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今天,省委民族宗教委主任姚斌同志就大家感兴趣的近年来我省在民族工作上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做法给大家交流一下。
主持人:姚主任,你好,请您给我们介绍下四川省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姚斌:好的,四川是多民族省份,有14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幅员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7.7%;民族地区人口933.4万人,占总人口11.5%。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为80418200人。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907951人,占6.10%。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有彝族264.40万人,藏族149.55万人,羌族29.69万人,苗族16.47万人,回族10.45万人。
主持人:请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我省在民族工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姚斌:好的,自2005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先后召开了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和两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从全局上重视民族工作,从战略上谋划民族工作,紧紧抓住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省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总结近10年来我省民族工作,我们主要取得了3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我省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农牧业、水电业、矿冶业、旅游业等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民族地区呈现出整体实力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生产总值每年均以两位数增长,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2.57亿元,较2012年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4.69亿元,增长6.3%。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都汶高速、雅西高速和凉山州大桥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尤其是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6.9万公里,实现了74%的乡镇通水泥(油)路、90.8%的建制村通公路。
二是民族地区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实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六项民生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彝家新寨建设、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及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建成牧民定居点、彝家新寨3000余个,改造和新建33余万户住房,150余万群众受益,发放牧民新型帐篷、便携式太阳能电视机及彝家新生活等设施设备等共计125万余套;解决34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全部实现了“普九”和扫盲任务,卫生发展计划覆盖整个民族地区;“十二五”以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5.3亿元,减少民族地区贫困人口28.76万人;201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44元,较2012年增长15.3%。
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得到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民族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新制定或修改完善法律法规25件,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达71件。依法治理的理念不断深化,依法治州、依法治县工作全方位推进,民族地区各项事务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多年来,全省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2005年以来,全省召开了两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模范集体225个,模范个人377名。受国务院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8个,模范个人83名。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主持人:姚主任,全省民族工作中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真是令人兴奋,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在民族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呢。
姚斌:好的,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做好全省民族工作:一是紧抓政策引导,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按照“多予、不取、放活”的方针,针对藏区、彝区及羌族地区的不同情况,研究出台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在藏区,出台了《关于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了2012年、2015年、2020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组织省内7个发达市对口支援藏区20个困难县。在彝区,出台了“一个意见、两个规划”,从目标任务、发展思路、支持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支持彝区发展的措施。在地震灾区,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出台政策,大力推进羌区等地震灾区重建提升、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致富。
二是做实民生项目,打造“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大力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行动计划等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新居建设等藏区“六项民生计划”;在彝区全面实施“三房”改造、彝家新寨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启动实施乡村道路畅通、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现代文明普及等“十项扶贫工程”,计划投入59.91亿元,目前,已拨资金35.21亿元;继续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和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把民族地区民生工程真真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夯实民族团结基础。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在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在对象上突出广泛性,既抓领导干部、又抓一般干部,既抓汉族干部、又抓少数民族干部。在方式上突出多样性,依托现代传媒和基层文化阵地,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实效。注重推进依法治理。认真实施依法治省纲要,深入开展法律进寺庙、进校园等活动,以案说法,举办“民族法律知识竞赛”,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注重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三州一市”党委政府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在矛盾纠纷化解、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持人:姚主任,最后请您大家介绍一下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总结?
姚斌:好的,我们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三个加大”、“三个结合”。
“三个加大”:一是加大民族工作体系建设力度。民族工作任务重的市、县相应建立了党委民族工委,形成了“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的领导体系。同时,注意加强民族事务部门建设,注重凝聚社会合力,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和其他各项补助达1618亿元。2011-2013年仅对三州的各类转移支付就达1580多亿元。三是加大民族工作分类指导力度。从四川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的原则,分类出台了推进藏区、彝区和民族地区灾区(羌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同时,批准了民族工作任务重的16个县为民族待遇县,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政策上与自治县享受同等待遇。
“三个结合”:一是坚持解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与特殊矛盾(藏区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相结合,努力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二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相结合,大力实施民族地区重大民生工程。三是坚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与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相结合,全省民族工作收到纲举目张之效。紧紧抓住藏区10万户牧民未定居等重点问题,全面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着眼大小凉山彝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等突出难点,统筹兼顾推进彝区“三房”改造、彝家新寨建设和综合扶贫开发,确保民族工作条理分明,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