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出政策“组合拳” 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14
信息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浏览量:
字体:

“21条”·工业领域4条政策要点

● 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

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新建成投产且新增生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工业项目,省级财政按核定项目设备(含软件)投资的5%给予激励,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

● 实施工业企业供需对接激励

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纳入市场年度开拓计划清单的活动,省级财政按照活动规模、对接成效给予服务供给机构每场最高30万元激励。

● 实施汽车企业转型升级激励

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产量20000辆以上、重型商用车产量5000辆以上的燃油汽车生产企业,在2023—2024年同期平均销售量基础上,省级财政对增量部分给予激励。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产量,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增产激励。

●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定向采购激励

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符合条件的工业领域大企业大集团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及服务累计支付超过5000万元的,省级财政按照实际支付采购金额的1%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日前,四川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从4个方面制定了21条举措。突出惠企性,是本次政策措施的一大特点。其中,在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中涉及工业领域的有4条政策措施。

“这4条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的产销衔接不畅、订单回款周期较长、项目竣工率投产率不高、汽车企业特别是传统燃油车企业转型升级较慢等问题。”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这些政策,主要通过省级财政拿出近5亿元资金,为工业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激励大企业大集团向中小企业定向采购,推动工业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产量。“真金白银”为工业企业降本减负、加油助力。

降本减负、缓压增信、激发活力

推进企业快速成长,首条便是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

此次发布的政策提出,对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新建成投产且新增生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工业项目,省级财政按核定项目设备(含软件)投资的5%给予激励,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

就在政策发布前一天,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经信系统重点调度的2025年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名单,总投资达17048.9亿元。从项目类别看,新开工类项目154个,在建类项目200个,竣工投产类项目146个。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抓好项目建设,既是稳经济、促发展的当务之急,又是积蓄后劲、厚植优势的长远之策。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对经济稳增长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机器轰鸣作响、塔吊忙碌作业、工人穿梭于各个施工板块……4月11日上午9点不到,位于盐亭经开区的益方田园线路板(PCB)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工地,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作为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之一,该项目预计今年5月底完成厂房主体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淳文川介绍,为确保提前交付使用,项目组采用“分区流水作业”模式,高峰期投入120名工人进行多点作业。

而为了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当地更是先期便着手推进包括引水工程、220千伏变电站和2万吨污水处理厂在内的配套工程建设。

“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既是短期稳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长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改处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财政贴补降低企业设备采购和建设成本,不仅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投资信心,更能帮助企业再投入再生产,为做优做强重点产业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夯实基础,形成良性循环。该负责人还表示,将加速政策红利直达企业,进一步激励重点工业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形成新的投资增量、产值增量。

与此同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定向采购激励明确,对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符合条件的工业领域大企业大集团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及服务累计支付超过5000万元的,省级财政按照实际支付采购金额的1%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经济和信息化厅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鼓励我省大企业大集团带动省内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协同配套和创新能力。

“一方面是引导我省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从传统产业链协作配套型,向资源开放、价值共享、技术协同的融通模式转变,解决大企业大集团本地配套,促进我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和融通创新能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该负责人介绍说,该措施还将激励大企业大集团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

免申即享、快申快享、应享尽享

“实施汽车企业转型升级激励”是一条衔接延续性政策。

去年9月,四川出台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6条”措施,就对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实施了一轮汽车企业转型升级激励。该政策出台以来,迅速带动全省汽车产业企稳回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来自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的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全省汽车产量达30.7万辆,环比增长56.6%,同比增长7.7%,成功推动我省汽车制造业增速从2024年初的下降2.4%转为全年增长9.5%。

今年1月—2月,全省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全省汽车产量达13.9万辆,同比增长25.2%。

“但不可否认,当前,全国汽车市场面临着价格战、美欧加征关税等冲击和影响,导致我省汽车企业,尤其是燃油车企业面临着一定的生产销售压力。”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去年政策实施带来的良好效果以及对当前环境变化的积极应对,“21条”接续跟上实施此政策,确保工业激励政策始终与产业发展脉搏同频共振,助推工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经济和信息化厅正会同财政厅制定政策实施细则,细化政策标准,明确资金申报程序等,并拟于近期发布。细则发布后,将做好政策宣贯解读工作,指导相关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策精神,确保应知尽知,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推动汽车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企业供需对接。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省委集中资源力量培育的新增长点,也将进一步催生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畅通经济循环。并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有效需求,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突出抓好“15+N”重点产业链,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

“在这些背景下,‘实施工业企业供需对接激励’将有效解决当前工业企业订单需求不足、产业链协同效率不高、供需信息不对称、产销衔接不顺畅、省内配套率低等问题,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内循环动力。”经济和信息化厅对外经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还未制定出台过相关政策,这是首次。

新政策有何创新之处?

“主要是支持主体创新、激励方式创新、长效机制创新。”该负责人解释,首先是从补贴企业转向激励专业化服务机构(如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龙头链主企业,发挥第三方资源整合优势;其次是采取“分级分类、按效奖补”机制,根据对接活动规模(如参与企业数、覆盖产业链环节)、实际成效(如签约金额、后续转化率)给予最高30万元激励,强化结果导向;再者是要求纳入“年度市场开拓计划清单”,实现“年初申报、动态调整、全程跟踪”,避免“一阵风”式活动。

“此政策的出台必将鼓励央属省属企事业单位、链主企业、产业园区、平台机构等分行业分领域策划举办系列供需对接活动,帮助更多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有效缓解生产企业订单压力,积极助推我省工业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该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支持范围、方式、标准,按照“规模+成效”双维度核定金额;建立“企业需求库—服务机构库—对接活动库”三库联动机制,多渠道征集企业需求,按季度更新供需对接活动计划;同时,在2025年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单列3000万元,确保激励资金及时到位。

……

“这套涉及工业领域的政策‘组合拳’的关键落脚点,在于调动工业企业自身稳产增效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和活力。”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做好4条政策的宣传解读,完善政策激励的具体操作细则,加大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力度,有效推动惠企政策特别是涉及工业企业的这4条政策“免申即享、快申快享、应享尽享”,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