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媒体播报- 四川日报:川油图强
四川日报:川油图强
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油菜田上空进行施肥作业。刘学懿 摄(C视觉)
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粮油示范基地,村民在抢收蜂蜜。 周修建 摄(C视觉)
宜宾市叙州区柳嘉镇柳嘉村,村民在地里收获油菜籽。 兰锋 摄(C视觉)
阆中市七里街道办事处,村民在田间给油菜脱粒。王玉贵 摄(C视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小暑已过,禾青苗绿。
此前,全省2000多万亩油菜田收割完毕。蜀乡大地上,农户清点着每亩千元的新高产值,油企持续拓宽“天府菜油”走出省门国门的新渠道。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开局起步之年,四川用油菜丰产、农户增收和产业崛起助力实现“开门红”。
多年来,四川油菜籽产量和菜油消费量位居全国首位。2018年起,聚焦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四川高规格启动“天府菜油”建设行动,持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子。2018年开始,从率先完成省级菜油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到出台“天府菜油”“5+4”团体标准,再到率先全面落实油菜扩种补贴、将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四川发起一项项探索,点滴浇筑川油品牌跃升的扎实底座。
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新探索。2018年开始,省级层面建立涵盖多个职能部门的“天府菜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天府菜油”产业创新联盟,制定奖补政策,出台“天府菜油”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全面构建“联席会议、奖补政策、品牌管理、产品标准、统计制度”五大体系。
这是一套贴合现实的“组合拳”。
五年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亮出行业资源整合、政策支持、产业引导、项目扶持、质量管理、品牌培育“连环招”,持续补齐种植基地质量不高、企业规模小、行业资源散、产品品牌弱等短板弱项。
“组合拳”所至,支撑更加有力。科技支撑更有底气。省级建立“天府菜油”重大品种评价体系,持续攻克“卡脖子”技术,做强把牢种业“芯片”。2021年,启动首届“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评选活动,让四川油菜种子更优质、更高产。依托种源优势,四川还在全省布局了10个10万亩原料基地县。
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做好“菜、花、蜜、油、肥、饲”大文章,建成绿色油菜籽、绿色蜂蜜“双产双收”示范基地50多万亩,打造“菜、油”两用集中发展区35万亩、五彩油菜景观50万亩、农旅融合典型33个。融合打底、加工助力,四川油菜产业链成为全国油菜全产业链重点链。
川油品牌再上新台阶。高标准、严要求出台品牌管理办法,实现品牌(商标)使用授权“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动态管理。采取“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等形式,累计向15家企业、29个产品授权“天府菜油”使用许可,确保品牌(商标)使用授权既是品牌许可又是质量认证,推动川油行业抱团聚力。
目前,“天府菜油”已连续3年上榜“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荣获“中国十佳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国好粮油”专项行动。去年,“天府菜油”品牌企业合计产值近200亿元、公用品牌价值超过52亿元。
链条升级,产业发展质量更高。去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2079.8万亩,实现油菜籽总产量350万吨,两项关键指标连续六年稳居全国首位。川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50亿元,“菜油看四川”更加名副其实。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天府菜油”建设行动方向清晰:统筹实施“品牌培育、基地提升、产能优化、融合发展、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加快冲刺千亿元产值,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