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省民政厅官方网站!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四川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实施规划(2019—2021年)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04日   【字体:     】  

康复辅助器具是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包括产品制造、配置服务、研发设计等业态门类,是支撑发展人类健康事业和康复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是具有高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新兴产业。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对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具有重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我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加快发展,满足社会康复服务需求,增进人民福祉,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746,制定本实施规划。实施规划期限为2019—2021年。

一、规划基础

(一)重大意义

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近年来,全省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龄人口高达1762万,总量居全国第二。同时,全省有622万残疾人和大量伤病人,是全国康复辅具需求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能有效改善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质量,推进健康四川建设迈上新台阶。

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也给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健全完善扶持措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提供更多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当务之急。

有利于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康复需求加速释放背景下,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加快发展,将为我省经济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增添新动能、带来新契机。

(二)基础条件

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全球市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迅速,一些发达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占GDP1%-2%。我省30%的老年人、90%的残疾人和30%的非感染性疾病患者有康复辅助器具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承载基础初具轮廓。攀枝花市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成都温江区三医融合优势明显,资阳中国牙谷建设初见成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康复辅具技术服务中心、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等一批研发和装配机构专业化能力逐渐凸显。

产业运行机制初步建立20178月在全国率先制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民政厅牵头、省直相关部门参加的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康复辅具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面临形势

国际形势。发达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成熟,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整体竞争力强。美国康复辅具有43000余种,辅具企业2100家,年产量达3.5亿件,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人民币;德国康复辅具达32000多种,辅具企业800家,年产量达2亿件,产业规模超过0.5万亿人民币;日本康复辅具超过40000种,辅具企业1200家,年产量达2.5亿件,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人民币。

国内情况。目前,全国康复辅助器具研发机构约30家,生产企业1000余家,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康复辅助器具种类可分为12个主类、93个次类和538个支类,市场上可供产品只有3000多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约4000亿左右。相比欧美日等国家,我国康复辅具不仅种类严重匮乏,而且在智能康复辅具产品方面,多为对发达国家的跟踪模仿,缺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技术。

我省现状。我省康复辅具市场目前基本被国外和国内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产品垄断,仅涵盖12大类康复辅具产品中的一半。基础性产品主要是矫形器、轮椅及其他助行器、护理床、失禁用品、助视器(含眼镜)、助听器、个人治疗辅助器具、康复训练设备等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占比高达90%以上。代表省内康复辅具较高技术水平的多模态智能轮椅、3D打印矫形器、外骨骼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穿戴设备等创新型科技产品仍处于实验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不足10亿元,康复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3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扩大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把市场需求作为拉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注重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夯实体制机制保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包容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合作,着力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技术、管理、品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脱颖而出。

突出重点补缺短板。紧扣产业发展方向,立足全省发展实际,实施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应用前景的重点项目。瞄准制约全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补短板、破难题,持续扩大有效供给。

错位发展深度融合。依托各地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划定全省各地产业发展重点,明确功能定位。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融入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方案”“互联网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促进业态融合,推动产业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1年,全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快速发展,产品类更加丰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形成较为完善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体系,产业规模与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一园两区、多板块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成都温江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产业规模20亿元以上;攀枝花西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产业规模10亿元,资阳市口腔辅助器具产业规模30亿元。发展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可替代进口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形成较为完善的9大产品系列培育一批服务模式新、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注于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发展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全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打造1个有影响力的康复辅助器具品牌展会。

三、空间布局

结合全省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按照错位发展、产业集聚、链条协同的原则,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着力构建一园两区、多板块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着力打造康复辅助器具综合产业园区

坚持优势引领,整合利用空间,推动成都温江(A区)和攀枝花西区(B区)联合打造康复辅助器具综合产业园区。

推进成都温江(A区)加快发展。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制造板块主要发展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仿生假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生产;研发板块重点打造康复辅助器具研发集群。强化研发培育,依托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孵化载体,以残疾筛查技术、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康复技术、辅具生产适配技术等技术研发、引进为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推动医疗康复机构、知名企业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联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联合开设医疗康复、辅具适配、研发中心。着力招大引强,重点招引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类、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类、智能床等中高端辅助器具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聚集一批产业吸附力强、规模效应优的龙头企业和成长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康复辅具重点企业。到2021年,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辅具生产制造企业5家以上、辅具研发企业8家以上,产业规模达20亿以上。

加快攀枝花西区(B区)规划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功能,规划建设康复辅具展销配置服务区、普适型康复辅具加工区、大健康钛产品高新引领区,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借助拥有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委会的标准制(修)定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辐射西南地区的康复辅助器具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以钛为原材料的新兴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企业、适合西南地区的普适型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企业、医疗设备产品企业等入驻,着力打造以钛材为原料的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吸引高分子材料、碳纤维、电子元器件、电机、塑料、橡胶等支撑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的关键部件生产上下游企业入驻。重点发展融资租赁、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到2021年,吸引3-5家企业入驻园区,力争产业规模达10亿元。

促进两区协同发展。两区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共建一个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加速集聚。搭建双方企业沟通合作桥梁,促进双方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A区主要为B区提供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B区主要为A区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力争每年B区承接A区产业转移项目1-2个,以及培育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1-2家,到2021实现B区为A区配套协作企业3

(二)统筹发展其他康复辅助器具多区域板块

优化资源配置和统筹产业布局,充分调动各区域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具有良好发展潜力、能够加快成长的多个区域板块。

资阳市围绕打造世界知名中国牙谷,推进口腔产学研销医养建设,形成从口腔基础材料、耗材、设备到产品出厂完整的口腔辅助器具产业链,力争到2021年建成口腔辅助器具产业制造基地、分销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以口腔辅助器具产业制造为主的30亿元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集群。

广元市着力扩大中国西部(四川苍溪)眼镜产业园规模,建设低、中、高端眼镜产品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引进眼镜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入驻,形成完整的眼镜产业链。融合发展眼镜物流、电商网络、产业文化,打造中国西部眼镜产业品牌,形成辐射西南西北、面向全国的区域交易中心。到2021年,入驻眼镜企业20家,力争产业规模达5亿元。

德阳市聚焦医疗康复产品,着力发展智能床、康复治疗器械及相关配套产品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集群。

泸州市依托高新区医药园区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重点发展轮椅和3D打印技术为主的康复辅助器具。

其他区域根据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劳动力密集、矿产资源丰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保基本普惠性为主导,发展基本康复辅助器具,为贫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适配型产品供给。优先研发制造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强化无障碍研发设计,扩大无障碍产品设施范围,大力推动辅助器具在无障碍设施方面运用。支持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中的集成应用。鼓励外骨骼机器人、照护和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产品研发,形成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积极拓展改善提高普通人群生活品质的产品。加强传统中医康复技术、方法创新,开发高智能推拿按摩机器人等,形成和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辅助器具。

专栏 康复辅助器具9大产品体系

基本康复辅具。重点支持经济、适用、便利、舒适、环保、智能型辅助器具的研发生产,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发个性化辅助器具,大力发展矫形器、助听器、助视器、假肢和多功能轮椅、拐杖等基本辅助器具。

健康可穿戴设备类康复辅具。重点发展实时、连续监测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的健康手环、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监护设备。

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类康复辅具。重点发展便于随时、随地、自助完成基础健康状态检测,用于社区机构、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

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类康复辅具。重点发展用于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可借助在线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健康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

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类康复辅具。重点发展用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智能轮椅、拐杖、智能洗浴、智能提示等智能化监测、康复、看护设备。

家庭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满足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无障碍辅助、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

智能床。重点发展满足残疾人、失能老人监护、康复、保健、生活护理等需求,应用先进数控技术的智能康复床、监护床、护理床等。

3D打印矫形器。重点发展满足伤病人、残障人群等个性化适配需求,针对传统定制式矫形器制作效率低、舒适性差、环境污染较大等问题,开展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矫形器设计、优化、评价系统和适配技术等关键技术。

口腔装备康复辅具。重点发展口腔基础材料、耗材、设备等。

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示范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重点谋划招引和实施重大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建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康复辅助器具研究,推进现代传感、智能控制、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中的应用。通过招商引企,以民政干部学校为载体,推进产学研一体的养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围绕不同消费需求开展柔性设计,开发一批康复辅助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原创型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每年形成康复辅助器具设计创新成果不少于2项。依托省康复辅具技术服务中心、国家辅具西南区域中心筹建康复辅助器具研发中心,开展辅具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临床试用等系列工作。

(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批高端智能、可替代进口的优质企业。筛选一批成长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康复辅助器具重点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动态管理,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及专利联盟。支持医药企业开发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支持国内外先进康复辅助器具企业来川投资建厂和参与研发工作。支持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单位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四)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行业间、企业间的交流交往、产品展示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康复辅助器具展会、产业论坛。整合资源创办西部康复辅助器具博览会。鼓励康复辅助器具企业参与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活动。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加强与国内行业组织交流合作。鼓励在川企业建立海外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进军国际市场。面向东南亚国家举办学术研讨会、产品推介会等,不断提高四川康复辅助器具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五)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深化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流程,健全监管服务机制。建立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标准,规范市场准入,提升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国家产品标准制定。推进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鼓励建设第三方康复辅助器具检验检测平台。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和缺陷产品强制召回、产品伤害监测验证评估等工作。指导成都市开展康复辅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探索构建服务网络提振消费能力强化服务支撑等方面的模式和经验同时利用医院康复科、残疾人康复机构、养老院等实施一批应用服务示范项目,推广康复护理设备、健康可穿戴设备、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产品的应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协调联动,统筹推进我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协同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卫生健康、药品监管、医疗保障、金融等有关部门及残联组织,做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造、企业融资、投资引导、政府采购、市场监管、消费培育和人才激励等方面支持力度,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着力保障土地供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编制或修编中,统筹考虑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需要,保障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用地供给;对符合环保、节能等有关要求,达到用地标准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优化城乡规划用地布局。探索建立残疾人康复辅具补贴制度,探索将基本的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三)增强人才支撑

鼓励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医学康复相关专业。支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实用型康复辅助器具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学校和企业在人员双向互聘、实习实训、教材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积极组织康复技师、社区康复专业人员、专业社工人员、残疾人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康复辅助器具知识的继续教育。

(四)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介宣传康复辅助器具知识,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广泛应用。支持行业组织开展产业创新评选活动,推介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目录、科技成果及转化项目信息,鼓励全社会参与康复辅助器具创新。加大营销投入,推广四川品牌,提升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