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成立17家成员单位组成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合力举办各族青少年夏令营、“同运动·一家亲”等主题活动38场次,优化民俗节庆之旅等8条非遗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超2700万人次,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效明显。加强民族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市、县两级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社会组织8个,凝聚1079名少数民族代表人士。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依托红军长征、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等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6个,年均接待各族群众百万人次以上。以雨城区康藏路社区、石棉县西区社区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社区为重点推进互嵌式发展,提炼形成“微笑生活,幸福康藏”等“雅字号”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建成示范社区45个,雨城区康藏路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三是加强服务管理。建设雅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录入少数民族数据信息1.4万余条,动态掌握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分布等基础信息。着力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最大限度拓展公共服务,实现社保等60余项事项“一站式”办理服务。推广“德古调解”“石榴籽警务”“双语调解”等民族特色品牌,成功调处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