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四川广播电视台,中国广电四川分公司,峨眉电影集团,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四川省网络视听协会:
现将《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发展规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
2023年12月12日
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
发展规划(2023—2025年)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创作生产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四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与内容创作生产强省相比,在作品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然存在,内容产业亟待做大做强。2023年至2025年是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阶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视听作品,广泛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精神力量,根据《四川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电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重要要求,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内容创作生产各方面全过程,加快构建精品荟萃、人才汇聚、产业集聚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播出体系,推动视听大省向视听强省迈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聚焦“七个着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内容创作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人民立场,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创新创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出精品力作、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创作活力、优化发展环境的新举措、新路径,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确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向。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事业与产业、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际,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传承与创新、生产与播出等关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四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导向更加鲜明,创作能力大幅提升,内容有效供给持续扩大,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国际传播力显著提高,市场主体活力焕发,人才队伍聚集壮大,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全国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省电视剧、电视纪录片、动画片、广播剧、网络视听精品等创作生产数量、获奖数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每年5至8部作品在海外平台播出,打造出3至5家具有高水准制作能力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龙头企业,着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新篇章。
二、推进精品创作生产
坚持题材为要、规划引领,深入实施视听精品创作工程,创作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一)布局重大题材。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围绕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围绕弘扬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党和国家大事要事、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光辉历史和精神谱系、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重点选题领域,聚焦改革开放45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抗战胜利80周年、朱德同志诞辰14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挖掘四川资源、发挥四川优势、突出四川特色找选题、抓创作,推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未来题材创作,用心用情用功讲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故事、四川故事,打造扛鼎之作。
(二)树立品牌意识。把提高质量、塑造品牌作为内容创作生产的生命线,用好红色文化、自然资源,重点培育大熊猫、恐龙、三星堆、九寨沟等优质IP。把握公益、文化、原创方向,坚持“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绩效式考核”,深入实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精品工程、创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精品工程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传播活动,建好“视听四川”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时代光影 拍在四川”、“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三大视听品牌,展示巴蜀风格,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三)加强服务管理。认真落实并推进完善《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财政厅 省委宣传部 文化和旅游厅 省文物局 省广电局 省社科联关于实施财政支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点工程的通知》相关政策,建立“重点题材—重点选题—重点项目—重大扶持”的“川派”视听创作规划引导机制。对重点项目进行“揭榜挂帅”、跟进管理,纳入省重大文艺精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项资金优先扶持范围,实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内容创作生产全流程、全链条服务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题材库、重点选题库和精品项目库,促进优质资源向重点项目集聚转化,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创作一批、播出一批”的内容创作生产格局。
(四)形成创作合力。强化全省“一盘棋”思维,完善配套影视拍摄服务体系,建强“时代光影 拍在四川”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依法依规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地理分布、节目制作产业布局信息查询服务,为精品创作搭建合作共赢平台。与省作协、省文联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更多四川优秀文学作品影视化传播。鼓励省级单位、市(州)和县(市、区)深入挖掘地方、行业文化资源,从巴蜀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共绘创作图景。
专栏1 视听精品创作工程 |
1.扶持重大文艺项目。组织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制播机构围绕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重大未来题材,通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遴选确定等方式,每年重点扶持6部电视剧、4部网络影视剧、4部优秀电视纪录片、电视动画片、广播剧,做强四川影视品牌。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工程。每年推出50部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10部以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优秀电视纪录片、电视动画片、电视文化节目(宣传片),切实增强巴蜀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3.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精品工程。与中国作协、省作协等机构、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发现好故事,创作好剧本。提高“四川造”精品剧目的持续供给能力,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再塑“川派”电视剧的金字招牌。 4.“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传播活动。每年评选100部优秀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 5.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创作展播活动。每年组织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制播机构围绕重大主题、重大时间节点创作生产,遴选推出一批反映四川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新成效、新气象的主题优秀广播电视节目。 6.新时代优秀剧本孵化计划。抓住剧本关键环节,引导全省行业重视剧本创作,从源头提高电视剧原创水平,加强原创性剧本创作孵化转化,对剧本给予扶持。 7.公益广告创作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全省优秀视听公益广告征集展播活动,制作播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公益广告精品。 8.巴蜀题材挖掘整理计划。鼓励影视创作机构对接选题、创作剧本、谋划项目,用心用情用功讲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故事、四川故事,打造扛鼎之作。 |
三、打造新质视听平台
推动平台赋能,建设“资源整合、功能聚合、系统融合”的“视听四川”平台,形成“内容+技术、服务+治理、事业+产业”,连接全网络、呈现全终端、服务党委政府的新质视听传播服务体系。
(一)构建四川主流媒体视听展播平台。开展主流媒体优质视听内容展播展映,建设全媒体分发平台,支持主流媒体占领主阵地、主旋律带动新视听,为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提供跨网络、跨终端、跨用户分发服务,构建展示“美丽四川、人文四川、活力四川”的“视听四川”门户枢纽,实现全川内容全川播、全川内容全国播、全川内容世界播。
(二)构建现代视听服务治理平台。健全完善视听大数据动态分析处理体系,建设和完善网络视听内容审核平台、网络视听版权交易平台,加强视听内容收视率、点击率监测和舆情分析,增强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视听服务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推进“时代光影 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拍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剧组扎堆、企业落户、人才愿来、产业活跃”的视听强省新图景。
(三)构建视听产业资源聚合平台。全面实现与“中国视听”、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主流视听平台的内容、用户、渠道、数据和能力的互联互通,汇聚四川、链接全国视听产业资源要素。发布“川派”精品项目选题,实行揭榜挂帅,开展内容定制、创作孵化、精品展播,推动交流合作、宣传推广、人才培育、团队成长,推动视听资源高效配置,激发本土优秀创作机构和人才活力,打造“视听四川”平台核心竞争力。
专栏2 “视听四川”内容传播工程 |
1.构建新质视听传播体系。聚焦数据核心资源和新技术支撑,打造多模态智能视听传播系统,实现对多层次、多主体生产优质视听内容的服务和多网络协同、多终端传播的支撑,赋能各级平台,推送展示四川优质视听内容。 2.打造数字视听节目“档案馆”。聚焦全川优质视听内容,打造数字视听节目资料库,实现全川优质视听节目的收集、聚合、标签、审核、入库、管理及交换全川优质视听内容并上联“中国视听”的数字视听版权资料库。 3.打造数字视听节目共享交流平台。以“数字视听节目资料库”为基础,构建面向四川视听内容广播电视制作机构的共享交流平台,形成精品视听内容的资源共享、展播展映、创新孵化、在线交易的沟通交互渠道,引导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和企业在线发布视听需求,积极开展成果转化。 4.健全完善视听大数据动态分析处理体系。聚焦数据治理、行业监管、大数据应用,打造视听大数据动态分析处理系统,实现对多平台内容、用户、业务等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挖掘处理,存储及AI智能深度学习,完成数据穿透、交互,强化数据汇聚、行业监管和市场引导功能,并通过可视化呈现方式辅助决策。 5.完善拍摄服务体系。推进“时代光影 拍在四川”拍摄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融线上“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平台+“天府影视之家”线下服务网点+影视拍摄基地为一体的影视拍摄服务体系,2025年底前建设不少于30个线下服务网点。 |
四、推动技术赋能产业
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积极运用广播电视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构建新时代大视听全产业链市场发展格局。
(一)高新技术赋能产业。主动拥抱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时代特征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新时代,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对高新视频发展的支撑作用,聚焦内容生产、传输、呈现和应用等环节,实施建圈强链行动,推进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建设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应用实验室,聚集行业力量协同创新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超高清、VR、AR、AIGC、元宇宙等新技术在内容创作生产领域的部署应用,基本形成实验室+科研项目+技术规范+示范推广的科技引领发展模式。
(二)创新视听消费场景。积极构建以视频内容生产为IP牵引、信息数字技术为应用支撑、文旅体验消费为价值衍生的“视听+”产业体系,让内容嵌入场景、场景融入内容,深度挖掘、培育视听消费新场景。完善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机制,支持超高清内容创作生产,鼓励影视企业技术创新,加快视听内容制播流程全面超高清化。
(三)发挥基地(园区)集聚效应。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实施成渝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加快推进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和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等基地(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超高清音视频产业集聚,形成可支撑优质视听内容创作生产的新兴数字视听产业集群。
专栏3 高新技术赋能产业工程 |
全力支持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和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发展,夯实国家级科技创新体系服务视听产业发展支撑;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推进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等建设和发展,建立实验室+科研项目+技术规范+示范推广的科技引领发展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新视听项目储备库,持续开展视听创新应用大赛,聚焦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拓展评选征集范围,更大程度推动大视听格局发展,力争建成国内高新视听先进技术策源地、优秀原创作品高产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
五、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对外交流新需要,坚持高点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请进来”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川派”国际传播新平台、新渠道,用好金熊猫奖品牌,办好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电视节,扩大规模、活跃交易、提升效益、擦亮品牌,吸引更多国际制播机构参与四川主办的节展。鼓励重要制播机构与海外主流媒体合作,打造亮点项目,拓展渠道载体。
(二)推动“走出去”作品创作生产。升级创作理念,探索融通中外的叙事模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小故事反映大道理,吸纳整合优质资源要素,创作生产一批适合国际传播的作品,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四川篇章。选好题材和角度,突破文化差异障碍,争取海外观众的价值认同,让外国观众从电视剧、纪录片和网络视听作品中深入了解中国、深度认识四川。支持四川影视制作机构以合拍等方式共同打造视听精品,鼓励四川视听精品参加国际影视节展,不断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力。
专栏4 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工程 |
1.实施“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国际传播工程。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独具四川蜀韵的精品力作,着力打造“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国际传播品牌。 2.实施视听作品“走出去”工程。积极参加海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栏)目落地播出,提升四川对外传播影响力。鼓励四川视听精品参加戛纳、威尼斯、柏林、香港、东京、首尔等国际影视节(展),不断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力。 3.提升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电视节影响力。整合四川广电领域内宣和外宣资源,统筹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配合打造金熊猫奖品牌,用好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电视节和金熊猫奖平台,突出藏羌彝特色,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四川篇章。 |
六、建强视听人才队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内容创作队伍,为推动全媒体、网络化时代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加强内容创作领军人才建设。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通过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工程、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天府学者选聘工作等,培养选拔四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本土核心团队和领军人物,激发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创新内容创作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内容创作高层次人才引进,探索建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名人专家创作顾问团队,吸引和凝聚一批德艺双馨、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名专家,建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才库,鼓励设立名编剧、名导演工作室,鼓励支持影视企业和人才在(来)川创业发展,为四川广电内容创作生产献策出力。
(三)强化内容创作人才培训培养。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鼓励从事影视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培养一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人才。
(四)优化内容创作创业发展环境。深化行业内容创作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支持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前瞻性、战略性问题,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专栏5 实施内容创作人才工程 |
结合天府智慧广电人才工程,在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内容创作领域,开展名家评选、培养、扶持、引进工作,鼓励支持参与承担行业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大创作,吸纳参与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鼓励支持对内容创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开展攻关研究,鼓励参与文化交流合作,传播四川声音。 |
七、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发展工作的领导和统一指导,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完善扶持奖励政策,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生产发展规划落地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求,将高质量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作生产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四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不折不扣落地落实。省广电局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精挑细选项目,创新创作精品。
(二)强化政策保障。有效衔接《四川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和《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争取财政更大范围和力度支持,发挥好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省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财政文化专项资金引导带动作用,遵循“公开公正、择优扶持、突出重点、注重绩效”原则,支持重点项目实施。市(州)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加强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积极争取出台相应的鼓励(激励)政策。
(三)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加强和改进电视剧、动画片、网络剧片等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内容审查等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关心影视企业需求,宣贯惠企政策,提升“一网通办”能力,为在(来)川影视剧组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发挥行业组织桥梁作用,积极开展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监测评估。加强规划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开展对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总结评估,确保规划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