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1-24 | 来源:
阅读量: 打印本页
分享到:

logo

各市(州)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四川广播电视台,中国广电四川公司:

现将《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

                              20211116     


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

“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以来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振兴四川影视,建设“高清四川 智慧广电”。截至2020年末,全省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达到241.58亿元。

(一)新闻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头条工程”和网络视听“首页首屏首条”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等重大宣传报道有力有效。“滚滚看巨变·巴蜀正青春”“乡约小康”“精彩短视频 记录新时代”等活动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二)精品创作生产再创佳绩。实施振兴四川影视战略,组建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网络视听协会及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剧专委会,推进“美丽四川”影视精品工程和“中国梦”“乡村振兴 美丽家园”等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内容创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彝海结盟》《我的1997》《天下粮田》《青山绿水》等电视剧、广播剧在央视、央广播出。55部广播电视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和“飞天奖”“星光奖”(含提名奖)

    (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争取国家和省级总投资35.09亿元,建成105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和4.62万个村级广播系统,实施涉藏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和136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改造、101个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和176座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成1万个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初步形成广播电视“县有公共服务机构、乡镇有网点、村有代办点、户有广电管家”运维机制。四川乡村频道开播。电视地震预警系统、广电惠民服务月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四)智慧广电建设成效显著。省政府出台的《四川省建设“高清四川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与国家广电总局签署的《推进四川省超高清视频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全面实施,“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和“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落户四川并初具规模。建成56个高清电视频道,省台和市州台主频道全部高清化。组建四川省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举办5G时代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发展对话会、智慧广电产业发展大会、智慧广电大讲堂等活动,建设超高清实验室。“智慧广电实验区建设”成为国家范例。广电网络整合融入“全国一网”。媒体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智慧广电成为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引擎。

(五)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落户成都,成为行业“风向标”。“金熊猫”国际传播奖落户四川,蜚声海内外。第十四届电视节与第54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会、第十五届电视节与首届“金熊猫”国际传播奖评选颁奖联动举办,“一会一节一奖”影响力传播力大幅提升。国家“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康巴卫视《岗日杂塘》栏目在印度、尼泊尔播出,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熊猫小记者”全球追访“一带一路”大型公益新闻接力行动受到持续关注。

(六)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加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管理,深入开展虚假违规广告、IPTV、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黑广播等专项治理,加大收听收看、监测监管和平台系统建设力度,传播秩序更加规范。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和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走在全省前列。深入落实省委涉藏工作部署,推进“坚强阵地 美丽台站”建设,广播实验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实施安全播出工程,改革发射传输台站、科研所管理体制。行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七)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加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四好一强”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六型机关”,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开展记者主持人增强“四力”走基层采访活动,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四川坚定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新要求赋予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的重要指示,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赋予新时代广电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

新战略提供新契机。党中央首次明确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四川省率先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文化强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战略,都将为广电行业带来政策红利,有利于广电行业主动服务和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新技术带来新变革。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广电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融合发展的大视听成为最具活力的消费领域,多场景、个性化、精细化的高新视听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将层出不穷,引领新体验,形成新动力,带来新消费成为产业增长重要引擎

新形势呼唤新作为。四川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资源大省,在影视资源、网络视听、超高清产业、展会活动、新媒体品牌等方面优势突出,但行业整体实力不强,广电精品力作、广电基础设施、广电机构活力、广电市场主体、广电人才队伍等与先进省份存在差距,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善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技赋能,坚持系统观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文化强省目标,突出“智慧广电 视听四川”主题,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四川由广电大省向广电强省跨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广电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贯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一切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根人民、书写人民、讴歌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视听产品和服务。

(三)坚持改革创新以深化改革破除行业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移动优先战略,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媒体融合为方向、先进技术为支撑、管理创新为保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舆论引导力、精品原创力、服务供给力、管理创新力。

(四)坚持科技赋能。顺应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迭代升级趋势,加快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与高新科技创新性、革命性融合,加强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拓宽价值渠道,以高新视听赋能智慧广电建设,以智慧广电建设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五)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政府与市场、事业与产业、守底线与促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等重大关系,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舆论引导能力、内容生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产业发展能力、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广播便民利民,电视好看好用,视听全时全域,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智慧广电 视听四川”目标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达到400亿元。

——传播阵地展现新作为。围绕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建设成为“党媒、政网、民屏”主流传播阵地的目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舆论宣传同频共振,正面宣传持续做亮,主流舆论显著做强,形成高清化、移动化、融合化、智慧化的高效协同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一流广电视听传媒集团,改进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四川声音。

——内容创作实现新突破。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出品牌的政策扶持机制、生产运营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影视川军崭露头角,四川影视更加繁荣,重点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广播剧、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听节目、公益广告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在头部平台播出作品、国家级获奖作品、推优作品数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广播电视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全面贯通、高效便捷、可管可控、全媒体分发、多终端显示的应急广播体系,县级应急广播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运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标准化供给、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保障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安全播出筑牢新防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传输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安全播出、网络安全、设施保护领域态势感知、研判分析、风险预警和处置调度机制不断完善,“坚强阵地 美丽台站”建设深入推进,确保导向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播出安全、设施安全。

——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法治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健全。建成覆盖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的现代化监测监管体系,节目评论评议机制和队伍进一步健全,灾害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智慧广电取得新进步。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与融合传播体系迭代重构,智慧广电网络协同承载,智慧广电+应用规模部署,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广电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60个智慧广电示范区,建成科技创新中心、视听大数据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视听四川融入新格局。视听政策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人才链畅通融合,“视听四川”品牌活动不断提升,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影响力显著增强,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壮大,现代高科技摄影棚、视听小镇、视听社区等新基建、新场景、新技术、新服务、新消费不断涌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突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任务,实施广电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应急广播体系功能拓展两项攻坚行动,做强网络视听、四川影视、国际传播三大品牌,推进技术手段、内容生产、运维机制、监管体系四个关键环节创新,抓好广电工作体系、内部运行制度、意识形态责任、干部人才队伍、全面从严治党五项自身建设,全面推动“十四五”期间四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壮大全媒体时代传播主阵地

    (一)壮大新闻舆论宣传。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话语权,全面增强阵地意识,做大正面宣传、做强主流舆论、做优宣传实效,构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应急广播主流舆论宣传新格局。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视听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创新理论宣传,做亮理论节目,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宣传节点,组织指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深入开展主题主线宣传,做强正面声音,压制噪音杂音,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深入践行“四力”,坚持“走转改”,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四川故事。加强宣传协同合作,促进省市县广电媒体联动合作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电媒体新闻宣传协同机制,做强主渠道主阵地。

    (二)建强新型主流媒体。深化广电媒体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广电主流媒体全面挺进主战场。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做优“熊猫云”“广电云”,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提升主流媒体服务功能,满足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新视听需求,打造全业态融媒集群,推动广播电视“多媒体形态、多信息服务、多网络传播、多终端展现”。加快播出机构高清超高清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广播电视台建设超高清电视直播频道。推动各级广播电视台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三)加快融媒产品聚合。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推动频道频率和节目栏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一体化融媒体平台,加强融媒体产品生产、研发和创新,加大音频节目、短视频、竖屏节目等内容产品生产。推进短视频创作、网络直播、设备迭代、技术升级,形成具有全网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流媒体矩阵。推进大屏小屏、线上线下一体发展,提升用户点击率、阅读量、收视率、收听率,扩大传播影响力。

专栏1  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

01  广播电视“头条”建设和视听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

实施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和视听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创办理论节目,开展联合新闻采访报道和新闻作品推优,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大地更加深入人心。

02  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试点建设

深化广电传媒改革,以四川广播电视台为龙头,建设新型区域性传播平台。支持市(州)、县(市、区)两级广电机构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媒体品牌,形成省、市(州)、县(市、区)全媒体传播矩阵。

03  四川主流媒体品牌矩阵建设

建设视听内容生产平台、新闻传播平台、资源聚合平台、流量变现平台,推进短视频创作、设备迭代、技术升级、提升孵化地域特色品牌等,提升“川观新闻”“四川观察”“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红星新闻”等主流新媒体品牌。

04  融媒体平台建设

完善“熊猫云”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四川广电“天府”视听云,实现全省市州(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调互动,为地方党委政府开展宣传管理、内容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建设涉藏融媒体国际传播平台和集群、康巴卫视AI智能融媒体生产发布系统,完善大数据汇聚分析和全交互的后台运营。

05  四川卫视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发挥熊猫梦工场公司市场主体作用,强化节目创新、剧场建设、渠道拓展、营销升级等,提升四川卫视的舆论引导力、节目影响力、市场号召力。

06  全省高清超高清电视推进工程

推进高清超高清制播能力建设,加强4K/8K超高清视频技术研究,加快推进电视4K超高清制播能力提升和电视频道高清化改造,建设4K点播平台,推动超高清电视应用。加快推进超高清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及3至5个产业基地,争创全国有影响力的国家级超高清视频科技创新中心及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圈。

二、提升内容原创能力,再攀“四川造”精品力作新高峰

(一)创新创优节目栏目聚焦新时代治蜀兴川伟大实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和四川丰厚文化资源、美食美景,重大赛事活动等,推出记录小康、大美川渝、三星堆古蜀文明、四川历史文化名人名家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展现四川发展、富有巴蜀特色的优秀原创节目栏目,把中华文化元素、四川元素与现代节目形态、组织结构、制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机结合,打造原创节目栏目“金字招牌”

(二)实施“金熊猫”精品工程。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出品牌、出效益”,打造“金熊猫”系列电视剧、广播剧、网络剧、纪录片、动画片精品,做强“金熊猫”品牌。实施重点作品扶持计划,面向全国遴选优秀剧本、剧目,对优秀剧本、重点电视剧给予扶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名编导演工作室,做强创作实体。突出重大主题重要节点重点题材,做好项目规划,充实选题项目库。建设现代高科技摄影棚,打造影视剧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川渝联合创作精品力作。

(三)实施“拍在四川”计划。托四川丰富的创作资源和创作团队,实施“发现四川之美—拍在四川”等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工程,鼓励和引导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支持打造“百部网络电影、千集网络剧、万个短视频”精品,云上展示四川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精神之美。加大移动端内容供给,创新应用音频节目、短视频、竖屏节目等形式,丰富视听新业态。培育和遴选网络视听节目品牌、MCN机构、短视频制作团队、网络名人。推动好内容进入好平台、好时段。

专栏2  新时代精品工程

01  电视剧创作计划

聚焦“十四五”期间重大主题和重要节点,突出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加强农村题材、少儿题材、民族题材的创作生产,建立电视剧创作题材库,加强川渝合作,打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电视剧。

02  节目栏目创新创优引导计划

坚持“公益、文化、原创”方向和“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原则,创作播出季播、周播和特别节目,包括公益、文化、综艺、科教、经济、道德建设、生活服务等类型,以小见大、故事性强、感染力强,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技术结合。

03  “记录四川”创作传播计划

重振四川纪录片辉煌,聚焦新时代治蜀兴川伟大实践,突出四川丰厚文化资源、美景美食资源和民族团结题材,以重要时间节点、历史性成就、感人故事开展纪录片题材规划和创作播出,记录新时代,展现美好生活,传播巴蜀文明,书写大美四川。

04  民族语言节目质量提升计划

挖掘民族地区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办好民族频率频道,做强民族语言节目品牌,打造《岗日杂塘》等对外文化交流精品,深入推进民族语言节目译制传播工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5  网络视听品牌创作传播计划

繁荣网络视听文艺,实施网络视听品牌传播计划,支持精品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网络纪录片、微电影、短视频创作展播。开展短视频创作传播活动。

06  公益广告创作传播计划

加大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公益广告优秀作品库,设立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工作室,开展全省广播电视优秀公益广告创作展播活动,努力推出更多优秀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争取每年获得广电总局扶持或获全国性奖项。

    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视听生活新需要

    (一)推进广播电视“人人通”。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实施广播电视惠民工程,推进广播电视制播传输覆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用户高清看、海量看、互动看、移动看和跨屏跨网跨终端新视听需求。推进智慧广电网络乡村全覆盖,加快高清电视普及,完善电视覆盖网络。加强地方节目集成和融合媒体传播,有效提升市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入户率。推动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免费看”长期通,实施“三区三州”市级广电融合提升工程,提升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制播和覆盖能力。
    (二)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加强智慧广电网络和乡村振兴战略资源整合,推动智慧广电示范区建设成果转化应用,拓展本地化新闻宣传、信息发布等现代视听服务,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智慧广电融入智慧家庭、平安四川、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名城等应用场景。积极参与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建设。支持办好省市乡村频道,鼓励开展短视频直播、网络直播、公益广告等 “三农”服务主题活动,服务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

(三)建设全国应急广播示范省。实施《四川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3年)》,推进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实现县级应急广播全覆盖。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广电管理、全民共享”,建立社会参与建设机制,推动应急广播进社区、进景区、进家庭。推动应急广播深度融入应急管理体系,整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广电网络资源,完善协同播发机制,创新多场景应急信息播发服务,提升应急广播精准服务能力,建立稳定有效的应急广播运维保障机制。加强应急广播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日常宣传内容供给机制,提升应急广播政策宣传和便民服务能力,健全应急广播技术、标准、运行、管理、创新、产业六大体系,实现应急广播管控网络化、运行智能化、内容融合化、运维标准化、服务精准化。

    (四)推动标准化长效化建设。健全广播电视运行维护保障机制,推动基层广电机构规范化运行。完善全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提升应急广播、收视维护、数字公共服务等功能,落实广播电视公共设施管理和绩效监督责任。健全“县有公共服务机构、乡镇有网点、村有代办点、户有广电管家”的长效运维体系。打造广电惠民服务月活动品牌。发挥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作用,实现对用户、设施、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推进县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设全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先行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参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专栏3  智慧广电“人人通”工程

01  广电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

推进智慧广电网络乡村全覆盖,建设一批智慧广电示范县、智慧社区、视听乡村,建设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智能系统。拓展智慧广电政用、商用、民用场景,提供优质高清、移动交互广播电视服务,满足多层次视听需求,促进基层现代治理和乡村振兴。

02  应急广播体系功能拓展行动

推进应急广播进社区、进景区,融入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统筹有线、无线、新媒体覆盖网络资源,打造应急广播融合媒体传播网络。推进四川交通广播全省同频覆盖建设。建立应急广播平台与融媒体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建成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的应急广播体系和平时宣传、战时应急的运维保障长效机制。

03  地方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

落实地方覆盖主体责任,依托有线、无线、直播卫星、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扩大本地节目覆盖和融合传播,加强藏、彝语节目制作播出。实施民族语广播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推动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免费看”长期通。

04  5G广播电视系统建设项目

加快广电5G网络建设布局,建成新一代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开展基于视频的政用、商用、民用服务,推广垂直行业应用,打造有线无线交互协同的全省广电新媒体智慧服务网与城市信息化综合服务网,促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转型升级。

05  “三区三州”市级广电融合提升项目

实施甘孜、阿坝、凉山州本级广播电视台制作和播出能力建设,配备数字化、高清化的采编播设备、译制设备及新媒体设备,搭建制播云平台和媒资系统,加强“三州”广播电视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州级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能力。

06  高清电视户户通工程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为主”原则,推动有线、无线、直播卫星、IPTV、OTT等接收设备高清化,加快实现“户有广播电视”向“户有高清电视”转变,推进有条件社区实现超高清电视覆盖。

07  广播电视进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工程

在涉藏州县、彝寄宿制学校公共区域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能够接收不低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套数,满足师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需求,进一步巩固舆论主阵地。

    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打造数字时代智慧广电新样板

(一)构建面向5G的新一代广播电视智能融合网络。加快推动超高速有线智能网络建设和家庭高速宽带组网惠民工程普及,开展SRv6—IPv6项目。建设广电5G网络,加快700MHZ 5G网络建设,打造应用示范,成为国家广电网络5G西部核心网节点及区域枢纽,建设服务国家文化大数据西南区域中心。实施“大联网”工程,将广电5G网络、有线、无线、直播卫星构建为绿色安全、超高速互联、移动泛在的智能融合网络体系,推动与通信网络、互联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共载,加强超高清、AR/VR、5G广播等新型服务的网络支撑,使广电融合网络成为国家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推进“云网一体”的智慧网络能力体系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网络支撑体系。实施IDC广电数据中心、“天府”视听云计算基地、视频大联动交换调度平台、5G融合边缘云等重大项目,实现对超高清大数据量传输与窄带低时延数据交换并重的弹性保障。加强智慧广电网络边缘节点体系建设,支撑市县融媒体中心移动化、交互化、智能化高效运营。提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建设智慧广电视讯交互系统和服务支撑节点体系,提升广电网络服务承载能力。

    (三)建设“5G+4K/8K+AI”广播电视制播体系。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广播电视高清化改造和面向云端的制播能力建设。推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实现新闻信息采集、内容编辑、内容分发、审核监管、资料管理和虚拟主播播报的智能化。加强大数据应用推广,建立和完善行业大数据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精准推送和精准营销。加大5G+VR/AR技术示范推广,增强用户的沉浸感,提升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建设超高清智能融合媒体服务平台,支撑超高清采编播能力。推进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探索建立广电媒体用户收视体验交互、收费内容和广告精准营销、新媒体版权交易等应用模式,打造广电媒体视频管理、交易溯源的创新模式。

专栏4  智慧广电网络提升工程

01  广电网络升级改造工程                                          

加快IPv6演进,完善高新视频融合网络架构,提升广电网络骨干传输网能力,满足规模化承载4K/8K、VR、AR、MR等智慧化应用和大视频需求。加快广电网络全IP、光纤化升级改造,达到千兆用户带宽,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

02  广电5G高性能承载网络建设

加速四川广电5G与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升级。新建、升级、扩容建设全省互联互通的广电网络5G承载网IP数据网,形成承接国网、贯通省际、覆盖市州的省干、市干数据网络,推动IPv6全面部署和应用。开展5G高性能网络建设和新媒体业务。

03  广电物联网应用      

加快推进物联网站点建设,开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交通物流、能源环境、城市管理等行业应用,提供智慧家居、定位、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等公共能力集成,提供卡管理、终端管理、系统对接等统一业务。

04  智慧广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和科技创新中心,改造升级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广电应用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创新服务体系,支撑新技术在广电行业规模化部署和应用。

五、提升产业孵化能力,拓展高新视听产业发展新空间

    (一)实施高新视听科技创新计划。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IPv6、5G、VR/AR、智能影像视觉等新技术在高新视频中的部署和应用,建好重点实验室,建设智慧广电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支撑教育医疗、安防监控、工业互联、商贸旅游等行业以高新视频为核心转型升级,建立实验室+科研项目+技术规范+示范推广的科技引领发展模式,创建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创新中心,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高新视频、短视频、云转播等产业快速发展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成都发展先导性、颠覆性、带动性高新视听产业,做大做强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和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其他市(州)协同发展。高起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广电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川渝毗邻地区建设智慧广电、高新视频、影视拍摄、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区打造“一核多极”现代高科技摄影棚高质量建成60个智慧广电示范区推动视听小镇(街区、社区)建设。争创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雏鹰企业的遴选、孵化、加速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发挥四川应急广播产业发展协会、四川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四川影视发展联合会、四川网络视听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鼓励支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新视听应用场景建设,带动跨界合作及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与汇聚。推动原创内容、超高清、网络视听、设备制造、传输服务、应急广播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关键设备研发和系统建设,创新推动重点设备升级和产业化,拓展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链和价值链。

(四)做强对外传播品牌。提升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电视节和“金熊猫”奖对外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树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风向标。加快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家庭智能预警网关、智能安防预警设备等应急广播建设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推动应急广播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突出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等四川元素,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深化国际视听交流合作,策划“走出去”“请进来”品牌活动,实施国家“丝绸之路视听工程,推动外宣栏目落地海外,开展中外媒体交流活动,讲好新时代四川故事。

专栏5  视听产业强基工程

01  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工程

做大做强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实施省级产业基地(园区)培育工程,加快四川应急广播产业基地、智慧广电云计算研发创新中心项目、成都影视城、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天府TV全媒体生态园区、云上新视听——成都广电融媒体视听内容产业孵化中心、听堂FM、喜马拉雅音频内容生产基地等创新基地建设。

02  高新视频业务示范与产业培育工程

推动国产化自主可控专业演播室切换台、互动电视集成播控平台、“银河新视听”数据服务生态系统、4KLED投影显示技术、超高清视频内容融合平台、5G超高清网络直播与短视频集装箱营地、极清世界、超高清视频展映与内容服务平台、影视融合超高清摄录演云平台、音乐演艺平台、四川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试验频道等建设

03  智慧广电应用示范建设工程

支撑智慧广电内容制作、传输、播出、监测监管、生态等体系建设应用示范,提供数字化智慧化视听新体验新服务。

04  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推动“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网络视听智慧内容审核等产业发展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建科技成果转化与视听产业服务平台,构建产业生态支撑产业发展。

05  应急广播产业培育工程

创新推动全省应急广播装备制造和服务产业发展,建设应急广播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应急广播产品入网测试认证,创新应急广播体系非法广播信号监测系统、农村入户型应急广播接收终端研发。

06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行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建设融媒体内容生产与运营区块链技术创新实验室、沉浸式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实验室,创建IPv6视(音)频应用、高新视频应用、应急广播创新应用、5G智慧广电、视听技术等重点实验室。支持广电科研能力提升。

07  国际传播品牌工程

着力打造“金熊猫”品牌,整合四川广电领域内宣和外宣资源,统筹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突出藏羌彝特色,用好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电视节和“金熊猫”奖平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六、提升智慧安播能力,筑牢安全播出网络安全生命线

    (一)打造安全播出“铁军”。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聚焦阵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强化安全播出、网络安全、设施保护一体化运行管理,全面提升安防能力。实施精准实验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完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机制,确保应急指挥调度高效、处置有力。加强重要保障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范和应急准备,强化应急演练,健全安全播出考核机制,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播出人才队伍建设。

(二)健全安全播出体系。加强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筑牢安全传输、安全播出基石。统筹加强对广播电视、IPTV、网络音视频、移动端的播出监管,管好用好广电频谱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完善制播传输、安全管理、指挥调度、预警监测、应急处置系统,不断提升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争取5G公共安全应急专网四川试点建设。推进“坚强阵地 美丽台站”建设和发射传输台站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

(三)提升监测监管能力。健全智慧监管体系,提升行业安全防护、运行维护、检测监管水平,构建基于新技术新应用的系统评估保障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整合监测监管业务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实现各级监测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智能协同。推进广电行业网络安全预警与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实现行业网络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建设广播电视智能监管平台。加快建立健全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技术标准、研判分析、及时处置于一体的现代监测监管系统。

专栏6 “智慧安播”工程

01  全省广播精准实验能力提升工程(略)

02  全省智慧广电监测监管体系

提升省级综合智慧监测监管平台,同步推进广电5G、4K超高清监测监管项目,推动各级各类监测监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智能协同,提升智慧化监测监管能力和水平。

03  全省广电5G公共安全应急专网工程

    融合5G移动通信技术和5G广播技术,规划和建设适合省情的无线宽带公共安全应急专网,承载无线应急指挥、宽带应急信息服务、突发事件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危险物品车联网等多种场景的公共安全与应急业务服务。

04  全省广电行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监测预警系统

建设全省广电行业网络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网络态势感知、风险分析、预警预报、行业监管、应急响应等功能,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05  省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标准化工程

根据国家台站建设标准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对发射传输中心机房建筑、供配电系统、给水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道路、自动化监控及安防系统、通风采暖系统、通讯网络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

06  省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络智慧运维工程

完善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运行维护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网、全业务、全流程信息化,推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机构运行维护的智慧化管理。

    七、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树立忠诚干净担当广电新形象

(一)推进全面从严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广电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建设“六型”机关,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二)建设法治广电。坚持科学执法,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修订《四川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四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管理政策和法规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法治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要求,推动行业普法日常化、长效化。推进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一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健全广电工作体系,完善内部运行制度,提升办文、办会、办事规范化水平。

(三)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制约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推动频率频道精简精办和融合发展,把资源和人才队伍加快向互联网转移,向移动端聚合。加强专业频道管理,坚决实施退出管理,优化结构布局。推进行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用人机制改革,增强发展造血机能。

(四)加强阵地管理。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坚持网上网下统一导向、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完善管理标准,健全管理体系,增添调控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阵地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做好国有节目制作机构社会效益评价。非公有资本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完善联合惩戒机制,整治内容“三俗”、追星炒星、高价片酬、违规广告、有害视听等突出问题,严禁丑闻劣迹者出镜发声。

    (五)建强人才队伍。制定全省影视艺术专业、播音专业人才省(市)评价标准,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选育一全国性及省级行业“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创新人才职业培训培养方式,建立各类实训基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研究型专业人才队伍。发挥智慧广电学院专业优势,建设全国领先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吸引高层次人才进驻试验区创新创业,集聚和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专栏7  管理优化工程

01  党建引领工程

推动党的建设和广电业务融合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传递到全系统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导向和阵地管理,确保正确方向。

02  管理优化工程

完善制度、健全体系、强化执行,形成系统合力、提高管理效能创新监管模式,推动从海量信息监管向精准式、靶向性监管的过渡,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构建跨行业、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的现代化监管体系。

03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基于国产化操作系统、服务器、终端的基础运行环境,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通政务事项线上线下流程,实现“应上尽上、一网通办”,支撑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

04  天府智慧广电人才工程

在宣传舆论、影视创作、科技创新、工程技术、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等领域开展名家评选、培养、扶持、引进工作,发挥名家示范引领作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将广电重点项目、重大任务、重要改革事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确保规划有序衔接。按照“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绩效式考核”规划实施工作要求,细化目标、措施和分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规划落地落实。完善规划实施档案管理,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二、加强政策协调,完善要素支撑

建立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机制,确保规划重大改革重大任务重点项目推进实施。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支持广电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和投融资体系。加强与本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沟通协调,用好用活用足投资促进、金融、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土地、用电、财政税收、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科技创新等优惠政策。加强行业统计分析、政策研究、绩效管理,为规划科学、有序、高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过程管控,实施监测评估

健全规划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框架,明确组织协调、责任分工和运作程序,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将规划落实成效作为评价领导水平、发展质量、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与政策配套、资金分配、项目安排、评先评优挂钩。省广电局负责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总体部署,地方各级广电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本地区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Baidu
    map