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机制,找准化解矛盾“靶向点”。出台《马边彝族自治县矛盾纠纷“大调解”资金管理办法》,将“双梅调解室”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畴,调解员工作经费纳入“大调解”补贴范畴,调解成功给予50元至300元不等奖励。
二是搭建平台,畅通联系群众“暖心路”。制定《“双梅调解室”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调解员选拔和退出机制,对调解员实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组建“5+N”全覆盖立体化宣传队伍,巡回开展文明新风引导培训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婚俗文化宣讲、礼聘金纠纷调解等230次,获评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新基层群众自治试点村4个。
三是特色调解,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依托法律政策、民族习俗,采取当事人委托“莫达”(当事人按彝族习俗推荐的家支代表)对话调解员的方式,运用“德古担保酒”“坎上坎下”等特色调解法,化解各类纠纷352起,调解成功率96.86%,化解执行案件31件。调解室成员参与编演移风易俗情景剧、共同宣讲法治绘本《尼牧维科典》,线上、线下受众达100万人次,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浸润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