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局动态
四川六项举措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旗舰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取得实效
发布日期:2024-09-06 来源:研教处、发展中心 作者:韩丽薇 字体:
分享到:

9月5日,国家林草局举行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宗迁线上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就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旗舰物种和栖息地保护措施和成效答记者问。  

陈宗迁表示,四川积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从6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强化工作协同联动。在国家林草局与川、陕、甘三省政府构建的局省联席会议框架下,四川省林草局联合陕西、甘肃林草主管部门建立三省协同联动机制,共编规划,开展联合巡护等工作。二是健全完善法规制度。四川省政府出台加强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省法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省检察院强化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监督。三是分类化解历史问题。四川片区安排省级财政奖补资金9.56亿元,稳步推进矿业权、小水电清理退出,全面清退矿业权200宗退出小水电245座。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创新提出针对性、差异化、分类动态管控措施。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设立界碑界桩3646个。聚焦大熊猫重要栖息地和重点生态廊道,实施生态修复近54平方公里。五是推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快实施卧龙、荥经试点项目,新建唐家河川金丝猴、扭角羚和卧龙五一棚、邓生等生态定位观测站,开展野生雪豹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六是强化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联合西华师范大学共建“大熊猫学院”,聘请“两院”院士、权威专家等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大熊猫科学研究院“人才强基”取得新突破。       

陈宗迁指出,四川把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片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有效保护了全国64.8%的野生大熊猫。主要在4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管理条例,协同陕、甘两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协同保护管理决定,为跨区域环境资源审判提供有力指导与裁判依据,标志着国家公园管理正式进入三省协同法治保障新阶段。二是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栖息地质量显著优化。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长。拖乌山、泥巴山、二郎山等重要生态廊道修复区域已发现大熊猫活动32次,重点区域大熊猫数量增加50只,四川片区大熊猫野外年遇见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四是大熊猫“伞护效应”显著。大熊猫之外的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得到良好保护,发现一批新种。

陈宗迁在答问中例举了四川片区2024年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区域采集到的大熊猫“淘淘”“华妍”野化放归成年后的求偶案例。这一案例既生动地说明了栗子坪大熊猫栖息环境持续优良,也说明了幼年放归野外成长起来的大熊猫已完全融入野生环境,参与交配繁殖,标志着大熊猫放归取得重要新成效。

当前位置:
四川六项举措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旗舰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24-09-06 来源:研教处、发展中心

9月5日,国家林草局举行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宗迁线上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就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旗舰物种和栖息地保护措施和成效答记者问。  

陈宗迁表示,四川积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从6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强化工作协同联动。在国家林草局与川、陕、甘三省政府构建的局省联席会议框架下,四川省林草局联合陕西、甘肃林草主管部门建立三省协同联动机制,共编规划,开展联合巡护等工作。二是健全完善法规制度。四川省政府出台加强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省法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省检察院强化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监督。三是分类化解历史问题。四川片区安排省级财政奖补资金9.56亿元,稳步推进矿业权、小水电清理退出,全面清退矿业权200宗退出小水电245座。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创新提出针对性、差异化、分类动态管控措施。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设立界碑界桩3646个。聚焦大熊猫重要栖息地和重点生态廊道,实施生态修复近54平方公里。五是推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快实施卧龙、荥经试点项目,新建唐家河川金丝猴、扭角羚和卧龙五一棚、邓生等生态定位观测站,开展野生雪豹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六是强化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联合西华师范大学共建“大熊猫学院”,聘请“两院”院士、权威专家等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大熊猫科学研究院“人才强基”取得新突破。       

陈宗迁指出,四川把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片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有效保护了全国64.8%的野生大熊猫。主要在4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管理条例,协同陕、甘两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协同保护管理决定,为跨区域环境资源审判提供有力指导与裁判依据,标志着国家公园管理正式进入三省协同法治保障新阶段。二是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栖息地质量显著优化。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长。拖乌山、泥巴山、二郎山等重要生态廊道修复区域已发现大熊猫活动32次,重点区域大熊猫数量增加50只,四川片区大熊猫野外年遇见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四是大熊猫“伞护效应”显著。大熊猫之外的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得到良好保护,发现一批新种。

陈宗迁在答问中例举了四川片区2024年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区域采集到的大熊猫“淘淘”“华妍”野化放归成年后的求偶案例。这一案例既生动地说明了栗子坪大熊猫栖息环境持续优良,也说明了幼年放归野外成长起来的大熊猫已完全融入野生环境,参与交配繁殖,标志着大熊猫放归取得重要新成效。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