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对我国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部署。这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景广阔、任务艰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全面实施制造业中长期战略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1、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避免经济“脱实向虚”。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增强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信、电力装备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更多中国制造名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强化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的关键支撑作用,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推进大飞机、“两机”重大专项,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先进农机等专用装备。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巩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2、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行“揭榜挂帅”等新机制,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增强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建设高质量制造业标准体系,强化产业标准系统化、国际化布局,以标准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提升工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3、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事关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找准“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保障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调整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完善产业安全发展环境,开展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调查和产业安全评估,建立健全产业救济机制和政策体系。
4、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立足点,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积极稳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体系。
5、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工业强,企业必须强。充分发挥大企业主力军和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坚持发展和帮扶并举,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大企业在技术、标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6、提升产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加强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面领导,完善横向协同、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突出管战略、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加强行业指导,加强企业服务,健全产业治理体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产业竞争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促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高效协同。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兴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