化浸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创新实施“文化铸魂”工程,聚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矩阵。在邻水县职业中学建成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发特色课程12门,覆盖师生1.2万人次;提档升级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举办“民族文化节”、非遗展演等主题活动12场;推动中桥街道解放社区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打造民族特色舞蹈室、民族画展室、志愿者服务站等实体阵地,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常态化。
四是聚焦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立民族项目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技能培训、入股分红、公益性岗位等途径惠及各族群众2.3万人次。在岳池县龙孔镇冯家坝村实施蔬菜产业园提升项目,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00元;依托华蓥市阳和镇中药材基地,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提升亩均综合效益30%,实现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在协兴镇向前村建成智能化蔬菜阳光大棚,通过智能化种植技术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助力村集体经济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