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巴中:从四龛护城到四区三地
来源:川建院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24年4月30日,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建院公司”)与巴中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规划设计业务合作为起点,依托巴中资源禀赋,将巴中市美好蓝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图。

6月18日,省建院公司总规划师、设计七院(建筑规划)院长薛晖前往巴中,在第三十二期“巴中干部讲习堂”上,对《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巴中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解读。

7月,省建院公司组建包括多名不同专业背景专家的专家团队,27日起,专家团成员赴巴中为当地相关专业干部专题辅导。

省建院公司设计七院(建筑规划)牵头,与其他7个不同部门(子公司)组成26人规模的规划技术团队,深入巴中的三区三县调研、走访,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深度参与巴中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巴中高质量发展》的起草工作和全会精神宣讲工作,从对城市的感性感受,到基于专业的理性分析,团队全方位细致地梳理巴中城市脉络,给出巴中国空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议。

历经千年的老城,依旧年轻

3000多年前,巴人在大巴山和米仓山中蹚出米仓道,贯穿秦巴,北上中原、南下巴蜀,成为巴中联系中原和川渝地区的起点。

东汉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和帝在巴中置县,至今已经将近2000年;南北朝时期,北魏欲取蜀地,在巴中设州;隋唐时期,成都地区经济繁盛,战略地位重要,巴中作为联系汉中与成都、重庆地区的重要节点,得到长足的发展。

唐代,经米仓道南下入蜀的达官贵人、商人、僧侣,在巴中驻足停留,在巴中留下大量摩崖石刻,形成东龛、南龛、西龛、北龛“四龛护城”的格局,全国罕有。保存相对最完好的南龛石窟,当得起“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美誉。

巴中,是一座年轻的地级市,1993年10月成立巴中地区,2000年设市。从设区算起,刚刚迈入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的巴中,有几组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其城市发展现状。一组是人口,一组是收入,一组是经济。2023年底,巴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52%,同期,四川省城镇化率59.49%,全国为66.16%,巴中的城镇化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4年7月底,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五年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的发展目标。按照2020年后,全国年均提高0.76个百分点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巴中约在二十八年后达到这一水平。

初步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巴中,作为一座历史厚重的“年轻”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潜能。

资源产地,潜力巨大

在规划团队的眼里,巴中是别具魅力的,巴中地处四川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北接关中平原、南承天府之国。在祖祖辈辈的眼里,大巴山又高又险,“离天只有三尺三”,交通不便的年代里,给外界留下“边远山区”的印象。

但山脉带给巴中的并非只有困顿。横亘的大巴山和米仓山阻挡了冬天来自北方的寒潮,又在抬升南方暖湿气流的过程中,带来充沛的雨量。让巴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沛、昼晴夜雨,是天然的康养胜地。它还留下了峡谷通幽、森林密布、峰丛奇胜、暗河众多、溶洞相连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光雾山和诺水河的美景和盛名。

巴中的独特自然地理与气候优势,培育出通江银耳、南江黄羊、平昌青花椒等10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些资源优势,成为巴中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旅居康养、生物育种等产业的坚实基础。

目前,巴中打造了经开区和平昌经开区2个省级园区,全市共有17个工业组团。2024年5月28日,四川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巴中县域项目集中签约,国资国企看中巴中的资源优势,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特色产业等领域签约金额超过1170亿元。未来,通过对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提升,更加有力地支撑产业的升级、转型与发展,对巴中的资源禀赋潜力加以更高效地利用。

革命老区,留下奋斗的精神

巴中另一个为世人熟知的标签,是红色的奋斗历史。1932年,红四方面军冲破敌人一连串围追堵截之后,看中了巴中山川险峻、易守难攻,远离国民党中央军势力且川内的军阀混战无暇顾及,决定翻越大巴山。在进入通江后,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成立中共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府。

巴中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总后方,是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等核心机关所在地,是反“三路围攻”的大小战斗、反“六路围攻”西线战场主要战斗所在地,也是重要会议的召开地。

1933年至1935年,巴中每10人就有1人参加红军,每30人就有1人牺牲,为红军提供军粮约3亿斤,投入运输约100万人次。在通江,有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511点,馆藏革命文物3万余件。这也为巴中增添了红色底色。

红四方面军还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精神财富,当年“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十六字训词,更被选为新时代巴中的城市精神。

2024年,四川省将巴中确定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示范市”,是全省唯一一个“革命老区示范市”,也对巴中意味着政策红利。

从四龛护城到四区三地

今年上半年印发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里,巴中被确定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同时,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也为巴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就要从巴中资源禀赋出发,从城市发展规律出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上级规划与政策导向,确定巴中的产业聚焦方向。

6月6日,中共巴中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一市四区三地”的发展战略,明确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整合资源、集成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产业兴市作为发展的破题点。聚焦国家战略导向、立足城市资源禀赋、着眼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打造5大主导产业、2大优势产业、3大支撑产业,精选18条细分赛道,明确了构建具有巴中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和突围路径。一是规模发展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5大主导产业,明确提出打造“两个千亿级、两个五百亿级、一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二是提升发展文旅康养、现代农业2大优势产业;三是联动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3大支撑产业。

从空间布局角度来说,牢固树立全域“一盘棋”理念,按照“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市域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构建“一核引领、一带协同、全域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是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为抓手,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引领核;二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三是以文旅融合发展区建设为主体,形成文旅康养产业全域布局、联动发展格局。

巴中:从四龛护城到四区三地

来源:川建院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2024年4月30日,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建院公司”)与巴中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规划设计业务合作为起点,依托巴中资源禀赋,将巴中市美好蓝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图。

6月18日,省建院公司总规划师、设计七院(建筑规划)院长薛晖前往巴中,在第三十二期“巴中干部讲习堂”上,对《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巴中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解读。

7月,省建院公司组建包括多名不同专业背景专家的专家团队,27日起,专家团成员赴巴中为当地相关专业干部专题辅导。

省建院公司设计七院(建筑规划)牵头,与其他7个不同部门(子公司)组成26人规模的规划技术团队,深入巴中的三区三县调研、走访,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深度参与巴中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巴中高质量发展》的起草工作和全会精神宣讲工作,从对城市的感性感受,到基于专业的理性分析,团队全方位细致地梳理巴中城市脉络,给出巴中国空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议。

历经千年的老城,依旧年轻

3000多年前,巴人在大巴山和米仓山中蹚出米仓道,贯穿秦巴,北上中原、南下巴蜀,成为巴中联系中原和川渝地区的起点。

东汉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和帝在巴中置县,至今已经将近2000年;南北朝时期,北魏欲取蜀地,在巴中设州;隋唐时期,成都地区经济繁盛,战略地位重要,巴中作为联系汉中与成都、重庆地区的重要节点,得到长足的发展。

唐代,经米仓道南下入蜀的达官贵人、商人、僧侣,在巴中驻足停留,在巴中留下大量摩崖石刻,形成东龛、南龛、西龛、北龛“四龛护城”的格局,全国罕有。保存相对最完好的南龛石窟,当得起“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美誉。

巴中,是一座年轻的地级市,1993年10月成立巴中地区,2000年设市。从设区算起,刚刚迈入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的巴中,有几组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其城市发展现状。一组是人口,一组是收入,一组是经济。2023年底,巴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52%,同期,四川省城镇化率59.49%,全国为66.16%,巴中的城镇化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4年7月底,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五年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的发展目标。按照2020年后,全国年均提高0.76个百分点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巴中约在二十八年后达到这一水平。

初步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巴中,作为一座历史厚重的“年轻”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潜能。

资源产地,潜力巨大

在规划团队的眼里,巴中是别具魅力的,巴中地处四川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北接关中平原、南承天府之国。在祖祖辈辈的眼里,大巴山又高又险,“离天只有三尺三”,交通不便的年代里,给外界留下“边远山区”的印象。

但山脉带给巴中的并非只有困顿。横亘的大巴山和米仓山阻挡了冬天来自北方的寒潮,又在抬升南方暖湿气流的过程中,带来充沛的雨量。让巴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沛、昼晴夜雨,是天然的康养胜地。它还留下了峡谷通幽、森林密布、峰丛奇胜、暗河众多、溶洞相连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光雾山和诺水河的美景和盛名。

巴中的独特自然地理与气候优势,培育出通江银耳、南江黄羊、平昌青花椒等10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些资源优势,成为巴中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旅居康养、生物育种等产业的坚实基础。

目前,巴中打造了经开区和平昌经开区2个省级园区,全市共有17个工业组团。2024年5月28日,四川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巴中县域项目集中签约,国资国企看中巴中的资源优势,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特色产业等领域签约金额超过1170亿元。未来,通过对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提升,更加有力地支撑产业的升级、转型与发展,对巴中的资源禀赋潜力加以更高效地利用。

革命老区,留下奋斗的精神

巴中另一个为世人熟知的标签,是红色的奋斗历史。1932年,红四方面军冲破敌人一连串围追堵截之后,看中了巴中山川险峻、易守难攻,远离国民党中央军势力且川内的军阀混战无暇顾及,决定翻越大巴山。在进入通江后,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成立中共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府。

巴中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总后方,是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等核心机关所在地,是反“三路围攻”的大小战斗、反“六路围攻”西线战场主要战斗所在地,也是重要会议的召开地。

1933年至1935年,巴中每10人就有1人参加红军,每30人就有1人牺牲,为红军提供军粮约3亿斤,投入运输约100万人次。在通江,有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511点,馆藏革命文物3万余件。这也为巴中增添了红色底色。

红四方面军还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精神财富,当年“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十六字训词,更被选为新时代巴中的城市精神。

2024年,四川省将巴中确定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示范市”,是全省唯一一个“革命老区示范市”,也对巴中意味着政策红利。

从四龛护城到四区三地

今年上半年印发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里,巴中被确定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同时,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也为巴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就要从巴中资源禀赋出发,从城市发展规律出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上级规划与政策导向,确定巴中的产业聚焦方向。

6月6日,中共巴中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一市四区三地”的发展战略,明确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整合资源、集成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产业兴市作为发展的破题点。聚焦国家战略导向、立足城市资源禀赋、着眼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打造5大主导产业、2大优势产业、3大支撑产业,精选18条细分赛道,明确了构建具有巴中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和突围路径。一是规模发展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5大主导产业,明确提出打造“两个千亿级、两个五百亿级、一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二是提升发展文旅康养、现代农业2大优势产业;三是联动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3大支撑产业。

从空间布局角度来说,牢固树立全域“一盘棋”理念,按照“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市域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构建“一核引领、一带协同、全域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是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为抓手,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引领核;二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三是以文旅融合发展区建设为主体,形成文旅康养产业全域布局、联动发展格局。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