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一季度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四川首份经济“成绩单”:一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141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
如何看待这份“成绩单”?四川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的动能支撑有哪些?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
三个关键词看经济运行
一季度数据关乎市场预期和信心,具有“风向标”作用。翻开四川一季度经济“成绩单”,6.1%的GDP增速不仅高于四川上年全年0.1个百分点,也高于今年全国一季度0.8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用“稳、进、好”3个字概括了一季度四川的经济形势和运行特点。
“稳”体现在产业稳、需求稳、基础稳。从三次产业来看,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工业经济稳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服务业在去年高基数上保持稳定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6.4%。
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50.7亿元,同比增长6.1%;投资稳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2%;外贸持续恢复,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8%。
从全省经济运行环境来看,财政金融支撑有力,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两位数增长,增速为13%,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交通运输总周转量增速稳步提升,天然气产量、原油加工量均同比增长8.1%,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9%。
“进”体现为经济稳定性、均衡性,以及信心和预期不断增强。曾俊林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GDP累计增速在季度间的波动不断被熨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的波动减小,行业间的均衡性不断增强。此外,民间投资降幅比上月收窄3.6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指数大幅提升到54.5%。
“好”体现为3个加快,即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市场活力加快修复。以绿色转型为例,我省新能源、清洁能源生产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38.3%、94.3%,天然气产量持续全国第一;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电气清洁能源消费增速大幅高于煤炭。
工业生产回升向好
工业是一季度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比1—2月回升0.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高1.0个百分点。行业的增长面也在扩大,41个大类行业有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来看,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曾俊林表示,工业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4个方面的支撑:重点行业支撑有力、优势产业引领增长、小微和新建企业贡献突出、工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从重点行业来看,前十大行业有8个行业实现增长。随着各地惠企政策逐步显效,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由上年全年下降1.1%转为增长,而且增速高于全省大企业、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此外,全省工业投资已连续1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季度经济“成绩单”中,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色”也很足。“四川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起势。”曾俊林表示,特别是在一些产业、产品和投资上显现新成效。
产业方面,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好。一季度,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工业领域)增加值同比增长7.4%,其中先进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3.9%、12.2%。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动力电池同比增长39.7%、晶硅光伏同比增长15.9%、能源装备产业同比增长12.9%。
产品产量方面,绿色低碳产品、智能化产品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省单晶硅、多晶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6.8%、59.6%;锂电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74%,其中汽车用锂电子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32.8%;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3.7%;液晶显示屏产量同比增长41.3%。
投资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7%,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2.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5.4%,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投资同比增长93.4%、检验检测服务投资、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2.2%和69.9%。
“以旧换新”催生消费新机遇
四川一季度经济形势不错,但经济增长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部分行业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企业面临一定困难,内需潜力仍待挖掘。
“光伏、锂电产业增速有所放缓,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供给过快有关。”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目前这两大产业处于调整优化期,一方面需要靠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持续推动“光伏+储能”“新能源+储能”等应用场景拓展,“相信经过此轮优化调整,已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四川产能将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展望全年,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曾俊林表示,要着力推动重点产业稳步发展,全力做好“保交楼”工作,推动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加快回暖;积极应对部分行业调整优化的阵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智算产业、低空经济等。同时,加大重点企业监测指导力度,“一企一策”稳住贡献率。此外,抓住成都世园会等举办契机、“五一”、端午等关键节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近年来,四川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打通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关键要把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盛毅认为,随着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不断回升,经济内生动力将持续增强。
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正式启动。曾俊林表示,要更好发挥以旧换新对四川消费市场的促进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设备更新改造要涉及企业实实在在的投资,需要打消企业顾虑,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四川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鲁荣东建议,要细化实施方案,通过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比如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对智能制造或者绿色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加大奖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