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委
关于对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
会议第0018号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民盟四川省委:
贵委在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民族地区对外开放能力的建议》收悉,我委对此高度重视,召集有关处室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分别商省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厅、商务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自古就是“民族走廊”,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地区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2.14%。56个民族成份齐全,有汉、彝、藏、羌、苗、回等15个世居民族。四川省民族地区森林、水能、矿产、旅游等资源富集,是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四川民族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努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对外营商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四川民族地区营商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一系列地方文件和办法不断出台。甘孜州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阿坝州出台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阿坝州外来企业投诉处理规定》,凉山州出台了《凉山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八条措施》,峨边县出台了《峨边彝族自治县投资服务指南》《峨边彝族自治县招商引资暂行办法》,马边县出台了《马边彝族自治县扶贫车间招商引资支持政策》《马边彝族自治县“重点招商月”工作方案》,北川县推出了“四强化”和“纪检疗法”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通过优惠条件、畅通渠道、简便程序等,打造对外开放优良环境。
二是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四川民族地区通过以大活动宣传投资环境,专题活动强化产业招商,集中拜访加快项目签约等方式,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阿坝州帮助外贸企业做好中央、省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使企业充分享受到政策扶持,确保外贸出口能够稳定增长、持续提升。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内重要国际展会,通过参会参展使企业获取订单,实现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州共有外商投资企业8家,2016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3690万美元;甘孜州积极参加“2019年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四川-香港投资推介交流会”“川商返乡大会”等专项活动,自主举办“圣洁甘孜·走进香港、杭州”投资推介会、“知名企业进甘孜”投资推介活动等,共邀请800余家企业、商协会参加活动,组织200余家企业进州考察、交流、座谈,大力宣传甘孜州优势资源、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甘孜州对外开放新形象。凉山州强化重点企业支持,加快发展外向型产业,培育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突出南向拓展,对接东盟等大市场,组织企业参加亚欧和东盟博览会等活动,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成功举办彝族传统火把节暨魅力中国城西昌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九届川滇黔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履约招商引资项目264个。
三是外贸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四川民族地区围绕清洁能源、矿产建材、食品饮料、民族医药、农畜加工、文化工艺“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和以数据信息新兴产业为主体的“6+1”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专题精准招商,在大数据产业、旅游酒店、农牧产业招商方面持续加力。阿坝州从1993年仅有锯材、中药材、野生菌类等几种本地单一出口商品,到现在的铝系列产品、锂系列产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地道中药材产品及农产品。出口商品市场不断扩大,贸易伙伴共有6个洲29个国家和地区。绵阳市则加强外向型产业和企业培育,重点培育特色农产品、羌族特色工艺美术品企业,支持商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来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58.79万元。
四是对外交通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我省立足发挥好交通“先行官”作用,突出重点、持续发力,累计安排部省补助资金542亿元,推动我省民族地区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高速公路加速延伸,G4218雅叶高速公路雅安至康定段、G4217汶川至马尔康、G4216仁沐新(含马边支线)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康定、理县、马尔康、马边县等县(市)通高速,彻底结束了甘孜州和阿坝州州府不通高速的历史。干线公路服务能力增强,加快推动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实现民族地区市(州)到县通二级公路(三州三级),基本实现所有县对外都有两个及以上高等级对外通道,普通国道三级及以上公路达到87%。“两通”兜底目标高质量实现,立足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实现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色达、壤塘、小金、会东4个县成功创建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实现“出门有路、抬脚上车”。
五是人才引进培养不断加强。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发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10条措施”、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8条措施”、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若干举措”等政策文件,督促民族地区全覆盖出台具体政策实施办法,用好“特设岗位”引才、“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等政策杠杆,大规模鼓励引导人才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采取“人才+团队+项目”方式,选派专家1100余人次,组建222个服务团到民族地区开展科技扶贫,继续实施教育、卫生、农业、林业等“组团式”支援。三是支持人才招引。指导实施“硕博进阿坝行动”和“甘孜雄鹰计划”,仅2020年就帮助涉藏州县刚柔并举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90余名,招引“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427名。凉山州召开人才发展大会,招引本科以上大学生2160名。支持引进急需紧缺专业型公务员,开展聘任制公务员和干部“三跨”试点,畅通党政、专技和企业管理人才流动通道。
但是,正如《提案》中所说,“相对于我省其他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闭塞,对外开放水平较弱,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对这些情况和观点认识,省民族宗教委都深为认同,对提案提出的建议意见,我们都将积极吸收采纳,既纳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工作和机制建设中,又形成有效的工作举措,让民族地区对外开放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的融入四川新发展战略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市州县开展调研活动,广泛听取意见,查找工作短板,研究对策措施。我们将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工程为抓手,加强统筹协调、研究部署和督促检查,推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各民族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对外开放通道的建设。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按照“抓在建、促开工、强储备”的思路,加快G8513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G0615线久治(川青界)至马尔康段、德昌至会理等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新开工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G4218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康定过境段等高速公路,力争到2025年民族地区新增21个县(市、区)实现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全力推动干线公路提档升级,继续以畅通县域对外出口、破除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快推进G356线布拖至金阳段、S464线普格至哈力洛乡段等国省道不达标路段和灾害易发路段改造和修复整治工程,力争到2025年,民族地区普通国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分别达90%、60%,基本形成“外联内畅、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骨干公路网络。统筹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省委省政府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新要求,加快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较大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道路畅通,具备条件的县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通四级双车道及以上公路、较大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到65%以上。同时,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扩面,在2021年实现所有县(市、区)“金通工程”试点全覆盖,再成功创建一批“金通工程”样板县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面提升民族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全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是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依托飞地经济,利用飞地工业园区毗邻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优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调整民族地区产业链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成阿、德阿、成甘、甘眉、成凉、凉乐等飞地工业园区,努力把飞地园区建设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首先要借船出海,加快与自贸区对接,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企业投融资、货物进出口贸易和用工需求对接平台,完善和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其次通过飞地工业园区这个“前台”的产业布局,逐步培育壮大民族地区“幕后”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优势产业,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育发展成雅甘阿绿色载能产业联动区,增强飞地园区外向型产业支撑。坚持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和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飞地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再次健全园区合作机制。加强与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雅安等毗邻市在园区共建、产业发展等领域合作,健全飞地园区县(市)项目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县(市)与发达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发展飞地经济。创新飞地园区建设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行政隶属飞出地的独立运营飞地园区,真正让民族地区产业“走出去”。
三是大力做优文旅融合品牌。在充分考虑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以高原山地生态旅游与璀璨民族文化为特色,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实现旅游景观化全域优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服务供给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发展。针对国际市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立足世界遗产禀赋资源优势,发挥大九寨旅游极化功能和大熊猫、大贡嘎、泸沽湖等品牌效应,加快推进旅游精品区建设,打造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旅游经济带和民族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国最美湿地,优化提升川西环线世界遗产、大熊猫故乡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以雪山草地、遗产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针对国内市场,推进长征主题公园建设。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以区域内红军长征路线为基础,依托红色旅游景点和主要交通干线,实施长征丰碑红色文化旅游线建设工程,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红色旅游路线。稳步推进国际友城建设,务实推动友城交往,有序推进民族地区与境外友好国家的地方政府建立友好城市。以友好城市间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为桥梁,增进了解、促进友谊,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为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突出藏羌彝文化特色,大力开发唐卡、银器、漆器、绣品、草编、传统服饰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网络展示平台,积极对外进行展示、销售、拍卖等营销,打造如茶马古道、阿惹妞等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的旅游演艺品牌、民族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如凉山火把节、红原音乐节等民族节庆品牌,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游客广泛参与。
四是积极融入现代商业体系。做好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网络展示平台,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县-乡-村”三级电商体系为基础单元,构建省级电商展示销售网络,逐步推动对民族地区电商网点实施整合,配齐县级仓储物流中心。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陆港型物流枢纽、中欧班列、自贸区等软硬件建设,适时搭建跨境电商平台,接入省级电商网络,帮助民族地区产品“走出去”,在货贸品种方面,除农产品外,拓宽贸易领域,着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尤其是国家级非遗产品的输出业务,营建品牌,完成民族地区外贸产业转型。依托5G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农业技术咨询和指导,解决民族地区生产实践问题,提升民族地区民众开放意识,达到柔性人才引进的目的。
五是全面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一帯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畅通与西北、滇北、藏东南地区的交通物流大通道。加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保护,全面加强与长江黄河流域沿线地区在旅游、特色农业和水电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共同打造流域特色经济带。畅通与省内眦邻地区的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主动承接成都平原经济区辐射,加快融入四川主市场。全面推动川藏、川滇藏、川甘青结合部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旅游成环发展、贫困集中治理,推进交界地区由封闭到开放、由贫穷到富裕。
六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成效。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开放还远落后于沿海地区、落后于省内兄弟市州。要真诚地“请进来”,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层人士、重要团队访问等活动为契机,科学有效设计外事参观点、参访线路,积极向世界展示四川民族地区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讲好四川故事,塑造四川民族地区良好的国际形象;积极地“走出去”,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万企出国门”活动,参加进口博览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强化海外市场促销力度,开拓新兴市场,把更多的企业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坚持靶向发力、因类施策,招大引优,盯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京津冀,瞄准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精准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引进符合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和产业缺失链项目。
七是继续加强帮扶合作力度。坚持无偿支援与互利合作相结合,推动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持续深化省外对口帮扶。积极承接好浙江对口帮扶,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智力帮扶、劳务输出、医疗卫生等方面合作,积极搭建川浙产业合作平台,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和特色农产品市场。加大省内对口帮扶力度。继续完善省内对口帮扶机制,引导省级机关、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对口定点帮扶,鼓励资源开发企业加大对当地帮扶力度,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帮扶行动。
最后,在此我们对贵委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并请贵委继续关心支持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推动四川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